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凡方言,都是所謂的“外地人”
變成“本地人”的第一步,
是人與一塊土地互相示好的方式。
在成都,總能聽到搖扇的老成都人
驕傲又不厭其煩地把一些最淺白的
成都話教給新抵這座城市的人。
一開始,學習成都方言的人只是
覺得某句話的表達很有趣,
久了,發現自己開口就是專屬成都
的詞匯,便也開始驕傲
和不厭其煩地跟別人形容:
有一種舒服叫“巴適得板”,
有一種風流叫“攢勁”,
有一種饕餮叫“吃莽莽”……
當你用這種語式與“行話”
表達對生活的感嘆時,
你其實也就理解了
為什么說“有一種幸福叫成都”。
有一種舒服叫“巴適得板”
近日成都暴雨,積水的盛況不亞于可以“看海”的武漢,大風大雨大水之下,成都人在打麻將:把雙腳泡在水里,穩坐椅子上,叫人加水添茶,該胡清一色就胡清一色,雨嘛,要下就下。幾乎是在任何情況下,成都人民都絕不會舍棄平日間用以娛樂的方式,哪怕是零八年地震時,地震剛過不到一小時,麻將桌就在露天擺開。夏天里一邊啪啪拍著叮人的蚊子,一邊抹汗,盆地里很少有風,即便如此,還是要自說自話搖著頭嘆一聲,巴適。
巴適這個詞,大意相當于北方人酒足飯飽之后的一聲“舒坦”,但比舒坦的上鏡率高得多。來一兩怪味面是巴適;拿一碗五塊錢的素茶打發一下午的時間是巴適;天氣悶熱時出租車司機笑瞇瞇地擰開了空調也自言巴適;一到周末出城方向的公路擠得水泄不通,終于車龍緩緩向前挪動了,也巴適。它近乎一句口頭禪,用以形容小富即安的滿足感,不作他想。“巴適得板”這個詞最后一個詞是動詞,與“蹦跶”類似,意思是,舒服得都想蹦跶了。
喝茶要喝素毛峰,價格五塊到十塊不等,是否在室內,是區分價格的分界線。素毛峰屬綠茶,老板多難免順口介紹一下,我們的茶,是哪里哪里產的。四川產茶,蒙頂山云霧繚繞終日少見陽光的灌木叢里,專產茶堿含量少、口感回甘的綠茶。四川的好茶,不要去追問它的品牌來歷,只要想到它是產自水汽蒙蒙的山坡上的就行。一杯素毛峰,現在多拿玻璃杯泡著,老板先倒上半杯開水,讓茶在水里舒展,稱為“茶母子”,再一水一水地添加,后來的每口味道都來自最初的這一泡。碧澄的一杯茶,佐以瓜子花生,既喝不煩,也吃不膩,要么就著茶聊些沒來由也沒去處的閑話,要么打麻將。
成都麻將稱之為“血戰到底”,意思是,有人先胡牌了也不算完,剩下的三家繼續一個一個地打至最后一家,把四個人的參與精神調動到最大化。打成都麻將不宜太快,先贏了等著其他三位也怪無聊的,更不宜催,最好是從拿到牌起就開始互相謙虛:哎呀,我這手牌真是爛得我都要哭稀了。總之,雖然有個鐵血而堅決的名字,成都麻將是牌風再溫柔不過的打法,我留你血戰到底,畢竟是留下你和我一起玩兒。
成都人不愛壓馬路,成都人愛坐著,邀人玩耍時都會說,走,我們到哪里去坐一下。哪怕周末出城去周邊小鎮或農家樂,都先是在車上坐著,下了車繼續找地方坐著。賞完春天的桃花得坐著,摘完初夏的櫻桃、枇杷后也得坐著。成都人,對這個盆地里的一切見怪不怪,有種親切熟悉的缺乏好奇。早十年,周末出游那是中產階級所為,現在,誰都在周末蠢蠢欲動想出門,哪怕出了一趟門回來依然覺得沒什么好玩兒的。
在酒吧這種娛樂方式進入成都之前,人們去舞廳跳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晚上的時候,生活最“尖”的人買五塊錢一張的歌廳舞廳門票,去捧駐場歌手的場,或者極其嚴肅地約陌生人跳交誼舞。現在的成都,擁有幾百家酒吧,它們按照迥異的個性各自扎堆,喜歡懷舊的,去致民路一帶;玩兒得潮又不怕吵的,去九眼橋和開張一年有余的蘭桂坊;不那么喜歡吵鬧只想喝酒的,去少陵路;看演出的年輕人,聚集在小酒館;三更半夜也要喝咖啡的,去窄巷子。在任何季節的深夜,總能見到街旁酒醉的人互相攙扶,他們賭咒發誓說再也不喝酒的聲音一波一波地回響。其實,說不定第二天為了反省前一天的失態,再次聚集在某個酒吧。酒后代駕的生意現在也很好,代駕的司機給自己的車貼上了花花綠綠的霓虹廣告牌,停靠在燈紅酒綠旁,非常和諧。
