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兒生活當中,童車是非常實用的,它能讓你省去很多力氣。不過,推著童車走在大街上,家長要牢記兩個字:謹慎!在人多車多的大街上,發生不確定因素的機會隨之增加,安穩地坐在手推車上的寶寶,需要家長正確操控好手推車,才能確保寶寶的安全。
而且,家長也不能過分依賴童車,因為有研究顯示,過多地讓寶寶坐在手推車上,會對他們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潛在的負面影響。
在馬路上
一定要走人行橫道,而且要等綠燈亮了才通過:很早就要給寶寶樹立守規矩的榜樣。在等待綠燈時,千萬不要急著把童車先推下馬路,要讓童車在人行道上等待。如果沒有紅綠燈,要先看看馬路上有沒有來往的車輛。然后大人自己先下馬路觀察,把童車留在人行道上,手始終要扶著童車。
注意人行道上的汽車出口,如果人行道比較寬,要盡量走在人行道的中間,這樣視野廣'司機也很容易發現你們。路過停車場的出口,要檢查有沒有出來的汽車。停下童車,身體稍微朝前傾去觀察,這樣如果有汽車出來,司機能夠看到你(他看不見童車,因為童車太低)。如果有汽車停在人行道上人行道上經常有汽車停著,或堆著許多垃圾桶,這時你只能把車推到馬路上繞過去。先把童車留在人行道上,一只手扶著童車,走下馬路,看看有沒有汽車正在通過。
不要在車多的馬路上推著孩子散步,因為汽車尾氣排放管正好與童車高度差不多,這樣會使孩子吸人更多的尾氣。
繞開施工工地走,那種地方既有塵土又不安全。不要選擇上下班時間推著童車出門,這時交通擁擠,容易出事,而且空氣也不好。
如果沒有人行道,你要走在靠近機動車道的一側,這樣就能及時發現來往的車輛。同樣,司機也能馬上看到你,放慢車速。這條規則也適用于馬路相對狹窄的地方。如果要轉彎,在轉彎的時候你的身體要在外側。
上下臺階,請人幫忙,如果沒人主動提出幫助你,一定要自己開口請人幫忙,別不好意思。讓他抓住童車寶寶腳方向的支撐欄桿,你抓住童車的手柄,保持水平,輕輕地抬起童車。童車不宜久坐
美國一些權威的兒科專家指出,長期被“禁錮”在童車上的嬰兒缺乏運動,容易造成嬰兒肥胖癥。不僅如此,由于童車中的嬰兒缺少與父母及外界的交流,長大后可能性格孤僻。
或許父母覺得這樣很方便,尤其是在擁擠的商場里或人行道上,他們更會認為童車是惟一安全的交通工具,即使孩子已經會走路,也強迫他們坐在童車里。這些專家毫不諱言地說:“長期將嬰兒放在童車里,會讓孩子產生惰性,因為他們會認為最好的行進方式是坐童車,而不是自己走路。”他們認為,嬰兒到3歲就應該遠離童車。
最近的統計數據表明,4歲以下幼兒的肥胖現象日益突出。洛杉磯一家嬰兒健康基金會的博士發現,許多嬰幼兒在2歲時體重就長到了50磅(1磅約合0.454公斤),3歲時體重竟然已有70磅,而正常嬰兒在這一時期的體重應該為26磅到34磅。她認為,除了營養過剩外,家長長期將嬰兒放在童車里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如今的父母大多是雙職工,每天忙于工作,回家后已精疲力竭,還要操持家務,確實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陪孩子玩耍,最省心的做法就是讓嬰兒乖乖坐在童車里。不過,如果長期這樣,家長將為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付出更大的代價。
嬰幼兒也和大人一樣,每天都需要鍛煉,如在地上爬行或在大人幫助下學習走路等。一些家長認為,讓小孩坐在童車里逛街也是一種運動,這是一種自欺欺人的想法,因為此時“運動”的是推車的家長和滾滾的車輪,而不是被綁在童車上的孩子。
為減輕父母的負擔,精明的美國商人也發明了不少有別于童車的嬰兒用品,如嬰兒雙肩背包、“學步車”等。有一種透明小床,四周有柔軟的護墊,嬰兒在里面可以爬,也可以扶著欄桿站立。由于護墊用的是透明材料,家長可以隨時看到嬰兒的活動。還有一種類似于登山運動員用的安全繩索的東西,它可以把嬰兒栓在海綿護圈里,另一頭由家長牽著。嬰兒學習爬行或走路時,家長就不用擔心嬰兒從視線中消失了。
這些東西雖然設計巧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讓嬰兒自由活動,但是它們畢竟不能取代父母直接的接觸和呵護。要讓嬰兒健康成長,家長最好還是抽出時間“親力親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