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緣起
2009年四五月份,我在陜西銅川王石凹煤礦工作的兄長被重型機械砸傷腳背,左大腳趾粉碎性骨折。在銅川礦務局中心醫院住院治療3個月之久。花費數萬元,采用大劑量抗生素抗菌治療,傷口無法收口,長期流出黃色分泌物。醫院診斷為外傷感染,引發骨髓炎癥,當時已把腳大拇指第二關節處截掉1厘米。醫生告訴我哥骨髓炎難以控制,還需要截肢。
后來,我兄嫂四處求醫未果,只好按照醫院處方抗菌治療,等待截肢時機。期間,我嫂子在咸陽的同事家遇到一位從河南來探訪親友的民間中醫—這位中醫曾經在王石凹煤礦工作過,無意間談到我兄長的病。這人說可以試試中醫,由他來治,如果無效,分文不取,如果能治好,就收點藥費。我哥嫂對傷情已經絕望,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理,試著用了這位中醫的藥。這位中醫用簡單的中醫外用藥貼敷處理,經過一個來月的治療,我哥傷口愈合收口,肌肉生長出來,開始痊愈,且沒有留后遺癥。
我哥受傷,求醫問藥,我當時全程關注。我咨詢了很多醫藥界的朋友,都說沒有特效的治療辦法。這個中醫師有如此神效,如果沒有親人求醫的親身經歷,我不會輕易相信。
我哥治好病后,我問起這位中醫的情況。
原來,這位叫魏春戰的中醫是洛陽泰生堂中醫外科第四代傳人。而洛陽泰生堂中醫外科是河南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悠久的中醫藥文化背景。
尋訪洛陽泰生堂魏氏中醫
2011年6月初,我專程到洛陽尋訪泰生堂。
起程之前,我想象中的泰生堂是古香古色的庭院門楣,帶有濃厚傳統中醫文化特點的醫館。從鄭州飛機落地,和魏春戰醫師短信聯系,他告訴我診所在洛陽九都路牡丹橋東邊的一座樓上。
到了以后,才發現是租用的一個普通單元房。我到了診所,遇到一位腿部嚴重燒傷的病人,魏春戰醫師正在敷藥。原來這位病人大腿全部燒傷脫皮滲液,不能下床,在醫院要求植皮,后來轉到這里來治療了兩三次,病情好轉,可以下地行走了。
我邊看年輕敦厚的魏春戰醫師為病人敷藥,邊聽他講泰生堂的歷史沿革。泰生堂中醫外科起源于洛陽市關林鎮伊河岸邊的劉富村,早年間稱為泰生堂藥材老局。根據考證,洛陽魏氏泰生堂在清光緒年間設醫館行醫,目前留有泰生堂匾牌,數部手抄本醫書。由于家譜在戰亂和“文革”期間遺失,行醫行狀在洛陽民間廣為流傳且能考證翔實的最早是出生于1882年(清光緒八年)的魏文俊。作為洛陽魏氏中醫外科的第一代傳人,魏文俊一生在洛陽行醫,救死扶傷,施醫舍藥,在洛陽形成良好的口碑,洛陽一帶流傳著關于魏文俊的許多傳奇故事。第二代傳人魏秋發(1902—1957)在洛陽行醫。第三代傳人魏建子(1936-2010)1955年到陜西銅川王石凹煤礦工作,其間在銅川礦區行醫,至1987年調回洛陽,行醫至2009年在洛陽去世。第四代傳人為魏建子的兒子魏春戰和女兒魏春菊。長期以來,農耕經濟和計劃經濟狀態下,人口流動受到限制,醫藥信息傳播有限,洛陽魏氏中醫外科的服務范圍有限,盡管療效神奇,但影響多局限在洛陽附近的偃師、伊川、孟津、新安、宜陽、洛寧等地以及陜西銅川周遍的王石凹、金華山、三里洞、陳家山、桃園等煤礦。
魏春戰醫師談到,中醫外科濕療法是泰生堂中醫外科治療的專長。魏氏泰生堂中藥膏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經絡、托毒祛腐、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去腐生肌的效果。洛陽魏氏中醫先輩對泰生堂藥膏有這樣的表述:“沾藥不痛,化腐生肌,筋斷接筋,骨斷接骨。”魏氏祖傳的中醫外科濕療法主治斷指、紅傷、槍傷、褥瘡手術后傷口久不愈合、開放性傷口、靜脈炎、慢性潰爛、丹毒、濕疹、皰疹無名腫疼和燒傷、燙傷、痔瘡及各種潰瘍性傷口。通過魏氏藥膏外敷,病者能夠迅速拔毒生肌,縫合傷口及時用藥能提前拆線,不落疤痕,通經活絡,消腫理氣,抗感染,治愈后不留后遺癥。
