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港交所公布了人民幣公開招股(IPO)模式,包括采取單幣單股和雙幣雙股人民幣IPO兩種。未來,人民幣IPO在港模式,到底會對香港的金融業發展產生什么影響呢?
模式:兩種股票可互換
目前,在港交所上市的人民幣產品有三只債券和一只房地產信托基金。人民幣IPO形式的公布,被認為是香港人民幣業務的發展又進了一步。
所謂單幣單股,是指投資者以港元或人民幣申購以人民幣單一計價的股票,股票以人民幣為單位計價。
雙股雙幣IPO,即上市公司同時進行人民幣股票和港元股票兩項IPO,將有兩個不同的股票代碼。這樣一來,人民幣股票與港元股票的持有者,在股東名冊上雖有所區分,但擁有同等股東權利,并在兩種股票上市后可互換。
6月下旬,港交所在有關人民幣證券首次公開招股模式的發布會上宣布,港交所將進一步在香港市場發行人民幣股票,目前相關的工作已經準備就緒。
港交所人民幣產品專責小組主管陳秉強說,目前香港市場上的人民幣存款規模超過5000億元,完全可以滿足人民幣新股上市的融資需求。雙股雙幣模式在國際市場上已有經驗,例如匯豐銀行就在不同地方以不同貨幣掛牌。上市公司在香港發行人民幣股份,可在獲得審批后將募集資金調回內地發展業務。
另外,港交所推出的“人證港幣交易通”提供人民幣資金池,也有利于“雙幣雙股”模式的招股。“人證港幣交易通”,是指將從香港地區的商業銀行獲得人民幣,再通過經紀人提供給擬買人人民幣計價股票的投資者。
不過,對于何時能成功推出雙股雙幣,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現有的有關人民幣產品的架構,是向多方專業人士進行咨詢后所得出的指引,港交所并不希望強造一個人民幣產品來強迫市場接受,一切都要本著市場指引的原則運行,“很多人現在要過河,興趣很高,我們能做的就是造橋修路和評估風險,但多少人會過橋,什么時候過,這都要由市場決定。
前景:有利于人民幣國際化
談及為何要推出雙幣雙股IPO模式,李小加認為,這種招股模式可吸引三種主要發行人:第一,對招股有信心,但不需要大額集資的人,可以采用單幣單股;第二,不期望或者不準備全部以人民幣進行集資,抑或擔心人民幣風險的發行人,可選擇雙幣雙股;第三,發行人若已有港幣買賣的股票,也可以根據需要用雙幣雙股機制發行人民幣股票。
陳秉強表示,允許人民幣股票和港幣股票互換,可以促使高效率交易套利活動。比如,一旦離岸人民幣業務有利空政策出臺時,投資者也可以轉換成港幣股票繼續進行交易。
早在三年前,香港就提出了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建設目標。最近一段時間,人民幣業務在香港開始活躍起來,尤其自去年7月人民銀行與香港簽署新修訂的《香港銀行人民幣業務的清算協議》以來,香港金融機構開展人民幣業務的諸多障礙已被掃清。
國家“十二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相較于其他地方,香港具有的政策優勢非常明顯。對于港交所公布的人民幣IPO模式,業內人士多認為是有利于人民幣國際化的。
業內人士指出,雙幣雙股推出以后,企業可在同一交易所,以兩種貨幣同時掛牌,從而令一些需要做人民幣融資的香港已上市企業達到融資目的,而不用排隊擠入內地國際板,其對企業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香港城市大學亞太經濟合作研究中心經濟研究員黃啟添認為,人民幣IPO可視為人民幣國際化的一個試點,可以用來測試市場對人民幣相關投資品的吸引力,進而量化人民幣進一步開放所帶來的潛在風險。
今年6月,中國證監會辦公廳副主任王建軍曾透露,“推出國際版的條件快要成熟了”,這就意味著,原本需要通過香港間接進入中國內地的國際企業,或許直接就能在內地進行融資了。時間上的吻合,讓很多業內人士做出種種猜測——港交所加緊推出的“雙幣雙股”IPO模式,也許是想在上海推出國際板之前取得先發優勢。
“對于一些在中國內地有大量生意的企業來說,更需要有人民幣來融資,如果在當地市場募集的錢能在當地消化,可以減少幣值不匹配帶來的損失。”王建軍表示,國際企業要想在中國進行擴張,若可以直接用人民幣融資,對于風險控制是極有好處的。
質疑:實質意義不大
在很多人肯定香港人民幣IPO模式時,也有一些人士提出了質疑,認為這種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
黃啟添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人民幣IPO對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的表面意義大于實質意義。
“這個概念目前也只是試驗性質,仍需要時間去檢驗。若人民幣IPO的銷情經過一段時間仍是沒有突破,那只可視為為市場提供了一個另類選擇。”黃啟添表示,市場是非常現實的,哪里有利可圖,資金就自然會流入該處。“香港首只以人民幣計價的房地產信托基金——匯賢房托的招股反應未如預期般熱烈,且股價一直低迷。若未來該類上市公司在招股時定價過于進取,相信一般散戶會對該類產品存有戒心。在投資意欲大減下,它將難成為港交所未來的一個重點。”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則指出了目前香港人民幣IPO的硬傷:“最大的問題是,港交所融資的錢能否送回國內市場。因為很多企業在內地上市,募集的資金還是為了投資在岸市場的生產以及經營。”
目前內地資本市場不開放,人民幣無法自由流通,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香港人民幣產品的發展。
BMI基金管理總裁沈慶洪指出,由于人民幣無法自由流通,很多投資人都會擔心風險。他直言,“其實匯賢上市以后表現并不樂觀,現在即便是實行雙幣雙股,投資者可能更愿意使用港幣。人民幣雖然現在有升值的趨勢,但是如果是長線投資,也要考慮將來人民幣貶值的可能性。”
他認為,匯兌風險是香港投資者目前考慮的一個主要問題,除此以外,投資者還需要付出額外的交易成本。“比如,想要用人民幣進行投資,就必須將港幣換成人民幣,這就增加了投資者的成本。”
對于有人質疑雙幣雙股的模式是否多此一舉,李小加表示,人民幣產品的流通是未來的趨勢,“這個事情一定會成功”,希望大家有更多的信心。同時,他也希望大家要有足夠的耐心,允許試驗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