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體上看,未來美海軍艦艇總數將達到328艘,遠遠超過其他國家海上艦艇數量,凸顯了美海軍鞏固其海上霸權的強烈決心。
獲取和鞏固制海權是美軍全球擴張戰略中的重要一環,美海軍十分重視艦艇建造工作。自2006年起,美海軍每年都發布未來30年造艦計劃,對未來艦艇的發展進行規劃指導,保持其海上力量建設的持續性與穩定性。2011年初,美海軍再次發布新的未來30年造艦計劃,繼續擴大調整其艦隊規模。6月,美國會預算辦公室(CBO)針對新造艦計劃,發布《海軍2012財年造艦計劃分析》報告,詳細評估了艦艇的采購費用,以及采購這些艦艇將對美海軍艦艇規模產生的影響。通過這些報告,可以了解美軍海上戰略意圖及未來的艦艇發展重點。規模擴張,加強核心力量建設
美海軍未來30年造艦計劃不斷調整。在2006年提交的首份造艦計劃中,海軍提出未來30年海軍艦艇總規模為31 3艘。此后幾年,海軍一直堅持31 3艘的造艦目標。2010年,隨著美軍將戰略重點向亞太地區傾斜,美海軍也相應調整其裝備發展戰略,將艦艇規模提高至322-323艘。2011年以來,隨著南海地區緊張局勢的加劇,美海軍繼續加強其海上軍事力量,2011年初公布的新造艦計劃中,美海軍再次提升未來艦艇規模,將其理想目標設定為328艘。
其中,最大的變化是增加大型水面戰斗艦中驅逐艦的數量(相比2010年增加6艘),未來總量將達到94艘。今年4月海軍作戰部長向美國會提交的《海軍作戰部隊結構和導彈防御》報告對此作出解釋,稱94艘驅逐艦是為保障常規與應急任務的需要而配置,并應在2024財年前到位。此外,還減少了聯合高速船的配置數量。據《海軍內情》2011年3月報道,海軍計劃利用軍事海運司令部的專業船員替代海軍士兵操作后勤艦,從而縮短了每艘聯合高速船的部署時間,所以21艘聯合高速船就可完成原計劃23艘完成的任務量。除此之外,新計劃針對亞太地區的局勢,明確了11艘航母的建造目標。
總體上看,未來美海軍艦艇總數將達到328艘,遠遠超過其他國家海上艦艇數量,凸顯了美海軍鞏固其海上霸權的強烈決心。在艦隊構成上,未來美海軍將致力于建造以11艘航母為核心(編者注:近期有消息稱,美海軍未來將縮減航母打擊群數量),以94艘大型水面驅逐艦和30艘戰斗支援艦為保障,以48艘攻擊型核潛艇、55艘近海戰斗艦和33艘大型兩棲艦為突擊力量,以12艘彈道導彈核潛艇為威懾,以2l艘聯合高速船及24艘其他各型戰艦為支援的強大海軍力量。著眼當前,統籌推進采購步伐
截至目前,美海軍的艦艇總數為286艘。但其中部分艦艇將被退役處置,因此美軍艦艇總數與新計劃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未來30年,美海軍計劃采購275艘艦艇,包括205艘作戰艦艇和70艘后勤保障船,其中作戰艦艇的采購數量較2011財年增加7艘。
為實現采購目標,美海軍艦艇采購速度必須達到9,2艘/年。美海軍將未來30年造艦計劃分為3個階段:近期(2012-2021財年)、中期(2022-2031財年)和遠期(2032-2041財年)。近期目標是更好地平衡需求與經費之間的關系;中期通過對具體威脅的研究,提出和分析各種方案;遠期則根據各種因素和假設,確定海軍下一階段的調整。在第一個10年階段中,美海軍擬在2012財年采購10艘艦艇,在后續9個財年中,加緊新艦艇的建造速度,到2021財年前,總采購量達到105艘,年均采購速度為10.5艘/年,即用10年左右時間完成38%的采購任務。而在后兩個10年中,海軍艦艇的采購數量分別為84和86艘,年均采購速度大體相當,分別為8.4艘/4a和8.6艘/4a。
