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班牙是中等發達的資本主義工業國家,國內生產總值居世界第11位。西班牙人很著重孩子的教養和禮儀,并且很重視從小培養孩子對運動興趣,尤其是足球。很多年紀小小的孩子已在球場上有模有樣地參與了足球比賽,是西班牙兒童的一大特色。
西班牙每個家庭平均生育兩個小孩。媽媽通常可以享受4個月的全額帶薪產假。如果媽媽是家庭中的主要經濟來源,那么可以在產后休息2周,就回原工作崗位工作,然后由爸爸向所在工作機構申請4個月的帶薪產假,在家照料新出生的小嬰兒。
爸爸:Fausto Reyes 西班牙政府工作人員
媽媽:Bertha Reyes 西班牙烹飪師
大兒子:Pedro 10歲
二兒子:Juan 7歲
注重禮儀衛生
說到兩個兒子的教育,爸爸Fausto認為從小懂得基本的禮儀修養是很重要的。在西方國家,每個人都很注重個人衛生和公共衛生。每當小寶寶們要捏鼻涕或吐痰的時候,Fausto總是告訴寶寶們要先用衛生紙包住口鼻,將捏出的鼻涕或吐出的痰卷在衛生紙里,扔到垃圾桶里。
回家后、吃飯前、大小便后Fausto也總是讓寶寶們將手洗干凈。飯前,幫助媽媽擺好餐具,飯后,幫助媽媽把餐盤送到廚房的水槽中。
夫婦倆認為對于小孩來說,為寶寶們營造一個溫馨的家庭環境,是十分重要的。無論工作中遇到什么樣的壓力和不愉快,他們從不在寶寶們面前提起。到了周末,他們會一家人自制美食,或者外出到電影院、海灘公園、探險樂園和家庭賓館去放松娛樂。西班牙到處都有接待家庭和兒童的場所,這為爸爸媽媽育兒帶來很大的方便,也同時迎來世界各國的家庭到那里去度假休閑。
鼓勵寶寶參加運動
按照我們對寶寶培育的慣性思維,假如父母發現寶寶有哪一方面的天分,不管是畫畫、音樂,還是體育,都會從寶寶很小的時候就陪著他找名師、托關系。最現實的做法是可以讓寶寶當特長生,最長遠的好處考慮是,寶寶一旦學習不好,還可以進修各類藝術和體育院校。運動成為一種十分功利的附加品,外國人是否也這樣呢?
在西班牙,4000萬人個個都是體育迷,運動是他們的生活方式,就像天天吃飯一樣,沒有人會考慮為什么要吃飯。西班牙的寶寶很少有不喜好體育運動的,由于運動讓他們沸騰的熱情和活力有了開釋的舞臺。他們進行體育運動,重在參與,好與不好、輸與贏實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需要和朋友一起運動,一起玩耍。
對父母來說,體育運動使孩子能有機遇學習團隊精神,樹立友情,強健體格,錘煉意志。所以,無論從什么角度來看,孩子參加體育運動都是件好事。父母不僅要鼓勵寶寶參加,還要積極參與寶寶喜好的運動項目,和寶寶分享運動的快樂。
老大Petro最初迷上足球后,Reyes夫婦倆幾乎每周都要帶著小兒子Juan陪他一起看球賽。每次Petro參加學校足球比賽,他們總是抽時間去當拉拉隊員。夫婦倆坐在觀眾席上,眼里全是Petro,贏球時,為Petro鼓掌歡呼;輸球時,不忘撫慰打氣。因為他們知道,參加競賽的目標只有一個:讓兒子在運動中尋找快樂,身心全面健康發展,從而使他們日后的學習、生涯和工作更加豐富多彩。
Fausto說,豐富多彩的體育運動盡管形式各不相同,但其基本的精神是相同的,那就是:愉快的生活態度,較強的適應能力,個人行為的規范化、責任感及與同伴的合作精神,公正地看待問題,遵守規則和規定的能力。另外,運動一般都具有艱苦、疲勞、激烈、緊張對抗以及競爭性強的特點。寶寶們在運動時,總是伴隨著強烈的情緒體驗和明顯的意志努力,通過運動,有助于培養他們勇敢、頑強、團結、機智、沉著、果斷、謙虛、謹慎等意志品質,使他們保持積極、健康、向上的良好心理狀態,成為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意志品質的培養將會影響寶寶的一生,做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更是寶寶一生的福氣。
