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藝術界內,“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儼然已成為推動年輕藝術家成長發揮的重要平臺;在文化領域內,“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也已經成為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窗口。
4月28日,由國內最大的中國藝術品門戶雅昌藝術網發起的“第五屆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評選(2010)”及發布活動于故宮正式落幕。
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歷時四載,從全世界華人范圍內進行評選,著重推出具有專業水準的藝術家、具有影響力的年度事件以及鮮為人知的公益藝術事件等11大獎項。這些獎項均由權威的專家評委評選得出,評委以注重學術為基準,以創新為目標的原則,帶領大眾一起梳理過去一年的藝術市場。目前“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評選”已經樹立成一面旗幟,標竿著藝術界的學術地位,倡導著藝術的慈善力量。
注重影響力推崇學術性
在本屆藝術中國評選中,主辦方有意將中國的古老傳統和當代藝術評選結合起來,其第一個層面表明對中國藝術在新世紀的使命和價值的清醒認識,并且在學術和傳統的文化中延續對中國藝術的執著追求。以本屆藝術中國的“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水天中為例,他長期從事近現代中國美術史論研究,對中國畫與中國油畫的發展史有著豐富的著術,論述精辟,學風嚴謹,文字生動,對新時期以來的中國美術史論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
另一個層面,此次評選呈現出中國藝術界對于未來世界文化發展與交流有所承擔,有所貢獻的歷史自覺。本屆的“特別貢獻獎”頒發給了北京畫院,北京畫院于2010年承辦了齊白石藝術國際論壇,以此來慶祝齊白石紀念館5周年,對于國際學術界再次聚焦中國美術,以研究齊白石為中心,重新評價齊白石的歷史意義以及對于世界的影響,該獎項由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頒發。
此外,本屆藝術中國評委組在評選年度藝術家中,還注重其影響力的重要性,推崇藝術家的學術價值。因此在各項大獎中,分別由方增先獲得書畫類大獎,方力鈞獲得油畫類大獎,崔岫聞獲得攝影類大獎,展望獲得雕塑類大獎,宋冬獲得裝置多媒體類大獎,而年度藝術展覽大獎由巫鴻策展的“張大力:第二歷史”獲得。
藝術家公益榜
值得一提的是,藝術中國有自己獨特的價值觀和使命感,它所呈現的不僅僅是獎項的形式,更多的是內在的傳承,而“藝術家公益榜”正是在此基礎上應運而生。本屆“藝術家公益榜”是第二次登上藝術中國的舞臺,截止到目前,“藝術家公益榜”的評選已經在全國范圍內統計了69家文博機構,共計2865位海內外華人藝術家,其中捐贈的藝術作品已達24296件。帶著這些數據,帶著背后的故事,“藝術家公益榜”倡導藝術公益精神,普及藝術財產的保護。
對此,中央美院特聘教授龔繼遂表示,“藝術家公益榜”一方面說明了中國藝術家對我們社會的關注和責任,另外一方面也說明藝術家,至少是成功藝術家比起十年或者是二十年以前,他的經濟狀態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觀,藝術品的價格跟以前的價格都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啊囆g家公益榜’是—個公益行為,希望通過這個行為推動各級政府的免稅捐贈制度的出現,使藝術家的捐贈如何能夠有這么—套制度化的設想。”龔繼遂說。
“我覺得藝術家是一個精神產品的創造者,他在社會的公益思想,甚至我們說的道德方面應該是一個領先者。”在中央美院學術委員會委員殷雙喜看來,藝術家公益榜的設立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創舉,對新中國成立六十年來的藝術家的公益行為和公益活動做出了很扎實的基礎工作。這也使社會上第一次意識到藝術家作為一個群體不僅在精神文化方面貢獻,而且在改善社會公益意識方面也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他希望這個評選能夠將中國藝術界在公益慈善方面更加常態化。因為藝術本身就是有益于社會的精神生活,藝術家用其它的方式加人到了慈善和公益事業里來,同藝術創作本身是一樣的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