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媽媽
2歲鬧鬧的讀經緣分劉力惠
從鬧鬧出生到現(xiàn)在,鬧鬧媽什么都想給他用最好的,早教更是不敢落下。3個月就帶他去“運動寶貝”上課;在家里也不放松,什么杜曼閃卡,古典音樂大全,小小愛因斯坦等等,各種繪本、故事書、益智玩具更是擺滿了他的星子。但鬧鬧媽總覺得自己育兒書看了不少,卻都雜亂無章,沒個頭緒,會把寶寶教育成什么樣子,心里也沒底兒。
鬧鬧1歲的時候,鬧鬧媽偶然聽了臺灣學者王財貴教授倡導讀經教育的演講文稿——“經典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是永垂不朽的智慧之怍”“你要涵養(yǎng)你的性情、增長你的智慧、提升你的眼界、增進你的道德勇氣必須靠這種永恒的著作來啟發(fā)你”……漸漸的,這些理念植人鬧鬧媽的腦海。她立即行動,買了整套《兒童中西方經典文化導讀》,32張CD,若干本書,一大盒,從此信心滿滿地開始了教兒子鬧鬧讀經的歷程。
沒做什么計劃,每天就讀一種,雖然很乏味,但成果也是有的。
從鬧鬧剛會說話開始,媽媽讀出某句唐詩的前幾個字,鬧鬧就能接結尾的字,慢慢的,能接下面一整句。但是如果只讀一本書,興趣就不大了,唐詩,三字經都是這樣淡漠下來——誦讀經典的初衷化為泡影。
一個多月前,鬧鬧媽偶然聽到北京葉子媽的觀點:“引用圣賢的智慧滋養(yǎng)寶貝,用讀經的方法開啟孩子的智慧”,她的心里又重新長起了草,報名參加了每周日舉辦的育心讀經活動。
貌似普通的活動對鬧鬧媽的沖擊很大,她看到一個四歲多的小男孩氣字軒昂地領誦“易經》,回到家,她一口氣把論壇中的《2010大易教育》《讓子成龍》看完,內心的激動無以言表。她想,當自己為孩子認識了幾十個字兒而沾沾自喜的時候,別人已經走出很遠很遠了,實在汗顏!
“累積學習法”“無為而為的原則”——既然活生生的例子擺在眼前,還有什么需要思前想后呢,與其懷疑、觀望不如大膽嘗試!鬧鬧媽參加了第二次集體讀繹活動。草地上,她把鬧鬧抱在腿上,讓他用自己的小手指頭學著指讀,還抓緊時間向其他媽媽討教。就這樣,鬧鬧又重新開始了讀經之旅。
計劃是這樣的:第一個月學習《周易》乾卦;《孝經》;《成語接龍》。每天晚上9點,鬧鬧媽準時給兒子誦讀《弟子規(guī)》和《三字經》。
在客廳的沙發(fā)上,鬧鬧坐在媽媽腿上,媽媽讀書,鬧鬧翻書。2周之后,當媽媽不經意地停下,鬧鬧就能跟著背出下一句。4周之后,按照課程表,媽媽應該讀完《易經》乾卦,《孝經》1~6,《成語接龍》第一節(jié)1~100了。真的很奇怪,當鬧鬧媽讀《易經》的時候,鬧鬧拿起《三字經》自己讀了起來。“人之初,性本善”……一直讀到“青赤黃,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識”,鬧鬧媽驚訝著,竊喜著,但還是不露聲色地堅持讀完了當天的內容,鬧鬧則亂翻著書,還說著自己的語言。
自從讀經,鬧鬧家的生活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鬧鬧媽的心不再浮躁,思想也越來越成熟,她學會了“反求諸己”——凡事先要求自己,自己做到了做好了,別人也自然會好。鬧鬧爸也很贊同她給寶寶誦讀經典,而且鬧鬧爸在教育方面更是用心,鬧鬧的每一點成長和進步都是爸爸媽媽攜手努力的結果啊。通過讀經認識的其他媽媽們對鬧鬧媽的支持和鼓勵讓她感到很溫暖、很幸福……鬧鬧媽加油啊,會越來越奸的!
