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大義。本欄采擷自網上微博。名企名家名流,經濟人文生活——一個有理大聲說的時代。
牛刀(財經評論員)
關于汽油價格,這個要大家一起來呼吁,早在三周前就應該降價了,但是,發改委就是不降。這是沒有道理的,漲起價來,一天不拉;降起價來,推三阻四。大家應該遵守游戲規則,按照發改委自己制定的規則,到了該降價的時候,就一定要下調價格。中國真是不講游戲規則,價格漲起來后就是舍不得降。
新聞背景:
近期國際市場油價大幅下挫,特別是北美地區的原油價格一度跌到80多美元,國內部分地區成品油市場批發價格出現回落,人們似乎聽到了成品油價格即將下調的腳步聲。然而就在大家的期盼中,國家發改委卻表示,國內成品油價暫不具備下調條件。
網友點評:
遵守游戲規則的只有老百姓,發改委只負責制定規則。
不是有一句口號嗎——“中國加油,‘貴’在堅持”?
劉勝軍(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副院長)
茅臺酒價格是最客觀的腐敗指數;新東方股價是最好的教育悲哀指數;房價是最好的資產泡沫指數;負利率是最好的金融壓抑指數,微博粉絲數是未來的希望指數;有機蔬菜價格是食品不安全指數,海外移民人數是最好的國民信心指數;公務員錄取比率是權力誘惑指數;PE數量是最好的權貴套利指數。
新聞背景:
去年,茅臺董事長袁仁國表示,經銷商的銷售價格不能高于959元,限價是強制的,一旦有經銷商違反限價令,將面臨十分嚴格的處罰。現在茅臺限價令早已成為“一紙空文”,53度飛天茅臺價格漲至1480元以上。
網友點評:
喝茅臺的人,不買茅臺;買茅臺的人,不喝茅臺。
我來續——動車是鐵道部的指數;維穩是和諧的指數;食品安全是民眾的指數:紅歌是愛國愛黨的指數。
連平(建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標普此舉翻開了主權信用評級史上新的一頁,即作為頭號經濟大國和政府財力首屈一指的美國失去了最高評級。這會導致金融市場產生一系列連鎖反映,并對美國金融機構評級帶來負面影響。
新聞背景:
國際評級機構標普將美國長期主權信用評級由“AAA”降至“AA+”,評級展望負面,這是美國歷史上首次失去AAA信用評級。標普指出,調降評級主要由于美國政府與國會達成的債務上限協議,缺少標普所預期的舉措以維持中期債務穩定。消息一出,引發全球資本市場震動。
網友點評:
美國玩完“蹦極”,結果標普揩油了“評級”,全球恐將進入降級的“多米諾游戲時代”。降了美國,不降英國和法國合適嗎?日本不降合適嗎?
黃亞生(麻省理工大學教授)
我以前引過這句話,如今再引一次。富蘭克林曾經說過:“我們剛出生時都是無知的,但是要保持這種愚蠢則需要極大的努力。”
新聞背景:
7月28日,“7·23”甬溫線特大事故調查組通報事故分析結果。在約20分鐘的答記者問中,北京全路通信信號研究設計院黨委書記田振輝,因為技術問題而未答的提問近20個。媒體現場報道稱,記者提問后,其答:不了解技術,記者可上網看。記者問:為何開記者會?答:考慮記者辛苦,外面太熱。
網友點評:
連技術都沒搞通,怎敢通車載人?這是個冷笑話嗎?
記者招待會成了“孵空調”會?哪兒都能“孵空調”啊!民眾要的是什么?要的是相關部門的真誠道歉和處理辦法,真有那么難嗎?
聶作平(著名作家)
此老婦號稱聽證專家。聽證代表由抽簽隨機選出,此老婦竟18次選中,這運氣不買彩票都可惜了。每次聽證,均與有關方面保持高度一致,先后支持過漲水價,漲的士價,漲停車費,搖號購車,限制增加的士等。此人名言:人活著就是占用、消耗資源,所以ZF(政府)收任何費都有理。
新聞背景:
聶作平在微博上“爆料”的這位老婦,后被網友“人肉”出來是成都的胡麗天,她七年里一共參加過18次聽證會,被網友稱作“聽證會專業戶”。另據帖子曝光,另外三位聽證會專業戶是廖冰虹、張見遠、唐厚義。
網友點評:
“人活著就是占用、消耗資源,所以政府收任何費都有理。”不知道這是胡麗天老太太的真實想法。還是被收買之后的違心之言;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樣的說法不僅毫無理性,而且根本不具有代表性。
本以為有了聽證會,有了我們自己的代表,在與既得利益集團的對話中就可以挺直腰桿了。誰曾想到,每一次價格聽證會,不是大漲就是小漲。原來,聽證代表都是內定的。
作業本(微博紅人)
一邊罵著微博是謠言基地,一邊收著微博給的廣告費,我就想笑了。當年整治伊犁的時候也是一邊痛斥一邊廣告。什么是央視?這就是。什么是不要臉?這就是。
新聞背景:
中央電視臺《朝聞天下》欄目以《微博的倫理底線在哪里》為題,批評了微博上存在的造假現象。節目播出后,引發網友熱議。部分網友質疑央視,既然認為微博造假,為何還播放微博的廣告。
網友點評:
當今中國社會里普遍存在的現象:每個人都可以評論時事、抨擊時弊、慷慨激昂,但是,當關系到自己的行為時,就象這里描述的一樣:矛盾。
央視也是一肚子苦水:廣告是有合同的,不給播是要付違約金的,而我們是只進不出的。
李明偉(中歐商業評論執行主編)
肯德基的豆漿、味千的骨湯、達芬奇的家具、雙匯的豬肉、蒙牛的牛奶、淘寶的商品、鐵道部的高鐵、華爾街的中國股票、網絡公司的Ⅷ、唐駿的學歷——別看這么多,捏起來,就一個字——假。
新聞背景:
最近造假的事情特別多,在迭芬奇被曝光是國內代工之后,味千拉面的骨湯被爆出為濃縮液稀釋成,與其宣傳的傳純豬骨熬制的湯底湯料不符,而另一大國際知名快餐品牌肯德基的豆漿,被曝光為用豆漿粉沖泡。
網友點評:
樓盤前明明只有一條臭水溝,開發商卻敢說成清水河畔;國內小工廠生產的普通家具,商家敢說成意大利原裝進口的珍貴木材家具……如果這樣,我們還能相信誰?某一天,也許你會發現,“造假”已經成為社會主流,不假不成席,無假不成書。
栗子Eko(網友)
剛剛和某某在海底撈吵架。一旁的服務員突然給我們遞來了花束和賀卡打開一看!就在剛才純手寫啊!那么長!我超感動啊!海底撈老板太欣慰了吧!哪找來這么多好員工!佩服啊!生意能不好么!?
新聞背景:
這是在網絡上流行的“海底撈體”的“鼻祖”。如此的“海底撈體”在微博、開心網等網站迅速傳播,網友編輯了各種海底撈服務員送賀卡、送鮮花的帖子,還有送房子、送汽車的帖子,還有網友發出“人類無法阻止海底撈”的“宣言”。這些均在一定程度上對海底撈起到了正面宣傳的作用。不過,也有專家質疑,這可能是一種營銷行為。
網友點評:
這不是海底撈的問題,是消費者對消費享受時代的一種憧憬。看慣了傳統消費模式的刀光劍影,突然來一個溫柔親切的,還不觸動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