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廢待興,政局動蕩、社會混亂,利比亞重建,對投資者而言,可以是天堂,也可以是地獄。中國企業不可貿然進場。
隨著利比亞政治局勢逐漸清晰,戰后重建已經成為利比亞與國際社會的當務之急。西方大國摩拳擦掌,其他一些國家也是躍躍欲試,圍繞利比亞戰后重建的博弈已經開始。
作為一個利益相關方,利比亞重建,中國不可缺席。
安全穩定:不可逾越的前提
10月5日,利比亞當局武裝和卡扎菲支持者在蘇爾特展開激烈交火,造成多人傷亡。
雖然利比亞軍方發言人巴尼當日表示,蘇爾特的局勢完全在當局的掌控之中,并且當局準備在攻占蘇爾特后宣布利比亞全國解放,但是回顧利比亞開戰以來,局勢發展總是出乎人們意料之外,最初沒有想到卡扎菲可以堅持這么著久,后來也沒猜中的黎波里可以一夜變天。分析人士表示,如今只能是讓事實說話。
截至記者截稿,利比亞境內軍事沖突仍未完全平息。
“即便軍事沖突結束了,利比亞的戰后重建也不會很順利。”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所楊寶榮博士這樣告訴記者。他的理由是,利比亞重建,首先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組建新政府,但是全國過渡委員會并不是鐵板一塊,內部派別林立,建立新政府需要平衡各種利益,這本身就是個非常艱難而漫長的斗爭過程。
當地時間9月29日,全國過渡委員會執行委員會主席加布里勒宣布,再次推遲組建過渡政府。雖然他給出的理由是“解放全境再著手組建”,但是多位分析人士對此表示懷疑稱,這只是推托之詞,不能排除過渡政府“無限期難產”的可能性。背后的實質,無非“利益分配不均”。
“同時,進行戰后重建,利比亞當局還需要給外界國際社會造成一種印象,就是它有能力治理這個國家,并且證明它主導的這種秩序重建發展良好。它必須讓國際社會真正認同支持它,相信利比亞是安全穩定的,是可以來投資的。”楊寶榮稱。
但是組建新政府一再推遲已經讓外界對其執政能力產生懷疑。法國《新觀察家報》曾戲言,全國過渡委員會的承諾“就如他們此前宣傳的那些戰果般不甚靠譜。”
對于這點,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專家武芳也表示認同,稱雖然全國過渡委員會的合法性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承認,但是它既不是特別有凝聚力,也沒有執政經驗,更沒有核心的領導人。“中國企業重返利比亞,所面臨的政治風險還是非常大。”
訂單:爭奪的焦點
英法等西方國家軍事干預利比亞,一個公開的秘密就是為了石油。
作為北非的重要產油國,利比亞歷來是歐洲的重要能源供應地。根據國際能源機構統計,85%的利比亞原油出口給歐洲煉油廠,其輕質低硫油對于歐洲更是意義重大。2010年,利比亞超過30%原油供應給了意大利、法國、德國和西班牙。
在卡扎菲執政時期,歐美公司占有利比亞主要油田的收益權。在利比亞產量最大的前五大油田中,埃尼、道達爾等歐美公司均已染指其中。由于種種非商業性因素的影響,中國未能順利進入利比亞石油的上游勘探,僅僅從事著石油行業的一些服務型工作。可以說戰爭前,中國在利比亞并沒有多少石油方面的利益。
如今,利比亞重建已經開啟,市場對其石油政策也有著諸多猜想。
“新政權下,利比亞的石油政策更加開放,這應該是個比較明顯的趨勢。”楊寶榮分析稱,戰后重建需要巨額資金,石油收入對新政權來說至關重要。據了解,在卡扎菲執政時期,石油收入占據了利比亞出口總收入的絕大部分,約為GDP的1/4。
“并且,這也是西方國家的利益訴求,新政權很可能投桃報李。”楊寶榮稱。
如今,盡管還有許多細節問題沒有解決,但是全國過渡委員會已宣布利比亞會尊重已經同國際石油公司簽訂的石油生產合同。而來自意大利、法國的一些能源公司也已陸續在利比亞恢復石油生產。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稱,利比亞的反對派未來將會在石油問題上懲罰中國和俄羅斯之前的不合作。對此,楊寶榮表示,中國希望公平公正,但新政權向西方國家傾斜不可避免,也可以理解。
而武芳更是直言,“中國在利比亞的利益不要單盯在石油領域,更多還在于基礎設施建設。這些領域中國競爭優勢明顯。”
經歷大約半年的戰火后,利比亞的電力、水利、電信等基礎設施損毀嚴重,亟待修復或者重建。而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無論品質還是價格,都在世界享有口碑。并且此前,中國與利比亞的經貿合作,很大一部分是基建項目,如果參與對利比亞重建,中國是輕車熟路。
公正公平:努力的方向
“現在中國企業擔心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在利比亞重建中,能否參與公平公正競爭。”楊寶榮稱。
由于中國在戰爭中始終堅持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外交原則,與英法等西方國家相比,對新政權的支持力度相對較弱,并且中國還是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中最后一個承認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的國家,導致一時間“中國外交政策失誤”、“中國在利比亞賭輸了”等言論甚囂塵上。公平公正問題也成為中國企業參與利比亞重建的一大困擾。
但是在楊寶榮和武芳看來,中國堅持了一貫的外交原則,應該可以獲得國際社會和利比亞當局的理解。
目前,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負責人已正式表態,將切實遵守中利雙方此前簽署的各項條約和協議,并且歡迎中方參加利比亞重建。
但是,這并不能徹底消除利比亞重建過程中向西方國家傾斜的隱憂。難道中國只能“他人吃肉,我們喝湯”嗎?分析人士稱,中國并非束手無策,可以采取多種手段爭取公平公正。
“現在不是利比亞想叫誰來誰來,而是誰敢來誰有力量來。”武芳進一步解釋到,目前西方國家深受債務危機影響,國內經濟政治形勢也是一團亂麻,能為利比亞重建付出多少,還有待商榷。而中國目前有人有錢,正是利比亞重建所急需。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最近已經提出了對中國金融援助的期待。
另外,中國應該積極參與并推動利比亞重建“相關規則”的制定。雖然有傳言稱,利比亞新政權要依據各國對其支持程度給予不同回報,但是也有很多來自利比亞國內外,甚至包括西方國家內部的聲音呼吁公平公正公開招投標,幫助利比亞真正走上自由、民主、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