珠海媽媽
4齡童國學之路唐琳君
國學說:“童蒙養(yǎng)正”,意即童年心智未開,心性未展,是開展性格教育和國學教育最好的時機。臺灣幼兒國學教育推廣人王財貴說:幼兒是開展國學教育的最好時期,幼兒理解記憶能力尚未發(fā)展起來,機械記憶,也就是右腦記憶則為讀經奠定了基礎。可能有人會說,幼兒連自己讀的是什么都不知道,讀半天有什么用?其實,幼兒誦讀國學的作用不僅僅在于提高朗讀能力,記憶能力,理解能力及古文修養(yǎng),更重要的在于將古代賢人的傳統(tǒng)思維,偉大思想進行傳承,使孩子們懂得愛,懂得孝,懂得義。
兒子皓天出生于2007年1月27日。出于對孩子的愛,我給他報了各種早教班,但是孩子的發(fā)展并沒有我預期的那么好。去年,孩子3歲多的時候,我接觸到王財貴的幼兒國學教育思想,對我影響頗深。
于是我買來紹南文化出版的《論語》《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國學教材,并輔以識字訓練——要教一個3歲多的孩子讀國學并認字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子現(xiàn)在每天堅持讀經半小時,引導他走入讀經的正軌卻花了我差不多一年時間。
剛開始時,兒子3歲多,主要是以聽經為主。我讓兒子一邊玩,一邊聽CD機,或者一邊玩,一邊聽我讀,這個過程沒堅持好,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兒子4歲時,我給他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你可以邊聽邊玩,但是也要跟著讀,于是就變成了我讀一句,他學一句。這樣持續(xù)了一個多月,進度仍然很慢。
認字方面也是,最初,每天認十幾個字,一周換一次,用的是賴國全老師讀經“137法”,就是凡事講究七日往復,七天一循環(huán)。堅持了半年,兒子認的字還是不多,雖然在閱讀方面有些進步,但我想,如果不能盡快進人到指讀階段,讀經與認字的雙重意義就不會體現(xiàn)出來。
兒子4歲4個月的時候,我又一次提出了明確要求:你必須跟著碟指讀,時間長短可以商量。如今兒子4歲9個月了,識字量已突破一千,簡單的書籍完全可以自己閱讀,不能不說這是指讀法的功勞。
在兒子讀經步入正軌以后,我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全天制的國學班夏令營,每天讀經一個多小時,還輔以其他課程。據(jù)我了解,雖然讀經班在全國各地都有星火燎原之勢,但大部分都虧損。我兒子去的夏令營是混齡的,5、6歲的孩子居多,像我兒子這樣4歲多的在那有點受欺負。而且班里強調的是讀經教育,其他課程涉及較少,老師的素質也是參差不齊。我們上了一個半月的讀經班,最后還是進入了傳統(tǒng)的幼兒園,因為讀經只是孩子教育的一部分,而不是孩子成長的全部。
學習國學重在堅持,上不上讀經班不是關鍵,也別指望把孩子交給讀經班就可以什么都不管了,重點還在于家庭教育。有條件的家長最好能在家里督促孩子讀經,時間不用太長,每天堅持半小時跟碟指讀,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直接讀,這樣一直讀到孩子初中畢業(yè),對于孩子來講可算是積累了一筆不小的財富。滬上親子訪談錄姜惟越(男,7歲)
我很喜歡。我今天還當了老師呢,老師表。揚我了。媽媽也很高興。通過學習,我變得更有禮貌了,還懂得孝敬長輩,尊重老師,我還認識了好多好多的漢字,知道了漢字是怎么變化來的,我最喜歡做小老師了,我還成為了老師的小幫手!在生活中,我會主動和大家打招呼,做個懂禮貌的小朋交,我還經常會幫媽媽洗碗和掃地,因為爸爸媽媽很辛苦,我們要多關心他們。我能在家里做小老師了,和爸爸媽媽一起學習《弟子規(guī)》,我能把《弟子規(guī)》全背出來,不過老師說,不能驕傲,要更加努力。。
我們本身就很喜歡國學.感覺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國學會對孩子自成長有潛移默化的好處,所以就帶孩子來學習國學。
