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魚鷹”飛機實戰表現良好
《美國海軍學院學報》2011年11月刊作者:特里·R·羅伯林中將
MV-22“魚鷹”傾轉旋翼飛機投入服役已經有幾年的時間。和“前輩”相比,它能夠攜載更多的負荷,而且速度更快,航程更遠、安全性和生存力更高。這種飛機還具備空中加油能力,能夠實現遠距離的艦對岸機動。因此它擴展了海軍陸戰隊的能力,為指揮官提供了更多的選擇。MV-22”魚鷹”不僅僅是陸戰隊航空兵的一種基本單元,它還將是未來空地特遣部隊的關鍵平臺。(知遠/陳傳明)信息戰爭時代的作戰指揮控制及通信系統
俄羅斯《空天防御》雜志2011年第5期
作者:格奧爾吉·格奧爾吉耶維奇·安東涅維奇等
對世界軍事強國近年來出臺的新型戰爭理論、戰略規劃及作戰概念進行仔細的研究和分析,并從中得出一些有益于本國軍事建設的結論,是俄羅斯目前開展空天防御體系建設的一條捷徑。俄軍認為,本國未來的空天防御體系應是三大系統的集成,即分布式智能型指揮控制及通信系統、涵蓋陸海空天全領域的情報信息偵察系統和威力巨大,打擊精度高的火力毀傷壓制系統。如果這三大系統中有一個建設得不到位,那么要想取得21世紀戰爭的勝利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而在這三大系統中,指揮控制及通信系統的地位更顯得尤為重要。在信息化飛速發展的今天,所有的作戰系統都已經離不開網絡這個媒介,因此研發和部署新一代的以網絡技術為核心的指揮控制及通信系統對俄軍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文章從制信息權在未來戰爭中的重要性出發,介紹了以美國為首的軍事大國組織網絡戰和信息戰的情況,指出了指揮控制及通信技術在網絡戰中的核心作用。作者在介紹俄軍目前使用的指揮及通信技術的基礎上,披露了在研的通信及數據實時交換系統的一些情況。(知遠/天云)
溫和的伊斯蘭之聲
美國《信息戰》雜志2011年第5期
作者:馬修J·楊杜拉(美)
“溫和的伊斯蘭之聲”(Voices of Mode rateIslam)活動是一個大膽而頗具爭議的想法,如果成功地實現的話,就能夠在美軍阿富汗作戰地區起到改變游戲規則的作用。我們的任務是,派遣35名阿富汗交流者到約旦安曼參加為期10天的強化宗教學習、辯論和旅游討論會,然后讓他們在齋月的最后10天到沙特阿拉伯麥加,進行比較簡單的麥加朝圣。活動結束的時候,活動參加者就返回阿富汗,成為赴麥加朝圣過的伊斯蘭教徒。活動參加者一返回阿富汗,就與其家人、朋友和阿富汗同事分享他們的改變生活的旅行故事。該項活動起到的作用會逐漸侵蝕叛亂份子所敘述的主題的可信度。活動的三重作用包括:對于伊斯蘭教和阿富汗文化的尊重,在現代和宗教允許的約旦社會的背景下使阿富汗交流者接受伊斯蘭教,推動阿富汗人與阿富汗人的交流。本文記述了第173空降旅戰斗隊如何進行被其稱之為“溫和的伊斯蘭之聲”活動(Voices。f Moderate lslam)的過程。(知遠/李洪興)DARPA研究情報分析員神經技術
美國《信號》雜志2011年10月刊
作者:喬治·塞費爾斯
美國國防部的研究人員已接近完成一項為期六年的計劃,該計劃旨在利用神經技術提高識別關鍵信息的速度與準確性。憑借信號處理、人機界面、神經科學等方面的發展進步,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試圖將神經技術融入圖像分析領域,以實現為戰士提供新型工具的目標。
情報分析員神經技術能夠在作戰環境下記錄并實時處理大腦信號,從而選擇需要分析的圖像。在未來的幾個月中,DARPA將完成情報分析員神經技術計劃最后兩個階段的研究和開發,并把該技術移交給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進行潛在的應用。大腦善于迅速且準確地分辨眾多的對象,能夠靈活地接受重要的特征,而忽略無關緊要的因素。現代神經科學技術已經破譯了這種能力背后的生物學密碼,視覺神經科學已發展成包含大量的實驗和分析技術的學科領域。神經生理學與傳感器、信號處理技術的進展綜合在一起表明,人類的視覺系統是一個一流的目標探測器,它獲得的信號可用于提高作戰效果。
情報分析員神經技術計劃是一個戰略層面的項目,DARPA正在進行包括機器人假肢控制、提高訓練效果與加強戰術態勢感知等方面的應用神經科學的研究。DARPA也試圖研發能夠將神經信號編譯成可以控制人們在虛擬環境中活動的指令設備,從而替代操縱桿、手柄等控制設備。認知技術威脅預警系統是DARPA的另一項與神經技術相關的計劃,旨在通過腦波與先進光學技術結合的方式,為軍人提供新一代望遠鏡,從而提高威脅探測和態勢感知能力。
