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護能力縱覽
總的來說,T-84M坦克還是運用綜合防護/生存概念,其主要方針是:“不被發現”(避免車輛被敵軍雷達、熱像瞄準具或光學裝置探測到);“如果被發現,避免被擊中”(形成懸浮屏蔽煙幕和實施干擾,以迷惑敵軍激光制導或紅外制導的反坦克導彈和彈藥);“如果被擊中,避免被擊毀”(提高主被動裝甲系統、三防系統及自動抑燃/抑爆系統的能力)。所以T-84M有著多層防護體系也就不足為奇了。
基本裝甲
炮塔:蘇聯解體前,下塔吉爾的車輛機械設計局在波特金的領導下設計出了OBl87型T-72改進坦克,該坦克有一個非常強悍的焊接炮塔,正面最厚達900多毫米。OBl87的炮塔被莫羅作夫設計局看上,稍微修改后制成了T-80UD和T-84的焊接炮塔。
目前得到再度修改的T-84M主戰坦克的炮塔是在T-84炮塔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外形不變,但基本裝甲則采用多層間隙式復合裝甲(炮塔頂部除外),裝甲層(按鋼裝甲層數目計算)從3層至7層不等,其中前部最厚,達到900毫米。和俄羅斯T-90A型主戰坦克相比,T-84M采用的是電渣重熔煉鋼制造的裝甲,在耐用性方面,比T-90A型的中硬度裝甲鋼高出15%。此外,T-84M的炮塔頂是整個沖壓工藝制成的,這提高了炮塔硬度,在批量生產過程中可以確保其工藝性和質量穩定性。相比之下,T-90A的炮塔裝甲是單個配件焊接而成的,這降低了炮塔結構的硬度,
T-84M的多層間隙式復合裝甲的結構為:鋼裝甲+特種油脂+陶瓷球+鋼裝甲+防護內襯。最厚的炮塔前部約為900毫米,炮塔后部也為復合結構,只是厚度較薄。因為該炮塔為焊接式結構,這種炮塔與以前T系列坦克的炮塔有了較大的區別。
T-84M復合結構炮塔前部則可完全抵御120毫米口徑脫殼穿甲彈及其他大口徑反坦克導彈的直接打擊,炮塔兩側及后部可防單兵反坦克火箭筒(破甲厚度在200毫米以內)的攻擊。據莫洛佐夫設計局的有關試驗人員介紹,經過大量的實際打擊試驗證明,目前現役的120毫米及125毫米口徑火炮所發射的彈種已無法擊穿該炮塔的前部復合裝甲。它抵御脫殼穿甲彈的基本原理是:在脫殼穿甲彈彈芯穿過該復合裝甲結構時,由于要連續經過若干層的鋼裝甲(硬度高)及特種油脂層等(硬度低),在經過硬度高的鋼裝甲時,會受到特種油脂層較大的壓擠作用,而在經過陶瓷球的時候,壓縮力又會迅速降低,正是在這種壓擠一釋放一壓擠一釋放的過程中,使穿甲彈彈芯材料發生分解,從而無法穿透該復合裝甲。
炮塔頂裝甲厚度為20~50毫米,這一厚度與其他T-80系列坦克基本一樣,為均質鋼裝甲板。
車體:T-84M主戰坦克車體的裝甲結構為,車體首上四層結構復合裝甲(70毫米鋼裝甲+60毫米特種油脂+80毫米陶瓷柱+100毫米復合材料層+80毫米鋼裝甲),傾角22度,水平厚度523毫米左右。根據有關資料介紹,在計算其上安裝的內置式反應裝甲的情況下,T-84M車體首上裝甲在水平方向對抗脫殼穿甲彈時不低于800毫米厚的均質鋼裝甲,對抗空心裝藥破甲彈時不低于1300毫米均質鋼裝甲,這一結構比以前的T-80UD/T-84都要高出30%左右。
車體首下、兩側、底部、后部及上部全是均質鋼裝甲,厚度分別為70毫米、80毫米、25毫米、50毫米和20毫米。
反應裝甲防護
車體:T-84M主戰坦克的車體首上裝甲上安裝有被稱作“利刃”的第二代內置式反應裝甲,事實上“利刃”屬于第三代附加反應裝甲。之所以稱之為內置式反應裝甲,主要是與以前型號的反應式裝甲有所區別。以前T-80系列坦克車體首2上裝甲和炮塔上安裝披掛式反應裝甲時,將反應裝甲盒直接用螺栓固定在裝甲表面上,其數目及尺寸一目了然。這種反應式裝甲對破甲彈的防護效果是比較好的,但也存在一些缺點:第一,反應裝甲無法使用敏感性較強的爆炸性材料,使得其對穿甲彈不大,就算是性能較好的第二代“接觸-5”型附加反應裝甲也只有40%左右的最好效果;第二,由于反應裝甲盒比較薄,使得作用效果受到限制;第三,在被反裝甲彈藥命中后,未與反裝甲彈藥發生接觸的其他反應裝甲盒也會因沖擊而脫落或發生變形,使持續防護性下降。
