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30年代,摩根財團經歷了一次不得已的分家事件。
剛剛經歷了1929年股市崩盤和經濟蕭條,美國政府認為,主要原因是傳統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實行混業經營,為此,美國通過了一項《格拉斯—斯蒂格爾法》(Glass-Steagall Act)法案,禁止商業銀行同時經營投資銀行業務。
1935年,摩根財團不得不分離出一家投資銀行,這就是著名的摩根士丹利,由杰克的兒子亨利領銜。J.P摩根銀行繼續從事傳統的商業銀行業務。
20世紀50年代初,大通銀行向J.P摩根伸出橄欖枝,希望與它合并,但被拒絕。直到2000年,進入新世紀的時候,經歷了半個世紀戀愛的兩家著名銀行,J.P摩根銀行終于與大通曼哈頓銀行實現合并。合并以后名稱為摩根大通銀行。2004年摩根大通銀行收購第一銀行,仍以“摩根大通銀行”之名運作。
我們所以要介紹這段合并歷史,是因為今天要介紹J.P摩根銀行的收藏行為。在上一篇中談到J.P摩根銀行沒有公司層面的收藏行為。事實上確實是這樣。但合并以后,追溯歷史進行考察,公司收藏行為的空白又填補上了。
1959年,也就是現在J.P摩根大通銀行來源之一的大通曼哈頓銀行在銀行主席大衛?洛克菲勒的領導下啟動了公司收藏藝術品項目。這被認為是公司藝術品收藏領域的開創之舉。
J.P摩根銀行與人家合并成為一家人后,這才說自己從1959年公司就開始收藏藝術品了,嚴格來講,那是大通曼哈頓銀行最先做的,J.P摩根銀行都是合伙人自己做的事。反正他們成為一家人了,別人也就不好說什么了。
他們最早開展公司收藏的初衷是什么呢?主要還是為了銀行辦公建筑的裝飾。大通曼哈頓銀行是一家大型的零售銀行,所以它的業務網點比較多,用藝術品裝飾辦公環境,可以改善工作環境,提升公司品牌形象,實現他們“工作中的藝術”的理想。
很多藝術品被展示在銀行辦公區域,為員工和客戶提供欣賞藝術的機會。大通曼哈頓銀行這種將藝術品與辦公室環境結合起來,并大量進行藝術品收購,形成了一種被其他公司競相模仿的模式。今天J.P摩根大通銀行成為世界上最早也是最大的公司藝術品收藏機構之一。
J.P摩根大通銀行收藏的藝術品可以說豐富多彩。
首先,作品具有多樣性。主要的收藏對象是現當代藝術品,包括繪畫、雕塑、攝影作品等。據J.P摩根大通銀行自己介紹,今天,他們在全球450家辦公區域收藏了超過3萬件藝術品,平均每個地方藏品超過60件。
其次,作品涵蓋世界各地。這些藝術品來自世界各地藝術家具有創造性的作品。
他們的收藏行為一直擴展到銀行業務所到達的每一個國家。也就是說,J.P摩根大通銀行生意做到哪個地方,它們就收藏哪個地方的藝術品。
顯然,他們是舍得下血本的,也彰顯了他們在藝術品收藏上的決心和魄力,經過了半個世紀仍然在堅持不懈,不能不令人佩服。
J.P摩根大通銀行收藏藝術品的理念在我們今天看來仍然值得尊敬和學習,他們認為藝術和文化是一個使社會充滿活力的血液,因為在他們看來,提供視覺和智力的興趣,能夠培養和提高人們的想象力、創造力。
J.P摩根大通銀行在中國開展業務也有90年的歷史了。他們收藏了哪些中國藝術品呢?
他們收藏的中國藝術品中,有15世紀的絲綢水彩繪畫作品,19世紀水彩繪畫作品,但更多的還是中國現當代藝術品。在收藏中國藝術品上,他們遵從自己的選擇標準和品位,并不盲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