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言“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中國人對于愛惜自己的頭發就像愛惜自己的身體一樣,不敢輕易毀傷。然而近代以來,得歐風美雨之吹沐,西方人的一些生活方式也傳到中國,剪發就是其中之一,“五四”時期女子剪發運動開啟了婦女解放運動的濫觴。然而在中國廣袤的封建鄉村,女子剪發未被人們接受。隨著國民革命軍北伐的進行,民眾的積極性被徹底地調動,夾雜著革命道義的剪發成為風潮。
一
1927年5月17日,在大革命的中心——漢口,婦女“放足剪發大會”召開。武漢的各級婦女協會和中央黨部的婦女代表、政府機關的婦女代表等各個婦女團體紛紛到會,一時間“群雌粥粥,濟濟一堂”,與會的100多名婦女,十有八九是剪去長發,留著“鴨屁股”式發型的。為什么這種“鴨屁股”式的發型深受婦女們的歡迎?是裹挾在大革命的滾滾洪流之中無法自拔,還是婦女們主動而為之?
1926年,北伐軍從革命搖籃廣東出發,一路勢如破竹,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將革命影響從珠江流域推進到長江流域,形成了南北對立的局面,一時聲震全國,然而北伐不僅僅是一場帶有強烈政治訴求的軍事戰爭,更是一場劇烈的社會解放運動。
在北伐中,由于北伐軍重視政治宣傳工作,民眾的積極性被徹底激發,各地的農民協會猶如雨后春筍,他們積極開展掃除封建、砸廟倒菩薩、反對做道場、破除陳規陋習、宣傳男女平等等活動,動員乃至強迫女子剪發也成為運動的主要內容。湖南的婦女協會成員帶著剪刀上街,逢人便宣傳,叫婦女剪發,她們在街上就把婦女的頭發剪了。更有甚者,有一兩次被強迫剪去頭發的婦女回家后就上吊自殺了。
相對于兩湖地區婦女的保守,江浙地區的女子剪發則顯得積極主動。女子剪發主要有幾個原因,一是追求時髦,爭做時尚青年;二是適應革命形勢的需要,樹立自己的革命形象;三是從經濟方面考慮,節約在頭發上花的時間和費用。革命軍到達江浙地區后,日處深閨的女子紛紛走上街頭,上演了一幕幕剪發的好戲。
首先來看開風氣之先的上海,自婦女協會提倡剪發后,上海的氣象為之一新,女子們大多對頭上的“煩惱絲”失去了興趣,在街上,十之六七的女子都屬于“鴨屁股”式發型,難怪記者驚呼“女子頭發之末日來臨也”。女子盛倡剪發,上海的各個理發店莫不是女賓滿座,應接不暇,租界里的各種商店,自從北伐軍宣布戒嚴以來,營業衰落,惟獨理發店,獲利頗豐。各個理發店也收費不一,一般是四角至八角,惟第一次剪發,由于頭發較長,所以收費較高。一般的居家婦女,先在家中把長發剪為短發,然后到理發店修飾。女子們剪去長發后,一般帶回家,有的是留做紀念,有的是贈給家中年老禿頭的做假發用。
有一位姓洪的先生,極力反對自己的妻子剪去長發,妻子幾次要求不能如愿。有一天妻子趁丈夫出門辦事,召喚理發師到自己的家中,將長發剪去,等到洪先生回到家一看,夫人“短發覆耳,未減從前秀麗”,不但不發怒,反而大喜,之后洪先生也歸入竭力贊成剪發的隊伍。
還有姐妹3人,同時就讀于同一所中學,姐姐受到革命流行剪發風潮的影響,首先提議將長發剪去,兩位妹妹極力反對。她們見不能夠說服姐姐,便將此事告訴母親。母親當然是不允許,大姐不等兩位妹妹一起,就先將自己的頭發剪去,二妹見姐姐“短發覆額,兩鬢作彎月形”,相比過去更顯嫵媚,不禁大為羨慕。之后兩位妹妹也迫不及待地將長辮剪去,母親見到姐妹3人剪去長發后更加漂亮,也笑逐顏開。
