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勇鵬
攝影家 廈門人
有一年我們部門去一家小吃店博餅。當年部門有人結婚,有人生子,算是喜事不斷,結果,博餅時,第一圈就有人博出了狀元,只不過四進一直不出,所以大家就一輪一輪地博。到最后,整桌十來個人,人人都博到了狀元,還有兩人博到了狀元插金花,真是玩得空前的high。博完餅走出小吃店,突然發現,小吃店的門牌號居然是“141”,這多像是狀元插金花的點數啊。
盧彥鵬
藝術家 福建漳州人 長居北京
2009年我第一次參加博餅,當時博到了狀元,不過并沒有把這事情放心上,倒是后來回想起來,感覺那一年整個的狀態都非常好,包括創作、生活等方面,都很順利,與前幾年相比,有點轉運的感覺。可能博餅跟運氣真有那么點關聯。
范勝余 朱鈺 賈碩
廈門大學研究生 湖南、內蒙古 臺灣
2005年到廈門讀本科,軍訓的時候正好碰上中秋節,全校5000多個新生一起在操場上博餅,當時真的是博“餅”,一秀是巧克力糖,狀元就是最大的那個月餅。現在研究生也會跟導師一起博餅,而且依然是博月餅,但導師會添置很多吃的喝的。比較崩潰的是,好幾次自己雖然博到狀元了,結果別人博了個更大的狀元,最后連個月餅都沒吃著。
黃勃
音樂家、The verse樂隊主唱 來廈一年
從來沒有參加過博餅,包括帶到廈門的幾個弟子也一樣,不過今年會入鄉隨俗,組織一次有趣的博餅才行,因為這些年實在聽過太多朋友講博餅的故事了,具體的故事雖忘了,但博餅的氣氛,一直記得。
龔潔
文史專家 廈門人
去年與金門宗族文化研究協會的人一起過中秋,飯后博餅,不管是大陸的還是臺灣的,手氣都很好,一個人博了五紅帶五,還有人博了五紅帶三,我也博了2個對堂、3個四進,運氣已經很好了,后來我再拿起骰子隨便一扔,結果扔了六個紅。按規矩我是可以把所有獎品都拿走的,不過后來我還是只拿了一個狀元,剩下的禮品給大家繼續博,兩岸的人湊在一起過中秋,這樣子才高興。
洪歆佳
銀行職員 廈門人
如果要刻意去想,博餅的運氣與人的運氣似乎真是有關聯的,我去年博餅了四五次,博到過兩三次狀元,而我去年買房、搬家,都很順利。還有我們銀行每年都會組織客戶博餅,我感覺這幾年,每十幾個客戶當中就有人能夠博到狀元插金花,而且那些人又是客戶當中最優質的客戶,估計有些人就是富貴命。
陳南鄰廈門人
廈門海景千禧大酒店市場銷售總監
酒店每年邀請長住客博餅,我們自制中英文中秋節文化及博餅教材,開博前進行簡單培訓,長住客中有不同國籍的人,歐美人表現張揚,得一個餅就吃一個,得了禮物就高高舉起,高興之態洋溢于表。亞洲人比較含蓄,如得了狀元,總希望分享。不管是誰,博餅這事兒,基本上一教就會。
劉紅旗河南周口人
出租車司機 來廈6年
我每年博餅的手氣都不太好,參加過幾次博餅,博到最好的,也不過是三紅或四進。經常有人博完餅坐我的車,有的人很開心,提著大包小包,有的人就很難過啦,但是往往還得裝著啥事兒沒有明年再好好博的感覺,一上車就給家人朋友打電話,調侃自己的手氣。我感覺博餅這事兒,反正不管博了狀元還是只博到一秀二舉,那都是只賺不虧的事兒,就別太在乎啦。
束江濤江蘇人
地產策劃 來廈5年
去年年中,搬家到前埔。這個一向被視為“文化沙漠”的地方,沒有一家像樣的書店,也沒有一家像樣的咖啡館,最近的電影院是蓮坂的金逸。喜歡進影院的小夫妻倆不免有點遺憾。 聽到加州城市廣場四樓開了家影院的消息,便屁顛屁顛地跑過去,正好在做促銷,博餅,獎品自然與電影相關,小獎是優惠券,大獎是已充值的會員卡。 先是老婆博,還打趣說要能博個會員卡就ok了,話音未過,骰子已落,四進,正好夠會員卡。不過,這是銀卡,上面還有金卡和鉆石卡。輪到我了,雖然從沒博過狀元,但我依舊有顆狀元的心,對此充滿期待,一甩手,五個六,是五子,果然有鉆石卡。 民間有說法,剛生孩子剛搬家之類的,在博餅中一般都有比較好的表現,確實如此呀,要什么來什么,正所謂“心想事成”也。