魏氏中醫外科治療斷指的神奇功效至今被現代醫學認為是“不可能”的。斷指在正規的醫院中,一般采取再植、截肢、合縫植皮等手術療法,輔以大量的抗生素。而在魏氏中醫外科的中藥濕療中,對斷指病人不采用手術治療,避免植皮,以膏藥處置為主,施藥后病人無痛感。泰生堂藥膏對皮膚潰瘍、手術后傷口及開放性傷口具有特效,能促使傷口愈合,愈合后皮膚沒有紅、硬、麻、木、痛、癢等后遺癥,對醫治褥瘡、外傷、外傷感染、皮膚潰爛、靜脈炎、瘡、癤、燒燙傷、扭傷、紅腫、瘡潰、疽腫、甲溝炎也有特效。早期的燒燙傷敷以魏氏藥膏治療,輕者上藥一次一周內可以痊愈,重者上藥即能止痛,愈合后不留疤痕。對消渴癥引發褥瘡的患者施以藥膏,可以活血化瘀、去腐生肌,促使傷口自然愈合。
在洛陽地區行醫多年,魏建子、魏春戰、魏春菊父子(女)記載了大量中醫外科診治醫案。魏春戰說我哥的腳趾粉碎性骨折引發骨髓炎的病例只是他診治上千例病例中的一個小病例,是“小問題”。魏春戰拿出父親魏建子的病案筆記,數百個各種外傷病例的診治過程和結果都有詳細的記錄,對重點病人還有多年的隨訪記錄。有如此詳盡的醫案記錄,在民間個體中醫師中似不多見。我建議魏春戰醫師對這些醫案整理出版,一方面保存中醫外科科研資料,另一方面為洛陽泰生堂中醫外科做適當的傳播。
魏春戰醫師告訴我,“泰生堂魏氏中醫外科”被河南省委宣傳部牽頭組織的“河南省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專家委員會”評為“河南老字號”,并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也有記者撰寫了介紹斷指再生膏的文章發表,介紹了多個用泰生堂膏藥斷指再生并長出指甲的病例。但這樣的病例介紹在正規醫院里多被認為是天方夜談,缺乏科學常識,是虛假宣傳。魏氏中醫外科主張默默傳承,對診治效果不加渲染。魏醫師說:“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言語能表達出來的往往是缺乏說服力的。”魏氏中醫外科的影響力傳播目前主要還是靠病人口耳相傳。“不過,現代傳播方式也在應用。”魏醫師處置好一個燒傷病人后,打開電腦讓我看“洛陽魏氏中醫外科”的博客。有了網絡,國內外的外傷病人都可以從網上了解“洛陽魏氏中醫外科”的信息,目前,雖然影響不大,病人卻分布各地,有些病人還從美國、加拿大通過網絡求醫問藥。
洛陽泰生堂的生存困局
早在十多年前,魏建子帶著魏春戰、魏春菊撰寫了魏氏中醫外科發展的材料。魏春戰醫師讓我翻閱了這份數千字的材料。材料認為魏氏泰生堂中醫外科遺產不僅僅是具有良效的中醫藥技藝,還有一套系統的中醫外科理論體系。對當前現代醫學一些無法解決的問題,魏氏泰生堂能夠對這些病癥做到手到病除。同時,在洛陽民間,這樣一個中醫家族,百年來醫德為上,救死扶傷,體現了豐富的中醫藥文化內涵。魏氏中醫外科以獨特的醫藥文化魅力和神奇療效在民間享有盛名。作為中醫世家,魏氏泰生堂具有傳統中醫“活標本”的研究價值。
這樣一個中醫世家在現代社會如何生存和發展,也是多年來困擾魏氏家族的大問題。
魏春戰醫師告訴我,魏氏泰生堂在清咸豐、道光年間達到興盛期,現遺留下來的泰生堂牌匾和一些手抄本醫著據考證為清中晚期遺物。手抄本醫著為中醫外科著作,還涉及內外科諸多疑難病癥的診治方法。民國時期,魏文俊先生醫德高尚,醫術高超,使洛陽泰生堂聲名鵲起,至今洛陽民間還流傳著洛南土匪綁票不綁魏家人的傳說。魏文俊老中醫治好了很多鄉民。很多被他治好病,出身貧寒之家沒有錢財回報的年輕人都拜老中醫為“義父”。魏文俊老中醫博得“義子成群”的美名。1949年,解放軍攻打洛陽,魏家支起大鍋熬制藥膏,救了無數傷員。當時,洛陽關林劉富村的泰生堂在洛陽城里是個有名的醫館,算是大藥號。魏家在洛陽也是小康之家。解放后,魏氏泰生堂房產土地收歸國有,醫館被逐漸廢棄,后人也流落外地。目前魏氏先人留給后人的只有洛陽“泰生堂藥材老局”的招牌和治藥器皿、幾本醫書的手抄本。魏春戰醫師拿出曾祖父魏文俊的照片給我看。照片中的老人清雅沉靜,頗有儒者之風。
