新聞背景
公路收費改革再陷尷尬境地
日前,在交通部通氣會上,交通運輸部公路局局長李華表示,公路全面取消收費并不現實,政府部門難有足夠資金投入確保公路體系維護。同時,交通部要求今年9月上旬公布全國公路違規(guī)收費摸底情況。(6月23日《北京日報》)
快評
多年來,有關公路收費的種種問題始終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而政府部門總喜歡用各種小修小補小鬧的“打補丁式”文件來搪塞大眾。
公路收費的種種亂象與不堪,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本已無需贅言。但李華的“表示”讓公路收費改革再陷尷尬境地。“今年9月上旬公布全國公路違規(guī)收費摸底情況”的要求并沒有比之前有什么創(chuàng)新,仍舊是“兜頭冰水”。畢竟“廠深高速收回成本仍可收費”的現象未必是個案。
而“政府資金不足,全免費不現實”的理由,在近期2010年上市公司年報統(tǒng)計的數據面前,也顯得是那么蒼白無力。數據顯示,路橋收費的19家上市公司的毛利率高達59.14%,輕松勝過石油、券商和房地產,成為2010年全社會最為暴利的行業(yè)。當人們削尖腦袋想擠入券商、房企等經濟產業(yè)鏈上游的時候,誰能想到,路橋收費業(yè)卻是中國三百六十行中的“低調冠軍”。實際上,這一現象由來已久。回顧2009年年報,有報告曾階段性比較過15家路橋業(yè)上市公司公布的數據,除了粵富華業(yè)績下降明顯外,其余14家公司的銷售毛利率均值為64.2%,凈利潤率均值為36.6%。其中,楚天高速的銷售毛利率和凈利潤率分別為69%和44%,五洲交通為71%和43%,重慶路橋則高達89%和38%,而一直被認為暴利行業(yè)之首的房地產行業(yè),毛利潤率最高也不過64%。由此可見路橋業(yè)暴利程度之驚人。
老百姓一直盼望著公路早點姓“公”,收費公路早點變成免費公路,但目前看來,離這個愿望的實現還有很長的一段路程要走。
新聞背景
網店突然天降“稅單”
日前,武漢開出國內首張個人網店稅單,向當地一家淘寶店征收450余萬元稅款。武漢國稅部門表示,轄區(qū)內皇冠級網店均納入征管范圍,皇冠級以下網店暫不征稅。中國目前尚未出臺對網上征稅的具體辦法。(6月28日新華網)
快評
網店收稅,難道武漢是首個試點嗎?430余萬元的稅單,依據是什么?稅收征收前是否有公示?稅率多少?交稅后有何優(yōu)惠?中央稅務機關是否統(tǒng)一明確過?
其實,作為一種新型經濟,使其更加規(guī)范是有必要的,對互聯網加強經濟監(jiān)管乃至征收稅賦,也是早晚的事兒,但如何收才能既保障互聯網消費者的利益,還能確保這一未來重要經濟體得到良性發(fā)展呢?
《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實施剛剛一年,雖然國內網店正式步入“實名制”時代,但是否強制辦理營業(yè)執(zhí)照仍沒有具體說法,而且對網店征稅前都沒有任何公示,至于是否事先對網店收稅標準等相關事宜作了制訂也是個未知。如果就這么簡簡單單地發(fā)一張稅單過去,只能讓公眾質疑稅收征管的嚴肅性,甚至還會懷疑“潛在嚴重不公”。這對于電子商務的正常發(fā)展、互聯網經濟活力的保鮮,以及個人網上創(chuàng)業(yè)的積極性,無疑都將是一種損傷。
新聞背景
豬肉價格一路飆升引發(fā)熱議
6月28日,據商務部網站公布的數據顯示,在6月20日至26日期間,全國肉類價格繼續(xù)上漲,其中豬肉平均批發(fā)價格比前一周上漲4.5%。目前豬肉批發(fā)價已經逼近每千克25元,比今年年初上漲了30%,也比去年同期大漲68%。商務部新聞發(fā)言人姚堅表示,目前豬糧比價還在合理區(qū)間之內,豬肉價格應當以市場調節(jié)為基礎,商務部不會出臺政策控制價格。(8月28日《新京報》)
快評
物價已經漲得讓人吃不消,豬肉又來火上澆油:5月份我國CPI上漲5.5%,其中豬肉價格漲幅達到40.4%,對CPI上漲的“貢獻率”將近20%。進入6月份,生豬價格與豬肉價格“齊飛共漲”,有些地方的豬肉零售價高達每千克30元。豬肉價格如此暴漲,國家發(fā)改委至今沒有流露出要干預豬價的意思;商務部的態(tài)度更加明確,不會采取任何干預市場的措施,
“不干預”豬價,體現出了一種政府調控的理性。當市場供小于求之時,市場末端的價格上漲會迅速傳遞至生豬養(yǎng)殖環(huán)節(jié),再傳遞至能繁殖的母豬養(yǎng)殖環(huán)節(jié)。由于養(yǎng)豬行業(yè)市場化充分,進入門檻非常低,在有大利可圖的情況下,政府部門即使不加以刺激,人們養(yǎng)豬的積極性也會提高;若再出臺刺激措施,人們養(yǎng)豬的積極性就會過于旺盛,使生豬養(yǎng)殖出現非正常過快增長,從而導致豬價暴跌。
當然,“不干預”并不意味著無所作為,正如姚堅所言,商務部會密切跟蹤市場,加強市場預警,同時會加強中央儲備肉管理,必要時將利用中央儲備肉調節(jié)豬價。充分認識到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干預市場暗藏的風險,在該出手的地方出手,在不該出手的地方不出手,豬肉價格才有望走出驟漲驟跌的怪圈。
新聞背景
飛利浦小家電陷“質量門”
近日,被荷蘭飛利浦自詡為強項產品的小家電在華曝出質量丑聞。中國國家質檢總局發(fā)布公告稱,飛利浦(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日前已遞交召回報告,決定召回從2008年1月到2011年1月期間生產的3個型號飛利浦電吹風,中國地區(qū)涉及數量總計175.6萬臺。此次召回的原因是對象產品因開關頻繁使用,如關閉后仍繼續(xù)連接在電源插座上,在極端情況下,可能存在過熱現象,從而導致產品存在塑膠變形、冒煙或起燃的安全隱患。飛利浦公司將對召回范圍內的產品進行免費更換,徹底消除上述問題。(6月20日《迷途網》)
快評
早在今年3月31日,荷蘭飛利浦的另一主打產品——飛利浦照明的節(jié)能燈就被消協(xié)查出虛標能效,是費電燈。而飛利浦方面則強勢回應,產品并不存在安全問題,所以節(jié)能燈費電不予賠償。而此次上利浦小家電產品再度出事,將對其在華品牌形象帶來沉重打擊,最終失去的是中國消費者對飛利浦品牌的信任。
此前,曾有媒體報道稱,目前飛利浦供應全球的節(jié)能燈產品主要都是中國制造,但其在中國并沒有獨立的生產基地,基本都是代工生產。代工模式下層層外包的結果,為飛利浦節(jié)能燈的質量“隱患”埋下了伏筆。外包生產廠家無法從加工費中獲取利潤,自然會選擇通過降低原材料成本獲取利潤空間,而稀土價格的上漲更進一步擠壓了代加工廠的利潤。業(yè)內人士表示,“原材料上漲,代加工廠擔心丟掉客戶只能默認拿單來做,背后偷工減料肯定不會跟飛利浦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