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關于地震、天坑、異常氣候等的報道不斷,而在這些自然災難面前,作為“社會公器”的企業,除了驚嘆、抱怨和批判外,還能有怎樣的選擇?
日前,瑪卡西尼(MARCCASNE)執行總裁丁耿著現身中國大飯店,出席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倡議發起的“地球一小時”啟動儀式。作為此次活動唯一的服裝業贊助商,瑪卡西尼與可口可樂、沃爾沃、蒙牛、萬科等其他行業的知名企業站上了同一個舞臺。而在此前,瑪卡西尼還從沒如此高調過。
在外界看來,瑪卡西尼或許多少有些“不自量力”,但丁耿著并不以為然。“從環保角度來說,企業沒有大小之分。地球是大家的,愛護地球是每家企業的責任。”他強調,“瑪卡西尼做環保不求回報,我們會量力而為。”這位衣著打扮、發型設計都透出時尚氣息的80后福建商人還自信地表示:“隨著人們對時尚的理解越來越深刻,在未來服裝的細分領域,時尚男裝的市場份額肯定會排在第一位。”
男裝低碳秀
面對瑪卡西尼的環保行動,媒體總會有這樣的疑問:服裝行業與環保有多大的關聯度?環保又能為服裝企業的品牌傳播帶來怎樣的效果?
對此,丁耿著認為,“所有行業都與環保息息相關。企業在實現價值時也在破壞著環境,浪費著資源。某種意義上,資源的消耗也是對環境的破壞。”瑪卡西尼品牌總監劉宏也表示,“我們一直在關注環保,而公司品牌的核心價值觀就是時尚環保。”
事實上,瑪卡西尼參與的環保活動不在少數。早在2007年創立之初,瑪卡西尼就已經開始關注環保,履行環保的責任,并作出了相應的贊助行為。2009年,瑪卡西尼又以拒絕一次性筷子為契機,啟動了“環保筷行動”,深入倡導環保概念。“當時有很少人用懷疑的口吻問我這跟環保有什么關系。”丁耿著回憶道,“我告訴他們說,瑪卡西尼并不是在作秀。”
為何要將環保定位為瑪卡西尼品牌的核心價值觀?“這是我們的義務、責任,而不是一種手段,環保并不是一種作秀,也不是一種流行。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感染更多的人加入環保行列。因為環保是一種責任,充斥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企業從事環保需要量力而為,并不是投入最多的才叫環保。”丁耿著說。
誠然,瑪卡西尼對于環保的踐行,不僅體現在與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合作中,在企業內部運營和服裝的開發設計中,也有環保理念和元素的融入。比如,瑪卡西尼在企業日常經營中倡導使用再生紙名片和環保手提袋;在服裝的面料選擇上,增加15%~20%的有機棉,以減少石化資源的使用。而這無疑加大了企業的經營成本。
據了解,同樣的設計,有機棉面料服裝的制作成本高于化纖面料10%左右,成本的提高勢必會吃掉企業的利潤。同時,與化纖面料相比,有機棉面料在美觀度方面存在不足,也給致力于“時尚與環保和諧,生態與生活平衡”的時尚男裝品牌瑪卡西尼帶來了另一道難題。于是,瑪卡西尼試圖從設計源頭上去彌補以上不足。
此外,瑪卡西尼沒有為低碳而蠻干。“我們會逐年增加有機棉的使用比例,慢慢通過設計來消化成本。但是不是一下子將所有的化纖全部換掉,還是要量力而為。”丁耿著說。
品牌進化論
在丁耿著看來,上世紀90年代時,浙派的商務正裝最為強勢,比如杉杉、雅戈爾等品牌;到了2000—2010年期間,商務男裝異軍突起,以柒牌、利郎和勁霸等品牌為代表,而如今,隨著80后一代的“上位”,人們對于時尚的理解也愈加深刻,時尚男裝必將在男裝的細分市場中拔得頭籌。