№10小夏福州人
公務員來廈11年
第一次博餅是剛進大學的那年中秋,還未從鄉愁中走出來的我完全體會不到博餅的樂趣,而且對于博餅復雜的規則一頭霧水。但在第二年,我就博到了人生中第一個狀元插金花,此后我對博餅的興奮勁與日俱增。后來每年都有博餅,也因此總是不用買牙膏牙刷洗發水。時隔10年,我在去年再次博到狀元插金花,也就是去年,我遇到了我的先生,收獲了一生的幸福。所以,我相信博餅帶來的好運。
№11鐘國強馬來西亞籍
太古飛機工程有限公司經理來廈6年多
一開始在廈門博餅的時候,覺得那些獎品好有意思,都是牙膏、牙刷、紙巾什么的。不過我發現,往往你很想要什么獎品,你就很難博到。有一年我跟一群玩戶外的朋友一起博餅,一個伙伴很喜歡對堂的獎品,是一個戶外用的墊子,她的目標就是博到對堂,結果我無意一搏,就博到了,她很難過啊。到現在,我還把那個墊子帶著。
№12葉惠娟 泉州人
鷺江新城小學教師來廈11年
我大學是在集美大學讀的,大四那年,我們班上組織到集美的一個公園博餅,當時我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狀元。但并不是因為狀元,而讓我記憶深刻,關鍵是,那是我們這群同學在一起的最后一年,玩得很開心的時候,又知道,以后大家基本上沒有機會在一起博餅了。狀元的禮品是一桶餅干,提著餅干回宿舍的時候,真的是感覺又有趣,又百感交集,很不舍。
№13梁品涵廈門人
廈門市濱北小學五年級學生
去年跟一群小朋友一起博餅,獎品是植物,一秀的獎品是種子,其他的獎品有盆栽,還有從山上采的花草。今年我想博小魚,獎品可以是浮萍、魚食啊,狀元可以是斗魚,我很喜歡斗魚。
龔健
文博工作者 廈門人
我有一群玩攝影的朋友,有一年我們到環島路海邊一個偏僻的咖啡廳博餅。輪到第三個人博時,他老婆來了,拿起骰子就幫他扔,一把下去就是六勃紅(即六個四)。她沒有把獎品都拿走,而是讓我們繼續博,我覺得這是因為閩南人的性格中有不喜歡極致的一部分,不管是六個紅還是六個黑,他們都不會太喜歡,覺得這未必是好事。后來發生的事情就詭異了。博餅結束后我們想換個地方去就餐,正往外走,咖啡廳里的音響突然音量往下降,越來越低,一個女人緩慢低沉的聲音傳出:“不要走,我請你們吃飯。”我還以為是誤聽,后來才發現原來很多人都聽到這句話了,只是都嚇得不敢回頭。后來我們派了個膽大的回到咖啡廳去重新聽了我們離開前后半小時內播放的音樂,卻沒有再聽到那句陰森恐怖的話。
安東尼 法國人
生意人 來廈近十年
雖然在廈門快10年,但我對博餅還是不了解,只認得出四個四是狀元,別人給我什么獎品我拿著就行,有一次我博到3個豆漿機,到現在我還不知道當時博到的是什么。我沒有了解的興趣,因為我不喜歡博餅,中國人很喜歡運氣,在博餅的時候會很興奮,但我們不喜歡靠運氣。
應潔南平人
媒體記者 來廈八年
我中學時隨家遷到廈門,后離開廈門讀大學,有一年中秋前夕,我心血來潮,拉著宿舍里一水兒的西北姑娘玩起了博餅,沒有博餅碗,我專門讓舍友從家里帶一個和面的平底大碗,那一晚我們宿舍的骰子聲震天響,在往后的幾年,宿舍都保持著這個怪異的“外地傳統”。可以說,不少外鄉人通過博餅完成了他們對“廈門傳統”的第一次近身參與,它俗辣喧鬧,卻又可親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