沒有無聊時間的生活
西班牙《國家報》今年發表了一篇文章,探討了現在西班牙的小孩該關于如何度過閑暇時間。
放暑假的孩子們每天都在念叨“我覺得無聊”。這種抱怨就像是夏日的一道魔咒。在經過幾個月的焦躁生活、起早、上課和校外活動后,孩子們突然開始面對大片的空白時間。夏令營、游泳池以及互聯網、電視機、影碟機、游戲機等數不勝數的電子玩意兒都不夠打發無聊的日子。“我覺得無聊”對于父母們來說是一種折磨。他們不得不想方設法填補孩子們的空暇時間,仿佛這是他們不容推卸的責任。
其實大人們在休息時也會無法避免地感覺到無聊。消遣娛樂對于很多人來說是一個無底洞,因為現在人們不再只是利用閑暇時間休息和反省,而是把消遣變成消費,用來滿足自己越來越多的需求。與其他領域一樣,閑暇時間的質量和數量既取決于一個人平時的生活方式,也取決于對這段時間的經營和管理。過多的外界安排反而會使孩子們感到無聊。“他們所有的時間都被占用或規劃好了,在無聊的時候就會無所適從”,兒童心理學家安古斯蒂亞斯·羅爾丹提醒說:“不只是無聊,現在孩子們壓力很大,父母們全都給他們安排妥當,認為如果不這樣孩子就會覺得沒意思,其實完全不是這樣。我們一直陪孩子玩不能解決問題。”
羅爾丹建議那些被孩子們“我覺得無聊”之類的話所累的父母,“無聊”遠非某種不可挽回的判決,反而具有很多積極方面。“它能激起孩子的創造力,幫助孩子觀察、反思、想像和創造。過去我們會發明一些用小石子玩的游戲,現在一切都被規劃好了,創造空間變得很小。此外,活動過多也會增加無聊感。無聊的時間本來可以用來讓孩子學會獨處,獲得更多的自主性,不過分依賴由大人安排好的固定作息和活動等外部事務。”
當我們談論“無聊”的時候,同樣會提到遲鈍、無端的不安、煩躁、單調、孤獨、沉思等被心理學家界定為與娛樂消遣相對的感覺。但與其用大量鼓勵的話和活動挽回,不如側重于解決方法的質量。“許多辦法都沒有實際效果,無助于消除困擾孩子們的那些感覺。例如,看電視經常會束縛人們的視覺和聽覺,使孩子們嚴重缺乏思維活動。長此以往,由于電視上的畫面都是現成的,一旦離開那塊小屏幕,尋找有意思的事情會變得更難。”馬德里孔普盧棟大學心理學家巴倫廷·馬丁內斯·奧特羅說。據調查,西班牙兒童平均每天看電視218分鐘,放假后還會增加。
無聊的孩子并沒有某個標準樣板,能讓孩子感覺無聊的因素同樣不是特定或具體的。“我沒發現任何證據能表明某些個性或性別差異與無聊感有關,雖然活潑一些的孩子確實比安靜的孩子更容易感到無聊。”教育心理學家赫蘇斯‘卡瓦尼亞斯建議家長,在孩子開始放長假時要進行“家庭組織”,“制訂每天的活動計劃,包括溫習功課以及其他更精彩的活動,如電子游戲等,但要保證不能超時,最好各種活動能多一些變化。”
將電子游戲引進課堂
我們總是可以歷數電子游戲的種種壞處,比如導致更多的暴力行為、使孩子因為上癮而整天坐在電腦前等。不過西班牙研究人員對這一課題進行研究后指出,電子游戲也可以成為一種教育工具。目前,馬德里的4所學校正在驗證這一結論,他們將電子游戲引進了課堂。對此最為歡呼雀躍的當然是孩子們,不過奇怪的是,老師們也很愉快,他們可以將《哈利·波特》、《模擬人生》、《美國職業籃球聯賽》、《古墓麗影》等電子游戲作為語言、歷史、數學和音樂等課程的輔助教材。參與這項研究的西班牙埃納雷斯堡大學心理學家皮拉爾·拉卡薩表示,他們并不擔心這些游戲對孩子來說過于暴力,因為這可以幫助老師們對學生進行價值觀教育,使孩子們“更理性地”認識現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