不僅僅是在繁華的上海,與上海毗鄰的蘇州,剪發也是盛極一時。原來女子大多留長發,若是修剪也是在家中,所以市面上沒有專門的女士理發店。隨著女子理發的興起,原來的男士理發店粉飾一新,裝潢精美,專門開辟一間招待女賓,理發師們更是穿戴整齊,招待甚殷。不僅僅是妙齡少女追趕潮流,就是徐娘半老的姨太太們,也“乘時效顰,趨之若鶩”,女學生們更是不顧家長的阻攔,將“三千煩惱絲,付諸并州一剪”。一時間,城外留有“鴨屁股”式發型的女子,觸目皆是。
在嘉定,由于學校眾多,受革命剪發學生的影響,各個學校的教員們也開始剪發。嘉定城中的理發館由于剛剛涉足女子理發,所以業務不精,生意勉強維持。有一位從上海神州女校畢業的宛女士,師從于當時上海著名的理發師唐瑛,手藝精湛,樣式心裁別出,深受女士們的歡迎,但由于宛女士不愿開店,喜歡剪秀發的女子們紛紛到她家,請求“并州一剪”。
女子剪發追求潮流是一方面,洶涌的革命形勢則使得剪發成為必需。在兩湖地區,由于婦女協會多次開會,宣傳婦女解放,顯然剪發成為解放的重要組成部分,她們高呼“不剪發、不放胸、不放足的女子不配談革命”,對于男子“強迫妻子和女兒蓄發、束胸、纏足”的,要遭到婦女協會的譴責和懲罰。在浙江南潯地區,由于國民革命軍的進入,各地的黨部應運而生,黨部指導組織各種工會協會次第成立,長期受到不平等待遇的婦女同胞們也組織了婦女解放協會,從事運動工作,中間雖然經過清黨運動,但婦女工作幾乎沒有受到影響,她們的革命精神毅力“勝于須眉”。雖然婦女解放協會剛剛成立,很多工作沒有頭緒,但第一項工作便是提倡婦女剪發,規定凡是入會者必須首先剪發,沒有料到的是得到了女界的一致贊許,婦女們爭先恐后紛紛將腦后的三千煩惱絲,付諸并州一剪。
二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贊成剪發,也不是所有的剪發都隨心所愿。在推行剪發的過程中,也遭遇了很多的阻力,尤其是在前清的統治中樞京畿地區,懷念清王朝的遺老遺少,他們對男子剪發已極為仇視,更何況是女子剪發。
1926年12月,北方的直隸省政府以革命黨人利用剪發女扮男裝或男扮女裝潛入北方,開展特務活動為由,頒布取締女子剪發條例。在天津頒布的取締女子剪發條例主要有:剪發的女子以14歲為限,未滿14歲的可以隨便剪發,已滿14歲的剪發女子,由警察告訴家長,責令其蓄發,不得再剪;自此處罰辦法公布后,作為蓄發的時間,過此即為處罰時期;在蓄發期間,警察遇見短發的女子,應該婉勸引導;在處罰期間,巡邏的警察遇到剪短發的女子,帶回主管官廳,傳其家長,由家長負責,以后不得再犯;不僅僅有行政上的處罰,在經濟處罰方面,處以1元到10元不等;在船、車路過見婦女剪發,查明實際情形,予以變通辦理。天津的女子不得不繼續蓄起長發,已經剪發的則不得不呆在家中,生恐被警察發現。在南開女子中學,女學生們不得不暫時收斂一下自己剪發的想法。這在南方人看來,北方的女子深為不幸。
雖然南方政府提倡女子剪發,但在剪發過程中,發生了很多不幸事件,使得剪發運動一波三折。在浙江杭州,一般的青年男女都樂于剪發,所以杭州的理發店生意日盛,但沒有專門的女子理發師。有一天,一青年女子往男子的理發店剪發,遇到好色的理發匠。理發匠對這位充滿香澤的妙齡女子心動不已,開始詢問這位女子的家庭住址,女子淡然應付著,剪發一結束,女子就匆匆付錢離去。剛到家沒多久,忽然聽到有敲門的聲音,正惶惶不安的問何人時,理發匠破門而入,遂將該女子的衣衫撕下,欲行非禮之事。女子無奈,狂呼救命,鄰居聽到救命聲,紛紛前來查看,將理發匠制服并押解官府治罪。自此事發生后,公安局以男女剪發有傷風化為由,命令各個理發店不得為女子剪發,理發店只能唯命是從,大呼晦氣,紛紛將櫥窗上懸掛的女子剪樣照片摘去,將招牌上理發之“女”字抹去。自從這件事發生后,很長一段時間內,理發店門可羅雀,女子們也無法剪發,雙方極為不滿,最后在婦女協會的調解下,勸說公安局不能因噎廢食,害群之馬除去之后,其余各店照常營業,杭州的理發業這才重新興盛起來。
