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熟知的場景是銀行在貸每筆款項給客戶之前,都將他們置于放大鏡下仔細考量。現在的情況反過來了,歐洲的銀行成了那個被考察的人,他們在接受投資者、其他公司以及儲戶的每筆資金之前,都會面臨嚴格的審查。
面對這種投資者難以為繼的情況,歐洲銀行的選擇是停下新的信貸,并出讓和抵押他們的所有以期獲得資金。如果這種局面得不到快速的解決,歐洲恐怕會經歷信貸緊縮的風險。最糟糕的是還可能會出現銀行資金出逃以及倒閉的狀況。
資金出逃
某種程度上,資金的出逃現象已經發生在銀行的公司債市場。本來這個市場是在好光景中為銀行提供長期并且穩定的資金來源,是解決銀行監管者后顧之憂的地方。但是,對于歐洲的銀行來說,這些市場在7月份以來出現了嚴重萎縮。銀行公司債的發行額度已經驟減(見圖表),投資者的資金都轉向那些有擔保的債券,因為如果銀行違約,投資者的錢會有相應資產的保障。
投資銀行巴克萊資本的分析師David Lyon認為,從6月底以來,那些沒有擔保的歐洲銀行債券發行額只有170億歐元(240億美元),而去年同期這個數字是1200億歐元。“對于資金需求來說,這實在是微不足道”。
歐洲銀行在融資市場的窘境在某些方面似乎是歐洲國債市場的翻版。如果考慮到銀行和政府之間的聯系,這一點不難理解。在2008年的危機時期,政府對銀行進行了支持,現在政府遇到了問題,所以就會寄望于銀行能夠買他們的債券。這樣的后果導致那些歐洲危機國家中再強健的銀行也會發現它們很難從投資者手中借到錢了。
順便說一句,這些國家包括西班牙和意大利(其3年期國債收益率曾在11月29日飆升到不可承受的7.9%)。然而,目前缺少債券買家的困擾,銀行公司債會比國債更加讓人擔心。因為沒有哪家銀行的債券會被等同于英國或者德國的政府債券,它們并不能為投資者提供向國債那樣的風險保障,所以即便處在核心歐元區國家的銀行也好像被市場拋棄了。
銀行融資的第二個重要來源是短期的銀行間市場或者貨幣市場。遺憾的是,這兩個市場現在同樣不容樂觀。美國貨幣市場資金,曾經是歐洲銀行體系一個重要的美元資金來源,但是在過去6個月,這個市場的信貸額下降幅度超過40%。
銀行之間更是除了超短期借貸(通常是隔夜借貸)以外,其他一概免談。“在過去的幾個月中,那些大型銀行的CFO每晚都會報告說他們缺少幾十億資金,”一個銀行家如此說到,“他們不斷地打電話到其他銀行,問詢的內容就是能否出借1億歐元”。
到目前為止,這種銀行間的短期借貸還能維持系統的勉強運轉。部分原因是一家借出過隔夜資金的銀行知道它們下個星期恐怕也需要這筆返還資金。歐元區的各國央行現在非常倚靠那些最大型的銀行通過銀行間的借款來支持小型銀行。
融資市場需要即刻開啟
一個如此脆弱的領域,有銀行家用了“噩夢場景”這個詞來形容,噩夢來源于對銀行存款流失演變成大規模銀行資金出逃的恐懼。盡管目前看來,這種儲戶對銀行喪失信心的風險還很遙遠,但是也并非沒有可能。希臘的存款者去年一直在轉移自己的資金,而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儲戶現在也開始這樣做了。并且,大型企業能夠更方便地轉移它們的資金,也在尋找歐洲核心國家相對安全的大銀行,甚至轉移到更遠的地區。
研究機構伯恩斯坦公司的分析師Max Warburton注意到,德國的汽車生產商正在買入德國國債并且悄悄地把它們的錢直接轉到歐洲央行,他們中很多都提供汽車貸款,因此有銀行金融牌照。“我們不認為他們處于非常擔憂的狀態,但是也許離這種狀況并不遙遠”,Max Warburton在最近的報告中寫道。
所以,銀行對此的反應是窖藏自己的現金、出售資產以及減少新的信貸。最新的調查顯示,歐元區的信貸狀況在9月已經十分緊張。而且緊縮的影響可能會超出歐元區,瑞典和奧地利的監管者已經要求當地銀行減少它們的跨境頭寸,這種變化令中歐和東歐的銀行也感到不安。投行摩根士丹利分析認為,在亞洲也出現資金逃離歐洲銀行的情況,從而可能導致它們借款成本的上升和資金可獲得性下降。
假如融資市場不能重新開啟,那么無論歐洲危機國家中的銀行如何消減杠桿,它們還是不可能立馬降低資產負債表的規模。這就預示著需要央行們更多的行動,上個月六國央行的新舉措緩解了銀行系統對美元資金的需求壓力,但是銀行同樣需要得到更多長期借款的支持。
歐洲央行目前提供1年期貸款,雖然可以讓銀行緩口氣,但銀行借出去的錢大多是更長期貸款,如果難以找到期限匹配的資金,他們還是不會愿意增加新的貸款。另外的選擇是政府給銀行負債擔保,可是目前政府財政已經力不從心,這一條也很難成行。
采取不作為的策略恐怕更加糟糕。銀行募集不到錢的問題拖得越久,銀行出現倒閉的可能性就越大。正如一位銀行家悲觀的說法:“在到達緩沖區前,你很難脫離現在的軌道”。
(李劍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