魏春戰醫師有些困惑:是按照傳統的模式對魏氏中醫外科進行傳承呢,還是尋求更多的主流研究機構和醫療機構的合作,對傳統的民間中醫進行科學研究,進入主流醫療體系。在魏春戰醫師租用居民樓的“現代泰生堂”里,我們一起討論起這個話題。洛陽泰生堂中醫外科藥膏確實有良效,能夠治療被主流醫療機構判定無法治療的外科病癥,但是,卻無法用科學儀器分析實驗。我當時就通過網絡請教上海中醫藥大學穆拉德研究中心的劉俊博士,有無可能對這樣一個傳承數代的藥膏進行藥物實驗。劉博士說,如果中藥成分單一尚可實驗,如果是多種中藥成分的復方,實驗難度就非常大,而科學實驗與中醫傳統復方之間的對接難度更大。由于無法進行有效的權威的藥理實驗,泰生堂藥膏還不能進入“準字號”系列,只能以傳統工藝炮制,以“衛消證字”號在患者中應用,無法大規模生產推廣。而作為中醫世家的家族傳承者,魏春菊魏春戰姐弟沒有接受過現代學院醫學的系統教育,無法取得正規的執業資格,只能與有執業資格的醫療機構合作半公開化地開展診療活動,病人也只能靠口耳相傳。—“我的下一代,如果對中醫沒有興趣,魏氏中醫外科就面臨失傳的危險。到那個時候,泰生堂就真的成為一個民間傳說了。”魏春戰醫師不無憂慮地說。
讓這位洛陽泰生堂魏氏中醫第四代傳人憂心的不僅僅是這些。
他感嘆中藥原料本身也存在很大問題。
洛陽泰生堂祛腐生肌膏的主要中藥材料有麝香、象皮、血余炭、黃芪、紫草、沒藥、當歸、黃柏。藥物不復雜,但炮制工藝要求很高。“假藥太多”,魏春戰醫師告訴我。炮制藥膏的每一種原材料他都要到原產地尋訪,都要親自檢驗。前段時間,送貨上門的藥材商拿來一個碩大的麝香,他經過檢驗,毛殼麝香皮薄、仁滿、有彈性、香氣濃烈,是好東西,可是,仔細研究麝香仁就出了問題,是假貨。檢驗出假貨,也沒有什么辦法,現在藥材市場制賣假貨都成了潛規則,他還是掏錢買了那真的麝香皮。有一點摻假,藥膏療效就大打折扣。他回憶起他小時候看父親魏建子炮制藥膏時的情景,老父親對藥材的嚴格把關讓他記憶猶新。他還記得他和父親上世紀80年代經常去陜西太白山求訪藥材。有一次,老父親一下子買了80多塊錢的藥材,當時頂老父親在煤礦工作一個多月的工資了,家里只能省錢吃饅頭。老父親和他還從太白山冰凍層上背回來一甕雪水,累得他們筋疲力盡。他當時不理解,哪里的水不一樣。老父親就告訴他,不同的地方、不同氣溫區的水炮制出的藥膏效果大相徑庭,不能圖省事應付了事。
魏春戰醫師說現在的藥材確實沒有以前好了。他談到前些年為曾祖父遷葬,墓穴里有幾陶罐隨葬的藥膏。在墓穴里埋藏了半個多世紀,陶罐打開后猶藥香撲鼻,色澤瑩潤,藥膏使用起來有神效,比現在炮制的藥膏還要好得多。現在這幾陶罐藥膏成了泰生堂的“鎮堂之寶”,一般舍不得用的。
我作為中醫文獻學的研究者,認為民間中醫世家是中醫文獻研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探討民間中醫在現代社會中的傳承與發展是中醫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目前仍在民間具有影響力,還在實施有效診療活動的中醫世家尤其值得研究者關注。這些中醫世家可以說是傳承祖國醫藥技藝和醫藥文化的“活文獻”。我和魏春戰醫師談到,魏氏外傷藥膏是否可以建立現代制藥企業進行現代化大規模生產,洛陽泰生堂中醫外科是否可以組建中醫特色外傷專科醫院,造福更多的患者。對這些問題,魏氏中醫外科的傳承人也考慮過,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尚有許多政策、資金、經營管理等多方面的難題需要解決。
洛陽泰生堂傳承與發展的探索