內置式反應裝甲實際上就是在生產坦克時,提前在首上裝甲表面預置裝甲框架(深度在20毫米以上),反應式裝甲盒就放置在裝甲框架中(每組一般為2~6個),同時在裝甲框架的外面再安裝較厚的鋼裝甲板(又稱為拋板或飛行背板,每組上面一塊,厚度同樣在20毫米以上),T-84后期改進型則在首上裝甲外側焊接由一整塊裝甲板構成的拋板。這樣一來,最外側的鋼裝甲板就可以看作是車體首上裝甲的一部分,所以稱之為內置式反應裝甲。
“利刃”內置式反應裝甲由于拋板較厚,因此,使用了敏感性較強的炸藥,使其不但提高了對破甲彈的防護效果,同時也具備了對穿甲彈的良好防護能力。內置式反應裝甲對穿甲彈的防護原理是:穿甲彈彈芯在擊穿拋板過程中,由于拋板是較厚的裝甲鋼板,因此,發生高溫熔化及燃燒現象,從而引爆反應裝藥,拋板或其碎片被拋向穿甲彈來襲方向,在拋板、拋板碎片及反應裝藥的碰撞及爆炸沖擊作用下,穿甲彈彈芯的運動方向發生改變,從而使其穿甲效果降低。裝甲框架的作用則是防止未與反坦克彈藥發生接觸的反應裝甲模塊被誘爆或由于沖擊而發生變形、脫落。據有關資料介紹,安裝內置式反應裝甲后,主戰坦克對破甲彈的防護能力提高一倍,對穿甲彈的防護能力根據穿甲彈的威力,最低至最高分別達到50%~92%。
每個反應式裝甲盒內通常放置兩塊裝藥,并在中間放置墊料,使兩塊裝藥呈“V”型排列,開口向上。這樣做的目的是:當裝藥爆炸時,除向外產生爆破作用外,兩塊裝藥之間也發生作用,產生類似破甲彈作用原理的延角分線的聚合作用力,提高作用效果。
在T-84M坦克的兩側裙板上,也安裝有內置式反應裝甲(每側三組,能夠屏蔽兩側車體的前半部分),這種結構的優點是:在不增加車寬的情況下就能夠起到較好的防護效果。
炮塔:在炮塔正面及兩側安裝有對稱布置的多組內置式反應裝甲模塊,每組反應裝甲模塊由2個反應裝甲盒呈“V”型布置。采用這一形狀,是為了加大反應裝甲與主裝甲的距離,減小聚能金屬射流對主裝甲的損傷。
為了提高T-84M主戰坦克對串列裝藥破甲彈、反坦克火箭彈、反坦克導彈的防護,莫洛左夫設計局還于近期推出了炮塔正面及兩側“V”型反應式裝甲的改進型。其結構也是“V”型結構,只是加大了前兩個反應裝甲盒與主裝甲的距離,爾后在炮塔主裝甲上再安裝一個反應裝甲盒,并在前兩個反應裝甲盒與后一個反應裝甲盒之間安裝緩沖材料及后側反應裝甲盒的裝甲拋板,使之成為一種串列式反應裝甲。
由于T-84M炮塔頂部的裝甲防護比較薄弱,因此,在T-84M的炮塔頂上,除了為了安裝觀瞄儀器及其他設備而留出的空間外,其余部位均被反應式裝甲所占據。同炮塔前部的反應式裝甲一樣,在每個反應式裝甲盒上面,也安裝有10毫米左右厚的拋板,以減小反應裝甲被誘爆的可能及提高其作用效果。反應式裝甲盒內部采用雙層結構,以便在保證反應效果的同時減小對主裝甲的沖擊,反應裝甲盒與炮塔頂裝甲之間還安裝有緩沖材料(一股為橡膠墊)。
光電對抗系統
T-84M主戰坦克上安裝有“警衛”(也稱作“衛兵”)激光全向告警及干擾系統,該系統其實就是俄制“窗簾”一l的烏克蘭版改進型。它是由烏克蘭微型電視機國家技術中心局牽頭研制的。和俄羅斯“窗簾”-1型不同,烏克蘭的“警衛”系統采用了硒鋅材料制成,其中包括用于坐標測量的高靈敏、高精度激光探測頭,能夠保證有足夠的靈敏度來探測工作波長范圍廣泛激光器的照射。以硒鋅材料制成的這種探測頭在規定的探測距離內探測的激光線非常清晰。