我家孩子以前很調皮,學了一段時間國學之后。感覺慢慢地懂事了,老師都說孩子上課認真多了,學習也進步了不少。
對對小朋友有這方面的教育嗎?會的,考師不僅教孩子,也和家長們也成了好朋友,教家長怎樣和孩子溝通,怎么教育孩子,所以生活中我們也會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教育。
鈕靖淇
喜歡。因為可以和小朋友一起上課,學知識。老師經常教導我們要向表現(xiàn)好的小朋友學習,知錯必改;我還知道了古時候的人他們是怎樣學習的,還知道了好多有趣的故事,有孟柯改過自新,還有黃香溫席等,回家后,我還會和爸爸媽媽一起分享這些故事。我會幫助老人,上次我還給一個老奶奶讓座呢。我還在幼兒園里面分享我學到的故事。國學很經典啊,《弟子規(guī)》、《三字經》都很好,對培養(yǎng)孩子的言行舉止有很大幫助,還教給他們做人的道理。比以前聽話了,有時候我們做錯事,孩子會反過來“教育”我們大人,真的變化很犬啊,我們對孩子以后的發(fā)展也很放心。在家里有時候我們會問孩子,這個對不對啊?為什么這樣做啊?他不懂的,我們就啟發(fā)他,想想老師是怎樣說的。還告訴他要向英雄學習,比如民族英雄岳飛,等等。
羅詩允(女,8歲)
我很喜歡,因為可以聽到很多的歷史故事,原來中國歷史有這么久了,其中還發(fā)生了好多的事情,學習使我的知識更多了,我很開心。通過國學班的學習,我知道了要孝順父母,還要友愛小朋友,要養(yǎng)成好習慣。我會給爸爸媽媽倒水喝,說“你們辛苦了”,我還會和大家分享我的知識,我還要改掉自己的壞習慣,要多聽爸爸媽媽的建議。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孩子通過學習可以提高內在的修養(yǎng)。我們希望孩子在生活中培養(yǎng)謙和待人、謹慎待己、勤學好問等優(yōu)良品行。希望國學老師能教給孩子做人的道理,培養(yǎng)他們的剛健人格,使他們成為內外兼修的中國兒童,成為未來的精英。
.我家孩子現(xiàn)在比以前懂規(guī)矩多了,能幫我做好多事情,以前對我們有時候還發(fā)脾氣,現(xiàn)在懂得尊重萇輩了。雖然我們做家長的不是很專業(yè),但我們也很注意這方面的教育,會買一些有益于孩子發(fā)展的圖書、碟片,我們也能從-中受到很多啟發(fā),全家一起學,呵呵。
鐘開樂(女,7歲)
喜歡,在古香古色的環(huán)境中,老師用經典誦讀、漢字故事、動畫故事、游戲互動、角色表演等靈活多樣的方法,讓我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快樂地學習,快樂地成長。給我印象最深的一節(jié)課是老師為我們講解《大學》中的第一段話,那堂課講得很深,我們也都能聽懂。其中講到的“靜”“定”學問讓我受益匪淺。我是一個很活潑的人,以前很難靜下來,我現(xiàn)在已基本能做到“靜”和“定”了。回家后父母都說我變得穩(wěn)重了。我覺得學習國學一點兒都不難,在夏令營中除了經典之外,我還學了茶藝。現(xiàn)在周末我還在繼續(xù)學習國學課程。
為了讓孩子輕輕松松提高自己的學習,提高內在修養(yǎng)。我們從積極正面的方向來培養(yǎng)孩子對國學的熱愛,不是機械地恢復舊學,是通過國學讓孩子明白做人的道理。
從她4歲起我同她一起讀《論語》,共同成長。現(xiàn)在女兒可以背誦《論語》《老子》中很多句子。剛開始讀的時候,她還不太明白,但隨著一遍遍的重復,女兒和我都慢慢理解了其中的含義。覺得還是有很大收獲的。
除了寥培訓班進行國學鞠培訓,在家里悠對小朋友有這方面的教育嗎?還有其他的如民樂、茶藝方面的教育,這些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都有很大的幫助。希望孩子在生活中秉承孔子的仁義精神,謙和待人、謹慎待己、勤學好問。
上海老師
讓孩子在最寶貴的年齡讀最有價值的書
為什么盡量讓孩子從小就開始學習國學?