(知遠/杜和)
LPD17兩棲船蝎運輸現存在諸多問題
美國《海上力量》雜志2011年10月刊
作者:丹尼爾·P·泰勒
目前美國海軍“圣安東尼奧”級(LPDl7)兩棲船塢運輸艦11艘的建造計劃已經完成三分之二以上。其中5艘已經服役,分別是“圣安東尼奧”號(LPDl7)、
“新奧爾良”號(LPDl 8),”梅薩維德”號(LPDl9)、“格林貝”號(LPD20)、
“紐約”號(LPD21)。另外5艘正在建造當中,“圣地亞戈”號(LPD22)完成97%;”安克雷奇”號(LPD23)和“阿靈頓”號(LPD24)完成近90%;“薩默斯特(somerset)”號(LPD25)完成62%;“約翰·墨撒”號(LPD26)的建造從5月底開始。盡管該級艦對美國海軍來說已遠非“新丁”,卻問題多多。首艦服役已經有6年之久,但是包括可靠性在內的諸多質量問題仍然存在。去年夏天,”圣安東尼奧”號的艦員在發動機內部冷卻機上發現了空氣裂縫;在燃油箱上發現了燃油裂縫。該級艦船的其它各艦也存在一些問題,包括潤滑油系統污染、發動機的軸承損壞和未對準等。當前美國海軍對該級艦的需求很大,部署頻率很高。“圣安東尼奧”級兩棲船塢運輸艦被視為美軍未來遠征作戰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大幅度改進部隊的作戰能力,為作戰提供先進的控制與指揮設備。該級艦還被看作是高效的海上平臺,有助于高速氣墊登陸艇、遠征戰車、以及“魚鷹”傾轉旋翼飛機(MV-22)等登陸。因此,美國海軍正在采取多項措施加強造艦監督的質量控制,解決該級艦存在的問題。(知遠/陳傳明)
日本自衛隊的新方向美國《亞太防務論壇》季刊201 1年第4期
作者:迪恩·凱斯
本文通過今年以來日本自衛隊在“東日本大地震”和日美“山櫻”聯合軍演中的表現,介紹了日本自衛隊按照2010年12月出臺的《2011年及以后的防衛計劃大綱》指示,在軍事力量建設方向的新動向。作者認為,日本“新防衛計劃大綱”在指導日本軍事力量轉型方面是成功的,但從其實際行動看,不應夸大其挑釁性和威脅性。
作者認為,日本憲法對軍事力量采取防御行動進行了限制。盡管日本國會批準向伊拉克部署陸上和航空自衛隊以及向印度洋部署海上自衛隊,這些派遣部隊參與的事務卻被限制在人道主義援助和發展援助上,一般擔當被認為是非戰斗性質的任務。不過,無論是在日本的防衛計劃還是防衛政策中,這些海外部署活動均非重點。實際上,日本陸上自衛隊先前一直將防御像俄羅斯、朝鮮和中國這樣的外部威脅當作中心任務。隨著同中國在東海的領土爭議日趨緊張,日本的防衛計劃也隨之出現重大變化。這主要表現在陸上自衛隊上,便是其防御重點已從北部轉移到西部。(知遠/聶明)
應對國防開支削減的路線圖
美國《空軍》雜志2011年11月刊
作者:亞當·J·赫伯特(《空軍》雜志主編)
作為今年8月批準的聯邦債務削減計劃的一部分,美國國防部今后十年的預算將削減大約4000億美元。因此,美國有機會將國防預算的重點調整到未來最可能威脅美國安全的地區和能力上。
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一份題為”艱難的選擇:節儉年代可靠的國防”的報告中對五角大樓未來十年需要將關注重點轉移到何處做了具有說服力的論證。這份報告所說的“艱難的選擇”反映了美軍不可能像它希望的那樣無所不能,無處不在。
新美國安全中心制訂了滿足4種不同國防預算目標的路線圖。新美國安全中心的不同想定都有相同的底線:美國應該將重點放在太平洋、印度洋和中東地區,即使這意味著不再那么重視拉丁美洲和非洲。而且,美國不應該再補貼歐洲的防務,因為歐洲國家有能力做得更多。
新美國安全中心指出,美國海軍陸戰隊作為“美國最小的軍種,擁有的坦克、火炮、固定翼飛機和軍人比整個英國軍隊還多”。美國國防部應該以海軍和空軍為重點,即使要以縮編地面部隊為代價。
新美國安全中心認為,無論國防預算削減3500億美元還是8500億美元,都應該縮編陸軍和海軍陸戰隊(人力昂貴但重要性在下降);增加對“突破性”的隱身、遠程無人機的投資;航程過短的F-35飛機的采購數量應該減少;15架C-5A飛機應該退役;各種地面部隊項目應該全部取消或大大推遲。
美國國防部高級官員很快注意到新美國安全中心的觀點。國防部長帕內塔10月1 3日說,“如果我們確定必須保持在太平洋的力量存在以應對中國,而且我們確定中東是我們必須保持存在的非常重要的地區”,那么,“僅僅是由于我們正在面對的龐大數量”,美國可能不得不減少對拉丁美洲和非洲的關注。“朝鮮仍然是一個真正的威脅”,帕內塔補充說,“我認為我們必須保持在那里的存在……但是我們在歐洲的基地相當廣泛……我們需要保留所有的基地嗎?”(知遠/王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