該系統由三個子系統組成:激光告警接收機、紅外干擾機和煙幕彈發射器。在這三個子系統中,激光告警接收機包括1個控制面板、1個控制單元和4個激光告警傳感器。其中,2個高精確度傳感器安裝在炮塔頂部前端,2個低精確度傳感器安裝在炮塔頂部后端。一旦坦克受到敵方激光測距儀、激光指示器的照射,告警傳感器就會立刻將告警信息傳給坦克乘員。紅外干擾機則不斷發出編碼脈沖紅外干擾信號誘騙制導反坦克武器的制導電路。
而煙幕彈發射器既可作為“衛兵”系統的一個組成子系統自動發射,也可由車長或炮長手動控制獨立發射。該子系統由12具發射器和1個帶有發射按鈕的控制面板組成,煙幕彈采用電擊發。考慮到現代熱像儀可穿透傳統煙幕和其它一些障礙物進行觀瞄,因此設計人員在煙幕彈中加入了特殊的氣溶膠,使其形成的煙幕可以阻止紅外線穿透。
當敵坦克或其他戰斗車輛對其進行激光測距及半主動式激光制導導彈的導引設備對其進行激光照射時,該系統能夠自動向乘員發出報警信號,同時火炮自動對向激光源方向,并使車載煙幕發射系統工作,向激光源方向發射煙幕彈,使敵方無法進行正常的射擊動作。同時該系統能夠有效地對二代激光制導反坦克導彈實施干擾,使其無法命中目標。相比2T,俄羅斯“窗簾”-1只能對抗第一代激光制導反坦克導彈。
主動防御系統
T-84M將安裝新型的“屏障”(zaslon)主動防御系統,這種主動防御系統被稱作第三代的主動防御系統,是烏克蘭微型電視機國家技術中心局負責開發出來的。模塊化的“屏障”主動防御系統,裝有多個自主式裝置,每一個自主-式裝置包括一個傳感器和殺傷裝置,能夠對付各種反坦克火箭、制導武器以及動能長桿彈的攻擊。“屏障”模塊可以同時防御多枚導彈攻擊。每個模塊都有自檢裝置,并且在仰角為6°~+20°時可以覆蓋150°~180°扇形范圍。
“屏障”的每個模塊根據需要,重量在50~130千克不等。雷達傳感器可以探測到距保護平臺2米的逼近武器,并且根據預測的彈道,發射裝有預制破片的槍榴彈將其摧毀。
據悉,“屏障”的早期型號就可以攔截末端速度為70~1200米/秒的武器,完全可以對付120毫米多用途、高爆炸藥的反坦克彈藥。最近,研制公司的發言人指出,正式投產的“屏障”型號將可以有效對付最高速度為1800N2000米/秒的穿甲彈。系統反應時間足以將長桿彈從其預先最佳接近角偏離彈著點。正常情況下一輛坦克配備6個“屏障”模塊。為了全方位保護,在坦克的后部也可以增加第七個模塊。
目前,全世界,投入現役的主動防御攔截系統中,只有“屏障”可以有效攔截高速穿甲彈。它的出現,極大地提高了T-84M的生存能力,也對全世界研制反坦克彈藥的設計師們提出了新的難題。
其他防護措施
T-84M其他防護措施主要包括:滅火抑爆系統、三防系統、三色迷彩、熱煙幕裝置、車體首下裝甲上安裝的制式推土鏟(該推土鏟為鋼制結構,厚度為15毫米,起到了類似輔加裝甲的作用);車體首下裝甲上的橡膠板(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對破甲彈的防護效果);動力室上的隔熱材料(該隔熱板可造成100度左右的溫差,降低坦克動力室的熱輻射);斜向下的排氣口(這也是降低坦克熱輻射特征的措施之一);駕駛員后側的防地雷支撐桿(可以提高車底對地雷的防護效果);防原子輻射襯層等。
除此之外,T-84M坦克還有熱煙幕施放裝置,必要時可將柴油直接注入到排氣裝置中,進行霧化排出,形成滾滾濃煙。此時只要坦克一倒車,即可隱蔽在熱煙幕后面。為降低紅外信號,T-84M坦克在發動機艙頂板安裝了熱絕緣材料。為降低雷達信號,坦克上還使用了反雷達吸波涂料,并在炮塔部分安裝了橡膠板,從炮塔前部垂掛下來。為了減小低功率激光致盲武器的威脅,T-84M坦克對所有觀瞄儀器都作了特殊處理。
雖然T-84M坦克戰斗全重只有48噸,比西方主戰坦克輕許多,但通過采取上述綜合防護措施,使其具備了很強的生存能力,完全可與西方那些人高馬大的主戰坦克相媲美。
機動力