魏春戰醫師作為洛陽泰生堂魏氏中醫外科的第四代傳承人,自小跟隨父親魏建子炮制藥膏、臨診治病。早在上世紀70、80年代,魏建子帶兒女在陜西銅川礦區行醫,對魏春戰、魏春菊言傳身教,姐弟倆打下了厚實的中醫藥藥膏炮制、臨床診療的醫療技術功底,也深受祖輩中醫藥文化的熏陶,具有較高的中醫藥理論素養。
進入21世紀以后,除了傳承魏氏中醫外科的診療理論和技藝之外,魏春戰還仔細研讀歷代中醫外科方面的典籍,系統學習中醫經典理論。他說,《黃帝內經》他仔細研讀不下百遍,書都被他翻爛了。他認為,中醫本身不分內外,外科與內科是貫通的。所有外傷,皮膚病變,必然與內臟的病變有緊密的相應關系。他對魏氏中醫外科的理論既有繼承,也試圖有所發展,因為現代社會外科的概念與農耕時代有了差異,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都有了變化,醫藥必然要適應這樣的生態變化和社會變化。
魏春戰醫師在繼承泰生堂藥膏精選藥材,嚴格炮制程序的家族傳統之外,也嘗試著采用新的制劑手段和包裝方法,以利于藥膏的保存和銷售。同時,他也對泰生堂中醫外科藥膏的功用進行了一些拓展,比如藥膏祛除疤痕、祛斑美容的功效就是他無意中發現的。此外,對大量消渴癥晚期病人四肢壞疽、皮膚潰瘍的特效治療,也讓他試圖對艾滋病彌漫性丘疹、帶狀皰疹、粘膜炎癥及皮膚潰爛等病癥的診治進行嘗試,以減輕病人的痛苦。他感嘆,對傳統中醫外科的研究,對泰生堂中醫外科的傳承,他作為魏氏第四代傳承人,深感依靠一個家族顯得能力有限。他希望有國家中醫藥研究團隊能對洛陽泰生堂中醫外科有興趣,作為研究課題進行深入研究,對泰生堂的中醫藥歷史文化價值、現實的外科醫療價值、中醫外科學術理論價值進行系統的客觀的研究和評估,以推動泰生堂的傳承。他也期待有實力的大型現代化中醫藥企業,對泰生堂中醫外科藥膏進行開發,把泰生堂中醫外科系列藥膏打造成品牌,實現批量生產,造福更多的患者。
在和魏春戰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開設了老字號魏氏泰生堂網站。在這個網站里,魏春戰介紹了泰生堂的歷史變遷、泰生堂的中醫外科系列藥膏、具有代表性的病例,提供在線咨詢、在線訂購等醫藥服務。打開電腦,我看到魏氏泰生堂網站的設計相對簡單,維護多由魏春戰自己來做。洛陽及其周遍的病人,多由病人口耳相傳慕名前來就醫。而外地的病人,則大多通過這個簡單的網站了解到洛陽泰生堂魏氏中醫外科的情況而通過網絡求醫。目前,通過在線咨詢購藥的病人占到60%以上,說明現代數字化虛擬平臺已經成為傳統中醫擴大診療半徑、突破時空局限的重要醫療平臺。
在這個略顯簡陋泰生堂里,魏春戰醫師請我翻看祖輩傳下來的手抄本醫書。魏醫師還讓我看泰生堂的招牌照片。天頭地腳已破碎的醫書抄本中,工整優雅的楷書記載了百年前中醫前輩的診療心得。這些文獻如不及時整理,隨著歲月變遷而剝蝕,必然有湮沒的危機。厚重的泰生堂藥材老局牌子似乎記載了百年來一個中醫世家的命運起落、滄桑變化,已布滿塵土。
洛陽泰生堂魏氏中醫外科在現代社會是否還能繼續傳承下去,是否能發揚廣大,魏醫師有些迷茫。他沉思著翻看著一個個病例—只有他面對病人的時候,看著一個個治好的病人時,他才有足夠的信心把泰生堂傳承下去。
后記
我專程去尋訪洛陽泰生堂,最初的目的多半是應我的兄長要求,感謝一下治好了他的病的魏醫師,了卻他感激醫家的心愿。同時,我也有求證心理:對傳說中的中醫的神奇療效,很多時候是將信將疑的。我哥認為我是“中醫學”醫學博士,應該對中醫世家有興趣。尋訪洛陽泰生堂魏氏中醫外科第四代傳承人魏春戰,我真切感到民間中醫的療效神奇之外,更感受到泰生堂這樣的中醫世家在現代社會中生存與發展的危機。
作為一個中醫文獻研究者,我深切地感受到關注現代社會民間中醫世家的緊迫性。我們需要在更大的范圍尋訪民間中醫世家,做詳細而周密的田野調查,研究其歷史文化價值和傳承模式,深度開發民間醫藥資源,以實現對古老中醫藥文化和技藝的傳承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