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伊朗軍方看來,卡車炮的戰術機動性、反應能力和生存力明顯高于牽引炮。與體大身沉的履帶式自行火炮相比,卡車炮除了生存力差點之外,在反應能力、維護和保養、使用成本都要超出。
“世界大戰是個過時的名詞,可是戰爭卻離我們更近了。”這是英國《簡氏情報評論》總結近年全球軍情時的一句名言。隨著國家、民族乃至宗教沖突升溫,各種局部中小規模沖突在各大洲此起彼伏,各國紛紛組建小規模旅團級部隊,以適應快速反應和戰略機動/投送的需要,自然這些部隊所必備的火炮也應該強調輕巧靈便,易在第一時間投入戰場。綜觀國際市場上所能提供的火炮產品,唯有一種將普通身管火炮與輪式越野卡車結合起來的“卡車炮”最接近這類需求。
“愷撒”開風氣之先
恩格斯說過:“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貴族城堡的石墻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子彈射穿了騎士的盔甲。貴族的統治跟身穿鎧甲的貴族騎兵同歸于盡偶來。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新的精銳的火炮在歐洲的工廠中制造出來,裝備著威力強大的艦隊,揚帆出航,去征服新的殖民地……”當噴射著火舌的大炮揚威四域之際,人們也為它的大塊頭而犯愁。眾所周知,射擊時產生巨大后坐力的火炮總需要有笨重的炮架和座架做支撐,再加上歷史上金屬加工工藝的進步只是到19世紀工業革命后才出現的,所以火炮往往造得既大又笨,像1453年土耳其蘇丹穆罕默德二世進攻“千年帝國”東羅馬最后也是最輝煌的城市——君士坦丁堡時,土軍為了拖曳一門重達17噸的烏爾班大炮,就要出動60頭公牛和400名士兵。
當歷史跨入20世紀的門檻后,特別是兩場世界大戰及之后的冷戰的刺激,各國軍事工業迅猛發展,通盤解決火炮機動力、威力以及成本這三大矛盾的時機已然成熟。上世紀90年代末,法國GIAT集團意識到未來高技術戰爭對炮兵武器的要求集中在增大射程、減輕重量、提高戰略運送能力和戰術機動能力等方面,而軍費壓縮的大背景又使得傳統自行火炮所采用的全裝甲防護概念顯得不合時宜(這意味著不斐的價格),于是GIAT工程師們以法國人特有的敏銳與浪漫,于1996年拿出卡車底盤與身管火炮相結合的“愷撒”式卡車炮,其炮架基本沿用法軍現役的TRFI式155毫米榴彈炮,同時采用流行的45倍口徑的長身管,發射遠程全膛底部排氣彈時最大射程約為39.5公里。
“愷撒”的最大優點是具有優越的戰略機動能力和戰術機動能力。因為舍棄了以往履帶式或輪式自行火炮的封閉式裝甲艙室,直接以德國設計的奔弛U2450L型6噸載重卡車(目前已改為法國雷諾公司出品的夏爾巴人卡車)為底盤,“愷撒”炮的戰斗全重不到19噸,可直接駛入C-130運輸機后部貨艙,方便地進行遠距離遠送。該炮后部左右兩側備有18發彈丸和發射藥,采用新型快速送彈裝置,可在射擊開始階段的15秒內發射3發炮彈,然后以6發/分的速度進行持續射擊,完成任務后立即轉移到新的陣地繼續戰斗,說到底還是靠“打了就跑”來贏得戰場生存力。由于機動性強、反應迅速、使用方便、價格低廉,“愷撒”炮特別適應各國快速反應部隊使用,因此迄今已在法國、阿聯酋、馬來西亞等國軍隊中列裝。
塞爾維亞人的“山寨杰作”
俗話說:“不知道,金不換,要知道,全扯淡。”許多時候,技術訣竅就是一層“窗戶紙”,一捅破了便沒什么稀奇的。眼見法國人別出心裁地搞出了卡車炮,世界上頓時一窩蜂冒出諸多跟進者。2008年,令法國人吐血的一幕出現了,塞爾維亞Yugoimport公司在法國人主辦的-歐洲陸軍展上強勢推出自己的諾拉B 52(NORA B-52)式155毫米8×8輪式卡車炮,其“山寨”程度之高,售價之便宜令法國廠商徒喚奈何,眼睜睜地看著塞爾維亞人從自己手里搶走大筆訂單。
