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走出國門就遇到挫折,對北京宏福來說,在利比亞蓋房有點難。
2月20日夜晚,工人剛剛入睡,就被嘈雜的人聲吵醒,北京宏福建工集團有限公司駐利比亞工作人員怎么也想不到,噩夢才剛剛開始。
宏福集團駐利比亞項目部總經理張英保回憶起那個夜晚,依然心有余悸。“大批的人涌進工地,大家都以為是來搶東西的,于是將他們趕了出去,20分鐘后,這些人就拿著機槍再次回來,搶東西變成了一場戰爭。”
當真的子彈在宏福集團駐利比亞辦事處穿過玻璃落在地上的時候,他們意識到,利比亞醞釀已久的危機終于爆發了,而他們要做的是,迅速逃離。
北京宏福集團2009年赴利比亞總承包5000套住房及其配套設施項目工程,預算合同總金額折合人民幣約34億元——這是該企業首次赴海外承包項目。這一場戰爭的爆發,讓宏福集團的海外投資路看起來多了凄涼的味道。
據測算,宏福集團承包的項目雖然全部由利比亞政府投資,北京宏福只是作為總承包方進行項目實施,但利比亞戰亂,還是給該企業帶來了直接經濟損失約12.3億元。
5天5夜,2000多名員工撤離利比亞之旅,讓宏福的員工徹底感受到了戰亂對企業帶來的影響。除了基地被破壞、東西被搶之外,更加嚴峻的問題是,虧損將要如何彌補。
據了解,首次走出國門的北京宏福在2009年6月為了利比亞項目,向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投保了出口信用保險,賠付比例為商業風險賠付90%,政治風險賠付90%,最高賠償金額為2300萬歐元。
戰爭爆發后,宏福在利比亞的項目等于擱淺,所以索賠已經開始,宏福副總裁陳剛介紹,“目前北京宏福已經獲得首筆賠付款8568萬元,最終具體能夠獲得多少賠償,我們還沒有接到通知。”
宏福的出國保險得到了業內的肯定,如果沒有這份保險跟著,宏福此次的損失將會對企業發展造成更多不利影響。
除此之外,6月1日,北京宏福建工集團有限公司接到了來自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的特急傳真。傳真稱,應利比亞駐中國大使館要求,準備就中國企業在利比亞承建項目受損失情況,與利比亞方面啟動談判。
陳剛說:“目前我們正在向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等部門反映受損失的情況,希望商會能將中國企業的要求協調統一后,由商會或政府出面,談判解決賠償問題,相信這樣會取得更好的結果。”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認為,戰亂過后,最終結果不管是卡扎菲政權繼續統治全國,還是反對派統治全國,或者利比亞東西分治,當政者都有償還這筆債務的國際義務,這是國際慣例。所以,像宏福這樣的企業如今都看到了索賠的希望。
但是相對于收到索賠,宏福表示,更加希望重返利比亞,“我們在利比亞的項目是因為戰爭被迫中止,并沒有結束。公司在利比亞還有大批保函,必須回去把合同履行,否則將面臨違約的懲罰。” 張英保說。
所以,對于如今反對派對中國政府拋出的橄欖枝,即邀請中國參與重建,企業方面覺得很鼓舞人心。但是有消息透露說,班加西方面曾暗示說如果中方提供援助,那么中國公司在利比亞的項目將可以繼續,并在將來得到照顧。
所以,邀請能否實現,依然存疑。此前的合同究竟能不能得以繼續履行業內認為還要看新政府的態度,而這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利比亞新政府與中方的關系。
不過,宏福建工正在對重返利比亞進行一些文件、資料方面的準備工作。雖然看到了重返利比亞的希望,但這一過程充滿種種不確定性。“還是要看形勢的發展,”張英保說,“至于未來是否會發展新的項目,還是要看形勢發展,現在都不好說。”
但是作為企業來說,在這場戰事中卻學會了很多,選擇對的時機進場才是利潤的來源。政局穩定,估計以后會成為宏福走出去首要考慮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