在北伐軍占領的革命區域,雖然經過革命婦女的大量宣傳,女子剪發頗為興盛,但很多鄉村的婦女并沒有完全接受剪發的呼吁。當時就有人提出質疑,認為蘇武曾經寫過“結發為夫婦,恩愛兩不疑”,發妻的典故就是出自這句詩,現在男子剪了發,女子也剪了發,夫婦兩個都沒有發可結了,所以恩愛不深,離婚的就比較多。王荊公也有詩云:“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鬢腳垂”,詩人如果活在當世,看到這么多短發女子,他們還有什么詩可詠頌的。古人有以手喻玉筍的,眉喻遠人的,眼喻秋水的,唇喻櫻桃的,臉喻芙蓉的,腰喻楊柳的,沒有聽說過“鴨屁股”喻頭發的。
即便在追趕時尚的上海,也并不是所有的女子都以剪發為美。上海的交際花們就激烈地反對剪發,她們對剪發的好處一一進行駁斥。對于剪發后節省花費,她們說道:“現在女子對于頭上的飾品,大都摒去不用了,長發與短發沒有區別。”對于長發需雇傭梳頭者,她們駁斥道:“長發的大多是自己整理,很少雇人;反觀短發者,為了美觀,大多每月修飾兩三次,所費的花銷不比雇一名梳頭工便宜。”兩者關于省時的比較:留長發者大多屬于特殊階級,如少奶奶、大小姐,這些人飽食終日,無事可做,從早到晚做些頭上功夫,倒也無妨;而剪短發的女子頭發易蓬松,需時時整理,所費的時間相加,也不少于留長發者一次花費的時間。對于剪發后美不美的問題,她們說道:“剪發后雖然有單鉤、雙翅、男化、平分等樣式,但樣子非男非女;長發結束后也十分美貌,對于相貌丑陋的女子,長發則可以掩飾一下。”對于清洗方便問題,剪發后需時時清洗頭發,而長發者不見得非洗不可。這些上海的交際花們打算組織“保發會”,以保留數十年來女子之美發。不過在婦女協會的壓力下,她們不可能有多大的作為。
三
清帝遜位,民國肇始,天變道消,女權主義者就在為自己的政治地位而奮斗。民初國會的“八百羅漢”就因為沒有“女菩薩”,激起了女權主義者的鬧場。因當時去古未遠,男女之間尚有授受不親之大防,女權轉型尚在爭取小腳放大的時代,因此女權主義者的訴求不被人們所接受。“五四”時期,乘新文化運動的東風,男女平權,婦女解放開始走向歷史舞臺,剪發運動作為新文化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了人們的推崇。大革命時期,摧枯拉朽的革命風暴使得封建余孽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剪發運動由自愿變成了強制。
圍繞該不該剪發,剪發后美不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這本是追求時髦與否的“私人領域”問題,卻由于國家政權力量的介入,剪發成為了革命與否的政治問題。在南方,剪發者就是表示支持婦女解放,男女平權;不愿剪發者就被視為封建主義者,保守落后。因此,解放區的女子大都在追求時髦的同時,充當一下革命的先進。而在北方軍閥的眼中,革命者和保守者的形象則恰好相反。
隨著北伐軍北上北京,占領京津地區,北洋政權被推翻,革命剪發得到了宣傳。雖然在革命的口號下剪發有一定的強迫性和專斷性,婦女為了革命也好,為了追趕時髦也罷,剪發運動被大多數女子所接受。它標志著中國的女子開始接受西方,追求世界潮流發展,這使得女子對自己的審美情趣發生了變化,對自己的身份定位開始有了很大的轉變,女子不再是男人的附庸,不再是男人的玩偶,女子在家庭和社會中的地位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女子們終將迎來自己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