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子再好,也要好歌手的演繹,原石再美,也需藝術家的呵護。大自然孕育了壽山石的瑰麗,得天獨厚,傳統文人美學所訴求的“師法自然”、“得天地造化之功”在這方寸之間盡得其韻。
轉眼又是春拍時節。各種預展、推介已經陸續展開,在把玩觀賞之間,挑戰藏家的視覺和定力,拍賣會的小槌已經高高懸起,只等買家入場,一錘定音。書畫已經被天價刺激得亢奮起來,成扎成捆地蜂擁而至,中國的造紙和印刷產業從古至今始終保持了旺盛的生產力,這或許是件值得慶幸的事。此時,我自覺地將目光收攏到壽山石上,天然的材質總不會被復制的。福建省民間藝術館和福建東南的壽山石拍賣也即將開始,我還帶著些許任務,比如調研、訪談,也盼著拍賣會期間能遇到幾位老友。
被迷戀
去年的壽山石拍賣,規模擴大之快,有些出乎意料,僅中國嘉德、北京保利、西泠印社、瀚海、朵云軒等這些國內大型拍賣機構均有開設壽山石專場,在云南、山東等地,也有拍賣公司將壽山石作為他們開拓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突破口,開始組織壽山石專場拍賣會。至此,我不,導不感嘆壽山石的魅力,只是色彩的交織和渲染,只是質地的柔和與凝靈,便有眾多藏家為之迷戀,還有各地拍賣機構的青睞,令人稱奇。
拍賣公司不約而同地增加壽山石拍賣場次,也希望借舉辦壽山石專場來尋找新的市場亮點,從某種程度上說明業界對壽山石收藏市場的信心。各拍賣公司開展壽山石業務對大型機構來說,是對自身業務范圍的補充和拓展,中國嘉德、北京保利舉辦壽山石專場均屬此類范疇;一部分中小型拍賣公司籌辦壽山石專場拍賣,則是其差異化經營的手段和策略,以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尋求突破。也因此,各個機構舉辦的壽山石專場,風格迥異,各具特色,拍賣結果也各有不同。這其中,對于福建省民間藝術館,對于藝術館舉辦的壽山石珍品夜場來說,或許還有特殊的意義。
還記得去年秋拍珍品夜場那枚荔枝洞素章么?醇美樸素,不著刀斧,石上那一抹溫婉的彩霞,仿佛在天空暈染,從容舒卷,萬象往還……觀美石,內心總有份傾慕,只是這里想說些其他,來不及細細品味。去年秋拍結束之后,市場沸騰了許久,討論最多的話題還是行情。或許有些不風雅,卻是人之常情,有分歧,才有交流,石頭一目了然,價格卻撲朔迷離,自然起了爭論,焦點之一就有這枚荔枝素章:坯料的價格都這么高,“面粉”已經比“面包”貴了,今后這石頭還有的玩么?
還是有的玩的,甚至,純粹買坯料的人更風雅的緊,不是么?我們的壽山石雕,已經僵滯了許久,對于壽山石的“創作”從來沒有今天這般火熱,而其中可堪玩賞者,日漸稀少,除了材質,還有什么可讓藏家心動呢?別管什么“雕刻藝術”了,只欣賞大自然的瑰奇吧,這個選擇一定是風雅的,雖然有些“被迫”的意味。
被升值
收藏家們“被風雅”了,因為少有令人滿意的作品,也就常常聽到藏家的抱怨:“這些雕工們為什么不認真雕呢?”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作者的藝術思想、技法、甚至經營理念和方式都會影響到作品最終的效果,遇到這樣的問題,我只好勸慰道:他們糟踐的原材料越多,你手頭的精品就越值錢。事實也的確如此,去年秋拍藝術館的壽山石珍品夜場也用數據驗證了這個答案,31件藏品格調高雅,得到這些精英收藏家的高度認同,成交超過1500萬元,這些作品上承載的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將超普通藏品遠遠地甩在后面,而那枚荔枝洞石素章以胚料的形態出現,讓人有了無限的想象空間,作為整場拍賣的壓軸,則具備了非常現實的象征意義,同時,資源的極度匱乏也讓這象征意義有些苦澀。唯一值得高興的是,這些精英收藏家們不但“被風雅”,他們所收藏的具有高雅格調的壽山石雕,作為資產也“被升值”了。
今年國內的藝術品春季拍賣已經陸續啟動,春拍大戲已經提前預熱,可以預見,占有權重地位的藝術品類會繼續火爆,比如書畫,北京保利的春拍拍品元代王蒙《稚川移居圖》估價已經兩億,市場信心十足。但是類似壽山石這樣,以稀缺資源為根基的藝術品則或許有些忐忑,原材料已經無多,僅憑借這一點,就可支撐相當高的估值,然而,這樣的收藏品類,市場卻最混亂,最缺乏精品、也最浪費資源,讓壽山石資源飽受摧殘。曲子再好,也要好歌手的演繹,原石再美,也需藝術家的呵護。大自然孕育了壽山石的瑰麗,得天獨厚,傳統文人美學所訴求的“師法自然”、“得天地造化之功”在這方寸之間盡得其韻,甚至有不少文人雅士不喜雕琢,只喜“六面平”的方章,素淡清雅,不需雕琢,即有天然可供玩味之韻。然而并不是所有藝術家都可以駕馭這樣的美,壽山石有自己的語言,需要藝術家、收藏家與之溝通,了解她的品性。
壽山石行業長期以來浪費了大量珍貴的材質已經無法彌補,或許壽山石雕從業者在審美上所欠缺的功課短期內也無法補足,所幸的是,壽山石雕刻的藝術價值正在逐步受到收藏家的重視。在今年春拍的壽山石珍品夜場中,那些熟悉的大師們,比如陳達、林文舉……仍然傳承了那份的文士風骨,不至于讓藏家孤單的留戀林清卿的風雅,還有一些清新的氣息撲面而來,比如林東,作品夸張詼諧,風格獨具;比如黃麗娟,雕刻一組少女,很有現代感,也有很強的民族氣息;還有簡單的窗格鈕印章,簡約雋永,搭配醇美的質地和顏色,令人心醉……這些作品,不論價值幾何,他們的雕刻都恰到好處的激發石材的質感,而石材的質感又能恰到好處的映襯雕刻的氣息,給我們帶來的審美體驗都是一致的,不留什么遺感的。
在今年這場壽山石雕珍品夜場拍賣中,我還看到了去年那枚荔枝洞石素章的姊妹,在同一塊原石上裁切而成,仍然不飾雕琢,卻又有另一股氣質,那簇橙紅,明艷、飄逸,仿佛燭臺上輕靈的火苗,律動一曲歡快的舞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