在開發過程中,塞爾維亞Yugoimport公司的確參考了“愷撒”炮的成功創意,但它卻把技術先進性、成熟技術采用率與可承受的使用成本的關系處理得更加完美,該炮主體由羅馬尼亞生產的FAP 2832式8×8越野卡車底盤和本國服役多年的M46/84牽引火炮構成,這些系統經過多年在羅馬尼亞和塞爾維亞陸軍中使用,已經證明共優良可靠,同時因為生產線仍在繼續運轉,在市場上獲得零部件也非常方便及時,這一點對許多窮國都有很強的吸引力。羅馬尼亞生產的FAP 2832式8×8越野底盤傳承于德國梅塞德斯·奔馳公司提供的4033A系列12噸載重卡車的技術,機動性好,50秒即可投入戰斗,行軍戰斗轉換迅速,具有“打了就跑”的作戰能力,從而提高火炮的生存能力。當然如果客戶要求,該炮也可采用國際通用底盤。其外形較為低矮,主要部位包括前置式駕駛室和位于駕駛室后面的全封閉式模塊化乘員艙;再向后是模塊化彈藥室,內裝36發炮彈和相應裝藥。后面4個車輪的輪軸離駕駛室的距離比較遠,行軍時承受的起火炮系統的重量。由于火炮的身管長達8米以上,為使它在行軍狀態保持平穩,FAP 2832式卡車駕駛室和液壓控制室進行了強化,使液壓控制室形成左右開口的凹槽,以便讓火炮身管的前端正好坐落在凹槽內,這樣既可以使身管保持平穩,又可以降低車輛行軍狀態的高度。
再來仔細看一下諾拉B-52的“炮”,這是整個系統中最關鍵的部分。諾拉B-52系統采用塞軍裝備的M46/84牽引式榴彈炮的炮身部件,這種火炮原本是Yugoimport公司1993年在蘇聯M46型130毫米炮基礎發展的155毫米口徑衍生品,通過修正內膛彈道的方式,硬是將45倍口徑的155毫米身管糅合進M46火炮中,這樣做的目的是能夠將M46加農榴彈炮和遠射程優勢與155毫米彈藥的通用性結合起來,這種火炮曾在波黑內戰中被塞爾維亞、克羅地亞及穆斯林三派武裝拿來對轟,是當年駐扎在薩拉熱窩的聯合國維和部隊最頭疼的武器之一。Yugoimport公司根據自身火炮研制經驗和歐洲發達國家大口徑壓制火炮發展趨勢,決定為諾拉B-52系統直接上52倍口-徑155毫米炮長身管,此舉為諾拉B-52系統帶來超過40公里的射程,這一性能是眾多國家炮兵所夢寐以求的,而8米多長,前端帶有一個皇冠狀雙室炮口制退器的身管也成為其最醒目的外部識別特征。諾拉B-52輪式卡車炮的火力覆蓋面-積很大,其高低射界為5度至+70度,方向射界為+45度。諾拉B-52輪式卡車炮的藥室容積為23升,其身管的內部尺寸符合《北約聯合彈道諒解備忘錄》的標準,可發射所有北約標準155毫米口徑彈藥,其射程視所用彈藥不同而有變化,發射全膛底排增程彈時最大射程可達42公里,而遠距離的散布可降低70%,而使用最廉價的美制M107榴彈時的最大-射程為23.8公里。據報道,諾拉B-52輪式卡車炮現在的火控系統較為簡單,Yugoimport公司并不希望因電子系統而增加整個系統的售價,不過生產型諾拉B-52輪式卡車炮將安裝炮口測速雷達、彈道計算機等火控系統。中國穩步前進
作為世界上少數幾個具備大口徑先進火炮生產線的國家,中國在這股“卡車炮”開發浪潮中也不甘人后。在今年初舉行的阿布扎比防務展上,中國北方工業公司高調展出了SH 1式155毫米輪式卡車炮。該系統采用6×6輪式越野卡車底盤,裝有一門52倍徑身管的155毫米榴彈炮,可發射北方工業公司生產的各型155毫米彈藥,其中包括:爆破彈、火箭助推增程彈和半主動激光制導炮彈。尤其需要強調的是,在發射火箭助推增程彈時,SH-1的射程可達到驚人的53公里,足以對敵方的遠程炮火實施壓制。除此之外,該炮還可發射各種型號的北約標準155毫米炮彈,彈藥基數為20發,最高發射速度為10發/分鐘。SH-1系統的輔助武器為l挺12.7毫米口徑的QJC-88型高射機槍,安裝在駕駛室上方。