T-84M坦克采用一臺結構緊湊的6TD-3雙沖程6缸液冷柴油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1400馬力,這是原來T-84上 6TD-2E3雙沖程6缸液冷柴油發動機的改進型。該發動機的經濟性很好,可使用包括汽油、煤油、航空燃料以及上述幾種燃料的任意比例混合物在內的多種燃料。由于車重較輕,所以其單位功率達20千瓦左右,最大公路速度可達65千米/小時,具有良好的戰術機動性。為了保證在低溫條件下順利啟動,6TD-3發動機還安裝有預熱裝置。此外,在發動機進氣口裝有高效空氣濾清器,可保證坦克在高溫揚沙的環境下連續行駛1000千米而無需更換。
其實上,二沖程發動機在單位時間內做功為四沖程發動機的一倍,同樣功率條件下,體積可以做得更小些,但需解決熱負荷和機械負荷過高的問題,還要提高排氣效率,技術上的難度不小,但烏克蘭軍工人員還是解決了這些問題。再就是因為它是“水平對置活塞”柴油機,水平對置活塞相當于V型發動機的氣缸夾角從60°或90°增大到180°,相對置的活塞在兩頭,通過連桿連接到同一根曲軸上。所以,表面上是6缸柴油機,其實等于是12缸柴油機更恰當些。水平對置活塞柴油機還有一個很大的優點是可以降低發動機的高度,這種增壓柴油機帶有中冷器,從而可保證有較高的增壓度。
除6TD-3發動機外,T-84M坦克還在尾部右側裝有一個EA-8輔助動力單元,最大輸出功率為lO千瓦(T-84-120才8千瓦)。其主要作用是在坦克關閉發動機的情況下為內部設備和各子系統提供充足電力。別小看這個輔助動力單元,它不僅能夠在主發動機停機時,給坦克所有子系統供電,而且還能夠用來起動發動機,并有助于在乘員訓練中降低使用費用。有了它,T-84M坦克就可以在靜態環境下進行隱蔽觀察和射擊,具有很重要的戰術意義。
T-84M坦克的傳動裝置采用全自動變速箱,共有7個前進檔和5個倒檔。懸掛系統采用扭桿式。行走裝置采用雙銷金屬掛膠履帶,主動輪在后,誘導輪在前,6對負重輪(輪緣掛膠),有托帶輪,在兩側第1、2、6負重輪上安裝有液壓減震器。
推進控制系統負責管理發動機的工作狀況及自動變速器的自動換檔,從而大大節省了燃料并減少了駕駛員的工作量。另外,推進控制系統還控制發動機的起動和記錄發動機的工作信息。車輛能夠安裝兩種類型的履帶:多用途型履帶,裝有可更換的橡膠襯墊及可拆裝的抓地齒,抓地齒在積雪厚時才安裝使用;全金屬外表面型履帶,供車輛在巖石地形作戰時使用。
在無需專門準備的情況下,T-84M可通過1.8米深的水障礙;在安裝通氣筒和廢氣管之后,車輛可潛渡通過5米深的水障礙。無論是車輛涉水通過水障礙還是潛渡通過水障礙,均沒有時間上的限制。
車輛前端的下部可安裝用于自筑塹壕的犁鏟,自筑塹壕所需的時間與土壤的類型有關,為15~40分鐘。另外,車輛前端的下部還能夠安裝多種掃雷裝置,如KMT 6掃雷犁和KMT-7重型掃雷輥。
其它
T-84M坦克可利用GPS和GLONASS系統進行導航,導航系統與無線通信系統連接。車載地面導航系統具有多項功能:(1)定位,平均定位精度10米;(2)能夠給10條預定航線存儲50個可利用的航線點;(3)給己方其他車輛指出目的地及抵達目的地所需要的時間;(4)可導航車輛抵達點目標;(5)收集隨行坦克的位置數據;(6)在地形坐標方格圖上,以文本形式或圖形形式顯示出自己及隨行坦克的位置、目的地及運動方向;(7)接收和發送編碼位置信息。
此外還能通過車際信息系統實時傳遞敵、我、友位置的精確信息及其它指揮控制信息。車內有1部R-173M甚高頻電臺、1部R-163-50K高頻電臺和內部通話器,可以適應現代信息化戰場的要求。
點評
從本文章的介紹可以看到,烏克蘭的T-84M使用了相關多的新研發的技術裝備,許多都超過了原有的型號,至于實際效果如何,是非常值得我們關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