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溪延村,是此番出行抵達的第一個目的地。它由思溪村和延村這兩個村莊組成,被譽為江南“儒商第一村”,孕育了眾多徽商。
因為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婺源這幾年名聲大噪,被譽為“中國最美麗的鄉村”,成為踏春的熱門之選。此趟出行,我也是沖著油菜花去的,但途中所見所聞讓我覺得婺源這方靈秀之地的韻味不僅僅在于春色,更在于它蘊含的精神表征,這里是田園隱士的樂土,適合詩意的棲居。
思溪延村,大富歸根
思溪延村,是此番出行抵達的第一個目的地。它由思溪村和延村這兩個村莊組成,被譽為江南“儒商第一村”,孕育了眾多徽商。興盛于明代的微商,是中國十大商幫之一,鼎盛時期徽商曾經占有全國總資產的4/7,其賈而好儒,敬賢禮士,事業有成之后往往返鄉筑宅、興修學堂。世事變遷,曾經輝煌一時的徽商已經湮滅在歷史的風塵中,而今我們探訪微商故里,僅能在這故居老宅中對他們的過往人生窺見—二。
進入景區大門,步行不久,即可看見左手邊有條小道沿坡而下,由田間蜿蜒至村落,這便是延村。延村面臨川流不息的清溪,村民以期后代子孫綿延百世,故以此名。延村的故居名宅并不醒目,極容易錯過,且不少老宅已經荒廢。據村中人介紹,在最興旺時全村有四座祠堂,百余棟大宅,如遇雨天,村民由村頭走到村尾,可穿堂入室而衣裳不濕,足見“群屋一體”的規模。而今,殘垣斷壁,人煙稀少,行走其中,不免心生人去樓空的蒼涼感。但是,這種蒼涼感并不會困擾你太久,因為油菜花無處不在,它以勃勃生機書寫著生命的另一種姿態。
思溪村和延村相距不遠,步行10分鐘即可到達,連接兩個村落的也是大片的油菜花地。行走之間,浮躁退卻,心生寧靜。如果你曾經在鄉下呆過,不論是曾經下鄉的知青還是農村出來的孩子,都會被這熟悉的鄉村意象喚起懷舊情結。思溪村的古宅多為清代所建,保存得較為完整,在建筑中大量運用了磚雕、石雕、木雕,其手工之巧妙、工序之繁復可謂“中國的洛可可藝術”。村中代表建筑有“振源堂”、“承裕堂”、“承德堂”等商宅,其中最令人難忘的是百壽花廳。
百壽花廳,原為“承志堂”的迎賓客館,建于嘉慶年間,其門面上雕刻的人物花鳥栩栩如生,更讓人稱絕的是門面上的“百壽圖”——10扇隔扇門的鎖腰板上陽刻著楷、行、草、隸、篆等不同字體的“壽”字,其中6扇門刻著8個“壽”字,4扇門刻著12個“壽”字,一共96個。這96個“壽”字,筆筆工整,個個生動。不同的字體,或古樸藏拙、端正危坐,或線條飛揚、顧盼生姿,或結體停勻、宛轉流通,或篆法奇巧、縈拂生情。你一定很好奇,不是“百壽圖”嗎,還有4個“壽”字呢?除了鎖腰板上的96個,還有一個在中門橫板上,兩個在內廂房的窗戶上,至于最后一個“壽”字,人們尋找了許久始終未能尋獲。直到后來某電視臺節目對思溪村進行航拍的時候,謎團才得以解開,原來房屋的建筑結構竟然也是一個“壽”字!這般精密的設計讓人不得不贊嘆屋主心思之巧妙!
