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兩個油麻地。大學畢業(yè)生W有一個;家庭主婦P也有一個。
最近,大學生W畢業(yè)后,決定自己搬到油麻地居住。香港的房租本來就貴,油麻地位處彌敦道中心,北面旺角、南面尖沙咀,跟香港島也很接近,房價自然高得驚人。她租住的房間,香港人稱為“劏房”,即是由一個大單位分割而成的小房間。這類房間,在香港十分普遍,主要特別集中在油麻地一類的老區(qū),因為那里的樓宇本來已經(jīng)殘舊,單位議價能力低,分割成“劏房”獨立出租,利潤反而更大。一般來說,一個約600平方口尺的單位,可以分割成四至五個大小不同、各有獨立廚廁的“劏房”。W租住的,約90平方呎,月租2800元(港幣,以下同),占她每月三分一的薪金。這個只有90平方嘆的小盒子,放得下一張床、一個小書柜、一張小桌子、一個雜物箱。在W的精心布置下,房間還有一個放酒精飲品的小角落。
至于W的鄰居,一家四口,租住的地方比她的大,約120平方日尺,月租3500元。為了節(jié)省空間,他們一家睡雙層床,夫婦睡下層,兩個孩子睡上層。他們合用一個大一點的衣柜,三個雜物箱放在地上,可以當桌子用。這種居住環(huán)境,在香港也十分普遍。居住者大部分處于兩種情況:幸運的,正在排隊等候入住政府的公共房屋;另有一部分,盡管資產(chǎn)和積蓄不多,卻恰巧超過了租住公共房屋的資格,家庭收入只夠讓他們租住這樣的房間。家庭主婦P是后者。
W的一天
W于香港一間不錯的大學畢業(yè),現(xiàn)在廣告行業(yè),雖然起薪點不高,但由于公司跟內(nèi)地客戶有一定聯(lián)系,W對自己的前途相當樂觀。其實,她來自一個中產(chǎn)家庭,根本不愁居住。她獨個兒搬到油麻地,只因為她鐘情這個地方。
W熱愛電影,油麻地是很多港產(chǎn)片選擇的場景?!缎虏涣饲椤返膹R街、《黑社會》的油麻地警署、《線人》的果欄,無論電影與真實,她一樣神往。她覺得,香港雖大,可大部分講黑幫斗爭、庶民處境的故事,偏偏都在油麻地發(fā)生,足以證明這個地方“很香港”。她經(jīng)常問,“你有見過港產(chǎn)片的黑社會在朗豪坊講數(shù)嗎?”她特別愛果欄,愛那里的破落陳舊、愛那里的污煙瘴氣、愛那里的龍蛇混雜。所謂“果欄”,即是油麻地鮮果批發(fā)市場,差不多有百年歷史。每天下午四點左右,一輛輛貨車滿載鮮果抵達,被工人大箱小箱地搬入果欄。但是,深夜才是這里的黃金時間。這個時段,不同的零售商、買手等等,在這里挑選、競購水果,在深夜的油麻地,獨剩這里燈火輝煌,熱鬧異常。W覺得,在多數(shù)人已經(jīng)休息的時候,果欄的運作漸漸進入高峰,正好象征一個城市的血液不斷流動。
當然,作為一個影癡,W更愛在駿發(fā)花園旁的百老匯電影中心流連??措娪暗?、看書的、買影碟的、喝咖啡的,都集中在同一地方,爽極了。
最近,W在工余時間,參與一個由某中學主辦的“上海街導賞團”。她時常聽老一輩說,上海街是以前的彌敦道,實在難以置信。后來,訪問了上海街的老店主、老街坊,對這里了解深了,感受到了另一種味道。她特別喜歡上海街的裙褂店。她聽店東說,以前的上海街有接近20家裙褂店,任何人辦婚嫁事宜,都一定要到上海街。那位店東,簡直是傳統(tǒng)婚嫁的專家,誰穿紅、誰穿黑,多少鳳、多少凰,如何論資排輩,店東無一不曉。除了裙褂店外,沿路還有陳枝記刀莊、英記茶莊、德如酒樓、涼茶店、香燭店等等,她都喜歡。陳枝記賣的刀,標榜一世保用。“一世保用”四個字,W聽來特別有歷史氣息。
剛才說的“上海街導賞團”,由旺角朗豪坊出發(fā),以油麻地美都餐室為終點。美都是香港頗有名氣的老餐室。朋友聚會,W總喜歡相約在美都。那天,導賞團過后,她和新認識的中學生在美都吃下午茶,坐在窗旁的卡位,欣賞對面的榕樹頭,討論“窩打老道8號(簡稱窩8)”對油麻地小區(qū)的影響,反思香港的都市發(fā)展。這種生活,她覺得很愜意。
P的一天
P來自內(nèi)地,她的丈夫是香港人,2000年她獲得單程證來香港。不知不覺,她已經(jīng)在香港生活了11年。丈夫收入不高,還要照顧兩個孩子,買不起房子。本來,他們在油麻地租住一個約200平方呎的“剖房”。適逢樓價下跌,加上當時“劏房”的需求不如現(xiàn)在熾熱,月租2000元就可以。但是,到了2005年,舊區(qū)重建項目“窩8”落成,一幢豪宅類型的建筑物拔地而起,帶動附近舊樓的租金也大幅攀升。200平方Ⅱ尺的“剖房”,租金一下子增加至接近5000元。為了讓孩子有機會讀油尖旺區(qū)的傳統(tǒng)名校,P和丈夫決定留在油麻地,搬至一間較小的“劏房”。
P每天都會經(jīng)上海街去旺角,因為旺角附近的大角咀街市買菜較便宜。偶爾,她看見有年輕人在上海街參觀、拍照。P不大明白,上海街到底有什么好“參觀”,賣東西的街道,每條都差不多。她去過陳枝記一次,買了一些廚具,她發(fā)現(xiàn),陳枝記賣的東西都是批發(fā)給食肆的,一般家庭用不著。
雖然美都是油麻地的地標,其實P甚少光顧。她一直不明白,美都賣的食物,其他茶餐廳都有,而那里的裝潢又不是特別亮麗,為什么普普通通一碟雞球炒面竟然可以賣60元。她覺得,美都只是自恃所謂有特色,做其他地區(qū)食客的生意。她斷言,一定是百老匯電影中心帶旺了美都。那間電影院專門播放藝術(shù)電影,她沒有興趣。但她觀察到,不少從美都出來的人,都會到那間電影院流連。
P不去美都,也不去百老匯電影中心。空閑時間,P會去果欄看看有沒有賣剩的平價水果,或者去梁顯利小區(qū)中心讀報。但是,最令她覺得愜意的,還是到美都對面,油麻地天后廟前的廣場跟街坊聊聊天,玩玩“十五糊”,一方面打發(fā)時間,同時了解有關(guān)買菜的信息。這個廣場種滿了細葉榕,因此也稱為“榕樹頭”。其實,P初來香港已經(jīng)發(fā)覺,香港有很多細葉榕。由于細葉榕的樹冠寬大,便于乘涼,所以多細葉榕的地方,人多聚集,榕樹頭就是其中之一。P因此一度以為,細葉榕是香港的代表植物,后來知道洋紫荊才是。但她在香港生活了10年,仍然找不著香港哪兒有洋紫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