從建造的內容上看,30年造艦計劃的中前期,海軍將著重采購航母、攻擊型潛艇等。按照新造艦計劃,第一艘航母將于2013財年建成,隨后每5年采購1艘,總共采購6艘“福特”級航母。海軍還計劃2012-2024財年每年采購兩艘“弗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其中2018、2023、2024財年只采購1艘),共計采購23艘。航母和攻擊型潛艇的有效配置將鞏固和提升美海軍的海上作戰能力,使其有足夠力量應對海軍計劃中提出的近期威脅。
由于DDG 51型驅逐艦的加緊采購,大型水面作戰艦艇將在2019-2024財年達到目標數量94艘。之后,隨著CG 47驅逐艦的退役,大型水面作戰艦艇的數量將在2034財年急速降至最低點68艘。大型兩棲艦的數量將在2017財年達到目標數量33艘,并在2031財年前一直維持該規模,直到2035財年才會有所下滑,降至29~30艘。
總的來看,從2011財年開始,美海軍的艦艇規模將呈穩步上升趨勢,預計第一個10年末期(2021財年)達到最高值;之后隨著艦艇的退役速度超過其采購量,其規模又會呈現平穩下滑的趨勢,預計第二個lO年(2031財年)末期降到最低值。近年來,美國加強了對中國海軍現代化建設的研究,并把如何應對中國海軍的現代化作為美國防規劃應考慮的關鍵問題。為進一步提高美國對遠洋的擴張和控制能力,維持在西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力量,美加快了其艦艇的采購步伐。
預算削減,計劃劃面臨重重困難
當前,美國政府正面臨巨大的削減財政赤字壓力,國防預算也面臨被大幅裁減的命運。根據新的預算控制法案,在考慮通貨膨脹后,美國2013財年的國防預算金額可能將退回到2007財年的水平。在此背景下,美海軍難以在持續下調艦艇建造經費的同時,繼續提高艦隊的規模。CBO發布的分析報告,通過“全壽命周期費用”(LCC)評估,并結合近年國防授權法案、國防撥款法案、未來財年國防計劃等提供的海軍軍費數據,詳細估算和分析了艦艇的采購費用、規模變化和構成,并對30年造艦計劃的經濟可承受性、可行性和充分性進行分析,得出以下結論:一是美海軍預算的造艦經費偏低,不能負擔所有的采購任務;二是目前造艦速度不能滿足未來30年達到328艘的造艦目標。
在造艦經費方面,美海軍估算年均新艦艇建造費用約155億美元。如果加上核動力航母的換料大修和其他成本,年均造艦成本約173億美元。這一數值同海軍2010年未來30年造艦計劃相比,每年所需的艦艇建造費用不但沒有上升,還下調了6%。在海軍3階段造艦計劃的第一階段,美海軍估算每年需要146億美元實現其造艦計劃;第二階段每年需要172億美元;第三階段則需要147億美元。而根據CBO的計算結果,美海軍年均造艦費用應為180億美元。如果加上核動力航母換料大修和舾裝件采購的費用,每年應達到198億美元,比海軍的估值高16%。具體到近期、中期和遠期,CBO的艦艇新建費用估算分別比海軍的估計值高7%、10%和31%。CBO指出,海軍實施2012年新造艦計劃的總成本將低于去年制定的計劃,但仍高于海軍過去30年156億美元的平均值。CBO預測,如果海軍在未來30年獲得的經費數量無大幅增長,則無法支持未來30年造艦計劃中所有的采購計劃。
在造艦速度方面,海軍估計,按照計劃中海軍艦艇的采購和退役速度,2041財年可以使艦隊規模達到328艘的目標值。而CBO卻指出,由于艦艇的退役速度大大超過新艦艇的服役速度,在未來30年造艦計劃中,美海軍僅能在2019財年達到艦艇規模的最大值,為313艘而到了2033財年,美海軍的艦船規模將下滑至291艘;到2041財年,僅能達到298艘,遠低于預期328艘的目標。但必須指出,美國艦艇規模的下降并不一定意味著美海軍艦隊履行使命任務能力的降低,因為艦隊的任務需求也有可能會以比艦艇數量下降更快的速度減少,或者可能因單艦能力加速增長和艦艇部署時間的縮短,足以彌補艦艇數量減少帶來的不足。而且隨著世界形勢的不斷變化,未來仍存在很大不確定因素,美海軍的建設目標也必將隨發展而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