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熊市還是牛市,總是會涌現一批黑馬基金經理,資本市場總是有這樣的魔力,今年也不例外。
在《投資者報》記者的眼中,之所以能稱為“黑馬基金經理”,是因為這些基金經理以前并不知名,而在今年橫空而出,成為今年投資圈和媒體的聚焦點。
這些基金經理大部分是去年才剛剛開始管理基金,今年是他們管理基金的第一個完整的自然年度;去年還是與其他基金經理共同管理,而今年,他們不僅僅開始單獨管理基金,而且成為公司投資的核心人員。
他們能成為今年“黑馬”的唯一理由就是業績,他們的業績在今年的偏股型基金的前50名。
2011年的歲末的鐘聲即將敲響,《投資者報》按照上述標準細心梳理了“2011年黑馬基金經理TOP10”。
他們是:東方基金公司管理東方龍混合基金和東方策略成長基金的于鑫,新華基金公司管理新華泛資源優勢和新華行業周期輪動的崔建波,國投瑞銀基金公司管理國投瑞銀穩健增長的朱紅裕,寶盈基金公司管理寶盈資源優勢的彭敢,易方達基金公司管理易方達消費行業的劉芳潔,鵬華基金公司管理鵬華消費優選基金的王宗合,長盛基金公司管理長盛創新先鋒的李慶林,富國基金公司管理富國天源平衡基金的李曉銘,中歐基金公司管理中歐價值發現的茍開紅和華安基金公司管理華安動態靈活配置的張翥。
《投資者報》記者對這10位黑馬基金經理進行了一一采訪,黑馬基金經理的特征全部浮出水面。
對于今年的市場,他們幾乎是異口同聲地說很艱難。盡管如此,在他們的心中都存在一個沒有磨滅的目標,那就是為投資者賺取絕對收益,而不是去爭取相對的排名。
然而市場是無情的,今年偏股型基金無一取得了正收益,他們的目標當然也無人實現,但他們努力的腳印卻深深地留在相對收益的排名表上。
這些基金經理為何今年會脫穎而出呢?
集中的一個理由就是:努力做好自己。黑馬基金經理中,他們取勝的方法各異,其業績在于他們能堅持自己的投資理念。
他們之中,既有穩定持倉,堅定持有自己看好的金融股的基金經理,也有根據市場節奏的變化,靈活調整倉位的基金經理;他們之中,既有謹慎地遠離創業板的基金經理,也有十大重倉股中,6只為次新股票,4只為創業板的基金經理……
無論哪種方法獲勝,在今年,他們從未感到過輕松,他們都總結出一個獲勝的方法,那就是勤奮。早上8點之前就到公司晚上8點后離開公司,在這群人之中絕對司空見慣,投研報告就像是他們的一日三餐;調研的方法除了過去的直接對公司的官方調研,草根調研在他們之中不斷興起……
今年的“黑馬基金經理TOP10”中還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征:那就是中小型基金公司的黑馬經理集中而大型基金公司的黑馬基金經理較少。
東方基金、新華基金、中歐基金、寶盈基金……雖然他們管理的資產并不多,但是,他們培養出來的黑馬基金經理卻不少,在這些公司中,除了我們報道的黑馬外,還有不少潛在的黑馬正等候時機。
而大型基金公司,僅有易方達的劉芳潔和華安的張翥,像華夏、嘉實、博時等這樣管理了很大市場份額的大型基金公司,居然不見黑馬基金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