成都人常常給人不用上班的錯覺,春秋冬三季的太陽一出來,全城人都爭著跑出來占好位置曬太陽,這是最基本也是最簡單的娛樂。一個成都人,昨天晚上才玩兒到三更半夜,第二天早上起來便已經在想今天要吃些什么玩兒些什么,爭分奪秒,只為巴適。
有一種風流叫“攢勁”
成都這地方怪,雖到處派發著“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這樣安居樂業的名片,人人都認為成都宜居,它卻有著強烈的驛站性質。少不入川,怕的是這個地方太過安逸閑散,白白消磨了少年人進取的意志。那些成名于成都的人,無論是漢時諸葛,還是唐時李杜,無一不是作為一個過客,經由成都,把自己的一身盛名大方與這座城市分享。
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又有一說是二十四城芙蓉花,錦官自昔稱繁華。芙蓉花隨著城市的緩慢擴張一圈一圈地扎根街角巷尾處,如今的成都,已鋪就碩大的三環。這么說吧,單憑真正的“土著成都人”,誰也鋪不開這么大一座城,如緩慢江水一般靜靜涌入這座城市的大量外地人,給了這座宜居城市強烈的驛站感——他們來這里又離開,最后又回到這里。
成都多俊杰,“詩歌已死”的今天,成都依然聚集著全國四分之一的詩人,他們并非是小冊子上生硬的文字,而是生活著且活躍著的人。只有在成都,一個詩人遇見另外一個詩人,且不論詩藝如何,雙方強烈地認同“詩人”這個身份,嚴肅而有尊嚴。上世紀八十年代成立的詩歌流派,他們的成員至今還堅持著自己的主張,他們做著其他的與詩歌無關的營生,卻從未離開過詩歌。在一些場所,人們自豪地交流新作的詩歌,并對顯得羞澀的新習者加以鼓勵。
架上藝術,也是成都的強項,歷數當代有影響力的藝術家,如何多苓、周春芽、張曉剛等,無一不與成都相關。這樣一個內陸城市,有著既黏糊又無所謂的市民表情,一年當中,至少有一百場以上的大小藝術展覽。在某些展覽上,成名的大師穿得像個剛剛從工作室出來的美術民工,和熟人打完招呼就消失不見;在另外一些展覽上,沒那么有名的藝術家蹲在墻角抽煙,和前來湊熱鬧的人打趣:我覺得,你像個藝術家。成都的藝術家務實,人情練達,從不認為搞藝術必然與清貧結緣。他們一向踏實,即使是新鮮的一代,要么像自閉癥一樣三年做同一件事——刻紙,要么從架上玩兒到行為,再從行為玩兒到裝置。
成都人熟悉駐扎此城的藝術家,他們隨時會出現在打堆看熱鬧的地方,或出現在公車站臺廣告牌上——作為城市形象之一。他們會對這些人的出現衷心地微笑,說他們“真攢勁”,或者“很提勁”。攢勁,是對一個人的用功與努力的肯定,先要攢,才有勁;提勁,是對他的成就所具有的鼓舞人心的力量的肯定。對于所謂的文化名人,不管他們是不是常常見諸于報端,成都人不像巴黎人那樣將他們視為自己的所有物,只是淡淡贊許,各自過各自的日子。哪怕李白杜甫于成都再世,也很難獲得狂熱而忠誠的擁護,如果你的詩中夸贊這座城,那成都人很高興,即便是忽略不提,在成都,有更多值得關注的事,誰會在乎這個呢?
有一種饕餮“吃莽莽”
有個餐飲店的老板說,做遍各種各樣的生意后會發現,還是做餐飲最過癮。因此,她驕傲地稱餐飲為創意產業。做廣告的,最后做了餐飲;搞房地產的,最后做了餐飲;做設計的,最后也要摻一腳進來做餐飲。
“吃”,在成都是件大事,市民對吃的熱愛,能讓一個在西二環上班的人下班之后沖到東二環的角落,只為一碗面,然后再不辭勞苦地回到南二環的家中,等晚上十點過后,再到樓下吃一頓燒烤才入睡。餐飲店里傳出來的香味是最有殺傷力的武器,且找不到辦法抵御,聞者皆中招,這是最不適宜提減肥的地方,你將每天遭遇破罐子破摔的心情:不管了,吃!