在普遍觀念中,個性的市場往往只是小眾市場,但丁耿著不這樣認為,“時代不同了,分水嶺已經顯現,未來的服裝消費市場肯定以80后為主力軍,他們叛逆、有個性、很愛表現自己,這三點就是占有市場最大份額的信心。”
正是針對這種“快時尚”的趨勢,瑪卡西尼在服裝設計生產中力求“款多量少”。“一款服裝賣完后就不補貨,雖然有時會針對一款產品做延伸、做擴散,但不會再做同一款。這對于追求個性的消費者來說,也是一種保護。”
據了解,在瑪卡西尼的團隊構成中,設計師就有100來人,他們每年都會到全世界到處采風,不斷尋找靈感并記錄下來。而每季度推出什么款式,都會根據調查結果和商品企劃方案來確定。同時,瑪卡西尼還會從營銷團隊回饋信息,以求及時把握每種個性需求。
現在,越來越多的服裝品牌進入時尚男裝這一細分市場,這一趨勢增強了丁耿著對市場的信心。他坦承,與定位大致相同的杰克·瓊斯、ESPRIT、牛仔類的卡賓等時尚男裝品牌相比,瑪卡西尼確實不算具有明顯優勢,但他同時自信地表示,瑪卡西尼正是希望通過企業創新的商品力以及對于市場的深入了解,充分發揮自身的最大優勢,力爭在市場占據自己的一片天地。
眾所周知,對于服裝這一由渠道驅動的產業而言,擴張的主要途徑就是不斷開分店。而與杰克·瓊斯等品牌相比,瑪卡西尼在全國擁有的三四百家門店數字并不具有競爭優勢。但丁耿著表示,“每個品牌都必須經過一定的沉淀,沒有任何一個品牌剛一出世就在渠道方面比別人強大。所以,我們會繼續堅持自己的文化理念,通過經營去傳承它,這其間需要一個過渡。如果在每個時間節點上,都用數字去和別人作對比,那種競爭方式會很累。”
正是基于企業在不同階段采取不同戰略的考量,瑪卡西尼現在注重的是商品力的打造。“做服裝,最重要的就是看商品力。脫離了商品,即使營銷再強,廣告做得再好,也不會有消費者買單。而好的衣服,即使沒看到廣告,消費者也會去購買。”丁耿著告訴記者。
因此,瑪卡西尼的服裝并不只是“衣服”這么簡單,它有主題、有故事。通過每個主題,表達出不一樣的生活方式和訴求,從而告訴消費者怎樣穿衣打扮。比如2010年,瑪卡西尼就做過一個海洋主題,將瀕危的海洋生物通過設計手段轉化之后,在衣服上呈現出來,向消費者傳達出一種品牌的環保理念。
在丁耿著看來,幸福就是每天快樂累積,快樂工作。也正是基于一種對服裝與生俱來的興趣,成就了他創立自己服裝品牌的想法。早在初中時代,丁耿著就夢想著將來擁有自己的服裝店,走出校門后他才發現,出于服裝產業鏈的特殊性,必須擁有自己的品牌才能在這個行業中站穩腳跟。經過六七年實際工作的積累與信息收集,丁耿著最終掌握了創業的技能與實力。
而閩南地區加工制造產業的風潮,又將商業的思維很早植入丁耿著的記憶。他回憶說,“當時的閩南小城鎮,家家戶戶都是作坊,家即是辦公室,也是工廠,父母的朋友都是供應商、客戶。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覺得長大后自己要養家糊口,要創立一番事業。”
盡管身處服裝加工制造的大本營——福建晉江,但在整個服裝產業鏈中,最讓丁抓狂的還是生產環節:不只是成本,還有質量因素。“服裝加工是勞動密集型行業,勞動力成本在逐年上升,而手工性質的勞動會造成很多人為的因素出現。人不會按部就班,會有很多突發事件,為什么工廠難做就是這個原因。”為此,瑪卡西尼制定了專門的應對流程方案。
與其他紛紛“觸網”的服裝品牌類似,瑪卡西尼也正在組建自己的電子商務團隊。雖然聲稱“現在正在打磨團隊”,而對于權衡線上、線下渠道,丁耿著已然成竹在胸。“線上和線下面對的是不同的客戶,不排除會有重疊。在線下,上裝下裝搭配要非常和諧;而線上不需要體驗,不要考慮這些。實體店可以體驗,而網上不能體驗,所以價格也會不同。”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