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審計署、廉政公署會密切跟進違規(guī)事件。由于違規(guī)代價太大,有效地控制了個人貪欲的“泛濫”。更重要的是“適度與保守”原則,已然植入香港的政治文化,成為官員的慣性思維。
在香港,政府也有“三公”支出,其在制度上的嚴格規(guī)定,以及公開、透明的做法等,值得內(nèi)地借鑒。
先說公務接待。在香港,公務員因公出席某一活動而獲得的禮物,均視為向該員所屬的部門提供的利益。一般而言,公務員可保留因其公職關系而獲贈送的下列禮物:價值不超過50港元或?qū)嵚毿浇鸬?.1%(以較高者為準);禮物刻上該公務員的姓名;該員是以嘉賓身份出席正式活動時獲贈的,而該禮物價值不超過400港元。公務員雖可私人保留這類物品,但仍須填寫申報表,供部門存檔。而超過1000港元以上的物品,一般不準許私人保留。
此外,未得行政長官許可,政府人員索取或接受任何利益,除職務處罰之外,更可面對最高10萬港元罰款和入獄監(jiān)禁一年。
宴請更在嚴管之下。香港的所有公務接待都必須提前申請報備,表格內(nèi)容包括:宴請人數(shù)、賓客名單、宴請緣由、陪同人員、預計費用、人均支出,以及按照香港環(huán)保署要求簽署的“未點魚翅”的聲明。根據(jù)政府規(guī)例,公務午宴及晚宴每次的開支上限,分別為每人350元及450元。這樣的公務接待標準在香港中環(huán),只夠幾個人點份勉強說得過去的西式套餐,或在嘈雜的中餐館大廳里,來一桌最尋常的五菜一湯。
即使當事人離港在外,把酒言歡亦須遵照程序嚴格執(zhí)行。公干期間“吃請”,公務人員須提前申報,獲批后才可出席,回港后及時補辦手續(xù)。宴請之外,“卡拉OK”等娛樂場所,則完全禁足。
再說公車。香港現(xiàn)有公務員16.5萬人,其中首長級公務員1280多人。不限用途的公務汽車,只配給行政長官、各司長、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及各決策局局長,數(shù)量僅有20多部。政策局常秘(不包括)級別以下的公務員用車,除就診等特殊情況外都必須與公職有關??倲?shù)6340余部政府車輛中,除了20多輛指定的“公務汽車”,還有1300部是小型客車,供各部門人員執(zhí)行公務時使用。
日常工作中,各部門須負責其部門車輛的管理。每部政府車輛都備有行車記錄簿,記錄數(shù)據(jù)包括車程、時間、公里數(shù)、地點和目的地。部門管理人員還必須查閱行車記錄簿的行車記錄,以防止公車私用。
車輛采購,香港政府按有關車輛的實際運作用途及需要而制定車輛規(guī)格,并以招標方式按規(guī)格統(tǒng)一采購摩托車、小型客車、貨車及大型巴士等一般用途車輛,分配給部門使用,避免出現(xiàn)超過配置標準的情況。
在香港,公務員薪水完全透明,只要掌握職級,任何人都可以上網(wǎng)查到。政策透明度也體現(xiàn)在車輛牌照上。一般政府車輛(除消防處車輛外)均以“AM”開頭,行政長官和各司局長車牌,更是路人皆知。公車私用一旦發(fā)現(xiàn),即時揭發(fā)。
最后說說公務出訪。依照政府規(guī)例,公務員事務局等12個決策局局長(屬于問責官員,不是公務員)和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及其配偶)在內(nèi)的高官離港公干,將獲發(fā)放膳宿津貼,津貼率和形式與普通公務員完全相同。規(guī)例更特別強調(diào),若在對外事務禮節(jié)上“需由配偶陪同前往”,高官配偶才可乘坐同等艙位,費用由政府支付。
此外,政府還規(guī)定,到外地公干的司局級官員不可向航空公司申領飛行獎賞(旅程兌換)。如果有關獎賞已獲認領,并存入該官員的飛行航空里數(shù)賬戶,則有關官員應向所屬部門報告,以便在日后公干中考慮這些獎賞的可能用途。通常,出差公費所賺取的飛行獎賞,必須優(yōu)先在下一次公干中使用。
問責官員之外,《公務員事務規(guī)例》對于16萬各級別公務員出差標準有明確規(guī)定,不得僭越。公費補支細化到航班艙位。問責官員及高級公務員,首長級薪級表第四點或以上薪點(意即每個局“常任副秘書長”以上,約等同于局長助理)的官員,全港約有300多人,可獲商務客位機票,其它各級別的公務員僅能配備經(jīng)濟客位機票。
香港特區(qū)公務員離港公干,可按《公務員事務規(guī)例》的有關規(guī)定領取膳宿津貼。人民幣2261元、2451元和1484元,這是公務員分別前往北京、上海和成都公干的每日膳宿津貼標準。離港公務員根據(jù)目的地實際情況,享受不等額的津貼,住宿、膳食、洗衣、一般應酬、交通、零用雜費等,一律由公務員領取的膳宿津貼中自行支付。
市民往往會根據(jù)“適度和保守”的原則,來評價公共機構的敏感開支,政府審計署、廉政公署會密切跟進違規(guī)事件。由于違規(guī)代價太大,有效地控制了個人貪欲的“泛濫”。更重要的是“適度與保守”原則,已然植入香港的政治文化,成為官員的慣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