“吃莽莽”是成都老話,莽字在這里發一聲,說出口有種硬扎扎的實在感,又有疊字的嗲和軟。一般來說,成都人說到吃時都相當具體,通常會具體到哪一條街上順數第幾個攤位,又或具體到店主的姓名,最直接的具體是吃藤椒味的缽缽雞還是清湯缽缽雞。在吃這方面,成都人挑剔、精準、絕不妥協。
日前新出爐“2011年度成都蒼蠅館子五十強名單”,所謂的蒼蠅館子,是指進門之后只管埋頭吃,千萬不要對廚房和服務人員的指甲產生興趣的餐飲店。如果嚴格地按照相關的衛生標準,這些店一家也不能允許存在,但成都人每年更新它們的排名,其端正的態度有如對待福布斯財富一百強。這些店,生意火爆,但老板多內心驕傲,無論你是如何抓心撓肺地想吃某家店的一籠包子,老板偏偏只做上半天的生意,中午一點過后準時關門。有一家早晨七點擺攤的面店,每天限量供應十五碗,賣完就收攤,只因為老板喜歡;又有一家早餐鋪,專供多汁的大餡兒包子,早上十點關門謝客。比起早上九點半就開門做清潔和培訓員工的大餐館,蒼蠅館子們傲慢至極。
川菜惹人愛,久了又招人煩。它的同化能力實在過于強大,潮州菜、韓國菜、澳門豆撈甚至泰國菜到了成都,最后都難免被同化成潮州味的川菜、韓國味的川菜。在本城的一家很有名的連鎖咖啡廳里,出現了一道中西結合的菜,叫:青椒回鍋肉披薩。
和全國各地一樣,味精和各種添加劑占據了餐桌,成都愛吃的人們都開了自己的私房菜館。一些華而不實,一些可遇不可求,要想吃到某家私房菜,除了要準備大量金錢外,還得排隊一個月,并且作為客人,你沒有點菜的權利,吃什么都由廚師說了算。
吃在成都,是成都人與城市的交流方式,互相折騰的方式,架秧子起哄的方式,它很少再被當做滿足生命所需的一個事項,它的邊緣價值被成都人發揮到無窮大。只要一家館子做的東西沒有難吃到讓人想吐,它有可能要死不活地永遠開下去。這同樣是成都的性格,沒有必要去爭最好,只要過得去,日子將在麻將、茶、酒、火鍋里永久性地繼續。
“在成都,有一種爭吵叫扯經,有一種執著叫扭到費,有一種胖子叫門墩兒,有一種驚嘆叫‘安’?!”
#9786;#8198;“蓉式”幸福速成指南
-成都巴適地
-順興老茶館:金牛區沙灣路國際會展中心3樓,能看川劇變臉,聽四川清音的茶館。
-錦和茶坊:書院西街75號2-3號,以傳統茶道為主要賣點。
-岷味茶藝:永陵路9號,很有生活氣息的茶館,同樣有茶道表演。
-聽香茶舍:青華路2號附24號,氛圍頗有禪意的茶舍。
-彩虹吧:一環路西二段175號百花潭公園北大門旁,很有成都地方特色的酒吧。
-小酒館:永豐路47號豐尚玉林商務港1樓,樂隊現場表演集中地。
-“家”酒吧:武侯區臨江西路。
- 成都文藝地
-千高原畫廊:芳沁街87號,展覽作品最豐
富的畫廊。
-白夜:青羊區窄巷子32號,文藝老中青年
朝圣地,御姐翟永明,你懂的。
- A4當代藝術中心:華陽麓山大道二段二十
號麓鎮,對當代藝術關心最有誠意的畫廊。
-成都文藝之家:青羊區浣花溪公園內湖心島 (草堂大門方向),地道的川派文人們做的文藝集散地。
-西村藝術空間:貝森北路1號,成都沒有798,成都也不想復制798。
- 成都吃莽莽地
-竹子屋風味酒店:祥和里小區,堪稱蒼蠅館子中的戰斗機,招牌菜米涼粉燒牛肉、番茄牛腩湯。
-冒牌火鍋菜:雙柵子街12號,如果能接受排隊半小時以上,不妨一試。
-絕城芋兒雞:龍王廟正街66號,老板按照撲克牌的順序給等待的客人喊號。
-自力面館:華興正街77號,一家存在超過二十年,價格最具誠意的面店。
- 明婷飯店:曹家巷菜市場內,成都經營規模最大的蒼蠅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