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最早出現在15世紀,在當今逐季計算利潤和股東價值的商業世界,這個稱謂似乎已經過時。
但INSEAD教授蘭德爾·卡洛克( Randel Carlock )認為,這個老套的字眼在當今世界仍然適用,特別是對家族企業。“我們認為管家制是最佳的家族企業管理模式之一,因為管家制度著重長遠目標而非追求短期盈利。”
家族企業管理涉及家族傳統、情感聯系以及精神追求等諸多因素。卡洛克認為,表現卓越的家族企業通常采用管家制度,它重視的不是下一個季度業績而是長期績效。家族成員或創業型家族團隊有著明確和共同的目標,這是企業增長和確保團隊持久歸屬感的關鍵因素。
家族價值觀是家族企業的一個巨大競爭優勢。一家股權分散的上市公司承受著不同股東的期望。相比之下,家族企業面對的只有家族成員,家族成員的內聚力較強,只要他們擁有一致的價值觀和視野,企業對戰略目標的實施已經成功了一半。價值觀和愿景是家族企業獨特的競爭力。
那么,如何培養后輩對財富的責任感?卡洛克說,家族成員必須隨時準備承擔家族企業重任。“他們必須了解家族業務,了解驅動企業增長的價值觀。”
家族企業的管理慢慢從一人掌控演變到家族成員共同參與的團隊領導。家族企業管理者已不用過多擔心策略制定、人才培養以及治理監管等重要課題,對他們來說,這已與家庭生活融為一體。
“頂尖家族企業的表現通常強于上市公司競爭對手,這是因為他們運用邏輯和分析來規劃和管理企業,用自主和激情來領導企業。”卡洛克認為,如果家族企業能引進董事會,建立明確的家族章程,把家族承諾和企業戰略潛力有機地結合起來,這就好比珠聯璧合,勢必為家族企業創造持久的活力和創造力。
(Randel Carl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