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偏股型基金單只股票上限10%的比例,而富國天源平衡這一比例限制僅有5%。
李曉銘就在這種“限制”下,自2009年10月首次擔任基金經理就取得了連續兩年進入前1/10的成績。截至2011年12月2日,該基金今年以來下跌7.9%,在81只晨星標準混合型基金中排第六,2010年該基金以18.08%的回報在晨星標準混合型基金中排第三。
這位1980年出生的基金經理,對《投資者報》記者說,他唯一的“秘訣”就是踏實思考、勤于研究,不放過任何研究線索。
自下而上尋找被錯殺股
李曉銘2011年業績比較平穩,源于在配置上相對均衡,在成長風格上獲得了一些超額收益,如在電子信息等行業取得了不少超額增長。
去年四季度開始,他觀察到中小盤過度上漲已經到不可承受的邊際,所以今年做對了大方向。在今年二三季度,中小盤跌幅較大,有些股票被錯殺,大家都在討論通脹該怎么控制的悲觀因素時,忽略了當時很多中小盤風格的估值也很低。
“當大家都在討論自上而下的時候,我看個股不管它是什么風格,只要他跌到相對安全的估值區間,都采取自下而上的配置。當所有的東西都被市場預期到了,就已經進入無效的階段。最有效的方法是自下而上來,尋找被錯殺的股票。”他加倉的不少重倉股都漲了40%~50%。
在三季報中,他也說這個階段自己犯了兩個錯誤,一是對市場看得相對悲觀,但為了追求一些均衡,過早增加了倉位;二是在個股選擇上不是很謹慎。“總得來說,兩個受益、兩個錯誤,受益還是遠遠大過錯誤。”
不主觀框定市場
“在這里你可以很放松、很愜意。”李曉銘說,富國的投研制度非常適合做投資,無論做什么都沒人用所謂的風格來限制自己,不管做對、做錯了都會討論很多。
“有一句話說,在富國你作為一名基金經理,如果你什么都不干,只選擇標準的行業配置,你基本上都能跑到行業前1/2。”李曉銘笑稱,在富國研究團隊的支持力度非常大,他們選擇的股票遠遠跑贏所覆蓋的行業。
李曉銘本科學造船、研究生學數學,這兩門學科讓他學會的一點,是要經過實證的方式來得出結論,而不用主觀的理念去框定市場。“在風格上,重要的是得跟市場相匹配,我不會刻意保持某一種風格,或喜歡某一類股票,這些都是為持有人取得在風險可控下收益最大化的策略。”
李曉銘對2012年并不悲觀。“明年應該更注重基本面,在經濟轉型期關注哪些企業在政策支持中脫穎而出。我覺得還是一個挺不錯的年景,雖然跟市場多數觀點不太一樣。”
“雖然像低碳環保、科技等板塊明年業績也會不錯,但只有少數股票值得享受現在的高估值。所以明年的重點是選擇出來那些少數可以享受高估值的股票。”此外,李曉銘認為那些被市場認為蘊含很大風險的行業如金融、地產等,也會享受到估值的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