在思溪村村口,有一座極富當地特色的廊橋“通濟橋”,其特別之處在于橋墩?!巴鷺颉钡臉蚨粘蚀?,前尖后闊,這樣發大水時遇見湍急水流,橋墩尖部可以破開水流,減少水流對橋墩的沖擊力,從而保住橋本身?!巴鷺颉睒蛏斫ㄔ斐苫乩葼?,上有頂蓋,中間通行,空間非常寬,可同時容納六七個人并行。橋身兩側還有如亭子一般的坐廊,憑欄而坐,放空思想,悠然看水流潺潺,欣賞兩岸風光,自然又是另一番的心境。
穿行在思溪延村的廳堂巷院,這里曾是富貴商賈落葉歸根之地。年少時,他們或為生計所迫或為心中抱負,外出闖蕩,經歷過世故冷暖、商場汰埋。最終,失敗的人黯然神傷,帶著對家人的愧疚流浪在外,思溪延村成為他們回不去的故鄉;而那有所成就的人榮歸故里,除了將富足的物質生活帶回村落,也將外來文化帶進來了。于是,書院建起來了,堂課上起來了,經商的富一代在故鄉安享晚年,期待著后世子孫識文讀字后可以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不用像他們白手起家之時那樣遭受現世的冷酷、創業的艱辛。
桃源曉起,大貴歸隱
如果說思溪延村安居的是富一代,那么居住在曉起村的則是富二代,這里以官宅居多。在婺源,官宅與商宅的建筑有所不同,官宅講究氣魄,商宅注重財運。在那重官輕商的年代,官宅村的建筑風格要比商宅村大氣。
曉起村分為上曉起和下曉起,連接上、下曉起的是一條青石古道,蜿蜒曲折,石板上還遺留著古代徽商的深深車轍。如果你是跟旅行團去的,—般的旅行團只會帶你到下曉起走走,而實際上如今的下曉起已經發展得很商業化了,遇到旺季更是人山人海,接踵摩肩,在這樣嘈雜的商業環境中你是無法體會到這個村落的內在。因此,如果你是跟團去的,建議你離團一會,獨自上路,去上曉起轉轉;如果你是背包客,你可以住在曉起(如今上、下曉起均有住宿的民宿),待到傍晚觀光客離開后再來細細品味下曉起的安寧。
從下曉起步行去上曉起,行程大慨15分鐘,需穿越一片油菜花地。在蜿蜒的青石古道上行進,兩旁的田野遍布著燦爛綻放的油菜花,讓人不禁為心生美好。前方一隅白墻處便是上曉起,漸漸地村落近了,更近了,你可以聽到潺潺流水聲,隨著水聲漸響,上曉起便呈現在你的面前,村口古樟守門,村中碧水如織,恍如世外桃源。
村口古樟樹下有一座古亭,古樟虬勁的枝葉伸過河面,直撫到亭子的檐角,頗有古樟迎客、古亭留客的意味。暫且在這古亭坐下歇歇,細看這村落:一灣河水緩緩穿村而過,水淺靜流、清澈見底,小橋跨河而橫,河兩岸錯落有致著分布著民居古宅,白墻黛瓦,屋檐飛翹,倒映在清波之上。若干村民悠閑地在河邊洗衣,河的另一端、村落的盡頭又是一大片油菜花。小橋、流水、人家、閑亭、古道、野花、遠山,好一番淳樸的意境!在上曉起,“進士第”、“大夫第”、“榮祿第”、“思訓堂”等官邸氣派堂皇,前后天井,廳堂寬敞深進,大門口三級高階,門樓雕有精美的圖案,折射出屋主的高貴身份和顯赫地位。清代兩淮鹽務使江人鏡的故鄉正是這上曉起,從后來為其所建的“江氏宗祠”中可對他的人生及其家族傳承窺見一斑。
從下曉起出來,止步回望,但見古村背靠青山,面臨清溪和稻田,村莊與秀水青山的優雅自然風光巧妙結合、融為一體,如詩如畫,意境神美。整體色彩效果是黑白相間,給人樸素淡雅的美感,恰如詩中所寫的那般——“古樹高低屋,斜陽遠近山,林梢煙似帶,村外水如環”。遠處看那古民居,在外觀上是大面積空白的一片粉墻,粉墻上嵌有幾個高低有序的小小洞窗,形成整體與局部、面與點的對比效果,體現“道法自然”的意蘊,里外墻著重采用了馬頭墻、山墻的建筑造型。而回過頭再看前方,透過金燦燦的油菜花,遠處影影綽綽的是上曉起。如果說下曉起是水繞城郭的美景,那么前方的上曉起則是山坡田園的風韻。
上曉起的“繼序堂”、“禮耕堂”是曉起的“三雕”藝術的代表之作,在這古宅內你可以欣賞到久負盛名的融合了磚雕、石雕、木雕的“三雕”藝術。雙井印月也是上曉起特色景觀之一,在上曉起村中有一口古井,旁有一口小井,每到夜晚皓月當空之時便會出現雙井印月的奇景。
與思溪延村商宅繁精顯富的風格相比,曉起官邸多了陶淵明那“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桃源隱居韻味。富一代培養出的官一代的確遂了長輩的愿望,考慮了功名,但是官場上的斗爭與商場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競相角逐,脫穎而出,為官數十年,人前風光,人后不安,終了還是歸來田園,平靜度日,體會世事安好的余生。
為商為官,繁華散盡,殊途同歸,只愿悠游山野,醉臥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