根據北方工業公司公布的數據,SH-1配備有更完善的指揮、控制和制導系統。其制導裝置以光纖尋北儀附加GPS衛星導航系統構成,定位更為精確。其所配車體安裝有經過全新設計的大型液壓助鋤鏟,可最大限度減少由于高速后坐力而產生的車體震動,提高火炮的射擊精度。由于全部采用模塊化設計,因此SH-1系統非常容易進行維護和升級。同時,車載通信系統使火炮系統能夠被連接到連級或營級火炮單位的C4ISR網絡之中,實現信息分享,自動化指揮和控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武器系統的數字化程度高,信息復雜多樣,指揮員要處理比較多的數據,整理出各數據間的關系后,才能作出正確的決策。為了減輕指揮員的工作量,需要把各種復雜、枯燥的數據及其之間的關系以直觀形象的方式提供給指揮員,因此SH-1卡車炮引進了高度智能化的指揮軟件,采用了數字地圖功能,并增設了系統實時組網圖、實時戰場態勢圖、火力分配圖、系統導航圖、本車實時導航軌跡圖、實時通信狀態圖、射擊效果圖、射擊時間棒等一系列形象直觀的顯示,使指揮員能快速定下決心,進行有效的射擊指揮,從而提高了系統的反應速度和部隊的生存能力。
伊朗“小荷才露尖尖角”
既然卡車炮的研制難度不大,一些雄心勃勃的新興工業國家紛紛嘗試。2011年3月初,伊朗國防工業組織(D10)舉辦一個慶祝儀式,包括伊朗國防部長艾哈邁德·瓦希迪準將在內的許多高官都在儀式上露面。在慶祝儀式上,DIO首次揭開了自制的新型國產“大流士”155毫米卡車炮的面紗,成為世界上第九個推出卡車炮的國家。
在伊朗軍方看來,卡車炮的戰術機動性、反應能力和生存力明顯高于牽引炮。與體大身沉的履帶式自行火炮相比,卡車炮除了生存力差點之外,在反應能力、維護和保養、使用成本都要超出。于是,伊朗決定研制155毫米車載榴彈炮,并將研制任務交給了DIO。但由于伊朗尚無力生產42倍口徑乃至52倍口徑長身管155毫米火炮,伊朗人只好因陋就簡,以2001年投產的HM41型39倍徑155毫米牽引火炮為基礎研制卡車炮。HM41系DIO下屬的哈迪德炮兵工廠以美國二戰時期的M114榴彈炮為基礎改進發展的,身管為高強度合金鋼制成,為單筒自緊結構,有較高的疲勞強度,同時也提高了身管的使用壽命。由于該炮沿用了西方制式口徑標準和內膛結構,因此可以發射北約155毫米彈藥。該炮全重6890公斤,由于自動化程度較低,俯仰和回轉均為人工操縱,而且缺乏自動或半自動輔助裝填設備,最大射速只有4發/分,持續射速僅為2發/分。該炮在發射普通榴彈(如美式M107)的最大射程為22公里,發射火箭增程彈的最大射程為30公里,即便如此,“大流士”卡車炮也沒有任何射程優勢,因為現在世界上流行的卡車炮在發射全膛底排增程榴彈時的最大射程可達40公里,發射全膛底排火箭助推榴彈時的最大射程更可高達50公里以上。
,
“大流士”卡車炮的底盤選用了德國MAN公司授權伊朗科爾曼公司生產的6×6平頭卡車,這種采用柴油發動機的卡車承載力大、越野性能好、視野開闊,性能十分優秀。駕駛席位于駕駛艙左側,其右側可以乘坐2名炮班人員。在駕駛艙上方有一個圓形艙蓋,可供乘員出入或探身觀察。如果在車頂加裝自衛武器,乘員也可打開艙蓋進行操作。至于其余炮班人員,則坐在車廂前部的簡易艙室里。客觀地說,伊朗這輛卡車炮的乘坐舒適性與其他國家的卡車炮還有很大差距。在卡車尾部有一個與火炮連接在一起的整體式大型液壓駐鋤。仔細觀察的話,這個車尾駐鋤與法國“愷撒”卡車炮的助鋤頗有幾分相似,但明顯要粗壯得多,估計是伊朗目前還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來解決155毫米榴彈炮開火時產生的強大后坐力,只能采取加大助鋤尺寸和重量的消極辦法。
就世界155毫米卡車炮的發展趨勢而言,已經不單單是提高射程、射速和彈藥威力,提高精度和信息化水平更為重要。但從目前公開的伊朗“大流士”卡車炮照片上,人們看不到任何車載導航定位系統、通信系統以及計算機火控系統,即使是相對簡單的數字式瞄準裝備和炮口初速測量雷達也看不到,至于讓卡車炮充分發揮性能不可或缺的炮位偵測/校射雷達、前沿觀察車、車載指揮中心等更是未見任何蹤影。而如果沒有先進的炮兵自動化指揮系統,那么伊朗現在公開的155毫米卡車炮就不過是“卡車+火炮”的簡單拼湊,充其量只對提高伊朗炮兵的機動能力有所幫助,對于伊朗陸軍的實力增長作用有限。當然,伊朗人敢于推出“大流士”卡車炮,說明其國防工業實力已有相當程度的提升,未來的前景值得期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