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州,一個三面環山一面向海的特殊城市,走在全國民營經濟發達的最前沿。溫商堅韌、精明、抱團,被稱作東方的猶太人,他們創造了我們這個時代商人的歷史符號。
中國最具有活力的民營企業從溫州開始繁榮。本次民營企業資金鏈的危機,也是從溫州這個特殊的城市開始。
溫州是本地資本最為“過剩”的中國城市之一,溫州經濟有95%是由民營經濟構成,溫州商人游走在全世界,并帶回源源不斷的財富。據稱,今年春節前,從世界各地寄往溫州的資金高達300多億。
錦潮電器、寶康不銹鋼、百樂家電、奧米設備、耐當勞鞋材、鐵通電器、唐風制鞋、星際鞋業、信泰集團……近日原本風馬牛不相及的多家企業因老板的相繼不翼而飛命運相連。人稱“眼鏡大王”的胡福林9月20日被發現不辭而別,扔下落成僅兩年的200余畝廠房、5000多名員工、5家子公司和剛剛在上海開業的26家美式眼鏡連鎖店。
知情人稱其卷走的資金高達20億,8億為銀行貸款,月利息500多萬,其余12億則為民間高利貸,月利息高達2000多萬。就這樣,胡福林通過令人咋舌的一組數字,把溫州的危機推到了大眾眼前。
我們由此重溫了四月份以來溫州上演的一幕幕老板逃跑、跳樓,工人圍廠、要債的悲劇。
由于長期是中國的民間資本集散地,溫州的資本異動尤為扎眼。但實際上,民間借貸的風險并不只存在于溫州,溫州只是典型而病狀嚴重的一個案例。
央視新聞評論員鈕文新在微博上憂心忡忡地寫道:在銀行持續的緊縮政策下……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已經倒下!
溫州本次的危機如不能安全度過,中國的危機將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