兒童的智力和性格在0~3歲間就完成了60%,這三年是大腦發(fā)育的黃金時期,孩子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3~6歲間完成了80%,6~8歲間完成了90%,8歲以后的發(fā)展則漸趨緩慢。到13歲左右,大惱發(fā)育最關鍵的敏感期就基本結束了。這就表明孩子13歲之前是智力和記憶力發(fā)展的黃金期,如果我們不能把握這個關鍵時期,那么當孩子年齡越大,啟發(fā)培養(yǎng)他們就會越費力,效果也就越差。
所以要讓孩子在最寶貴的年齡讀最有價值的書。
兒童學習經典,就如同師從賢哲,從人生的第一步就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從高起點展開人生。國學不僅可以豐富孩子的文化知識,奠定孩子的人文底蘊,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提升孩子的儒雅、淳靜氣質,為孩子以后的“薄發(fā)”蓄積力量。
學習國學能給孩子帶來什么益處?
1.記憶力加強,注意力集中,忍耐性加強;
2.語文程度提升,寫怍能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加強;
3.帶動其池學科如數(shù)學,物理,化學等成績面提高;
4.讀書興趣提高,增加對歷史,地理,天文,數(shù)學,常識,文學,藝術等各方面知識的興趣;
5.行為好轉,心地向善,修養(yǎng)提高,變得知書達理,溫文爾雅;
6.自信心增強,處世大方,更容易被人所接受。
沈陽媽媽
討論國學 陽陽媽hold不住了李麗娟
最近有很多媽媽問我,現(xiàn)在很興學國學,你家孩子學國學了嗎?報國學班了嗎?我只能一勁搖頭,說NO。國學,什么是國學,壓根沒想過,也沒有慨念,可以說腦袋里對國學空空如也,完全不懂。更談不上教給孩子,或者研究報什么國學班。汗!與這些潮媽們討論國學,我這個不稱職媽媽是hold不住了。
晚上趁兒子熟睡后,媽媽憑著對國學的初淺認識,嘗試著想想,國學。啊!!!有了有了。雖然我們沒有刻意去學國學,但是生活中的國學好象無處在呢,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接觸到了國學。
one,孩子看了兩年多的畫報里有個“弟子規(guī)故事”專欄,每月一期,故事專欄里,通過卡通人物演繹有趣的故事,簡單易懂地給孩子解讀傳統(tǒng)文化。
two,衛(wèi)視有檔節(jié)目,尾部有個“中華禮儀之美”。節(jié)目里設置的人物有一位老先生和一位小徒弟,情節(jié)是小徒弟特別“認真”調皮的學習禮儀,總是弄得老先生哭笑不得,讓人捧腹不已。想想,國學通過電視熒幕呈現(xiàn)給觀眾,是不錯的推廣方式;
three,媽媽天天玩的魔法卡片里都有國學的影子。魔法卡片“儒學天下”,把基礎卡片(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都集齊,最后煉成終極卡片“孔子”和“儒學”。
以上想到的、沒想到的,這些應該都是國學吧?!之前媽媽自認為的沒想過,沒概念,是不準確的,并非腦袋里空空如也。
再簡單說一自己對國學和是否給孩子報國學班的想法:
單從國學的概念就可以看出來,想要真正的學習國學,哪里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成人想學習都很難了,對于小朋友來說就更加難。況且國學所涉及的很多部分也并不是小朋友就能理解的。媽媽認為小朋友簡單的學習一些啟蒙知識就好,如《三字經》《弟子規(guī)》等等。
對于目前的國學熱,媽媽認為一定要保持平常心。媽媽并不排斥報國學興趣班,只是兒子現(xiàn)在已經在學習鋼琴和兒童畫,孩子學習興趣班不能貪多,如英語班媽媽就沒有隨風報班。媽媽還是認為興趣班要以孩子喜歡為首要,學習國學和學習其他興趣班一樣,不能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