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期的《脊梁》里,我們刊發了一組關于“忠誠”的文字,編審時,有意從“散文苑”里挑出來,排在“脊梁頌”中,以示“忠誠”之分量!我們很想說一句:只有以“忠誠”支撐的脊梁,才堅挺,才無畏,才偉岸;才頂天立地,才氣貫長虹,才永恒千秋!
之所以這樣看重“忠誠”二字,是不是因為這兩個字在我們的社會里越來越縹緲了呢?
“人之初,性本善”,在時下被吵作得沸沸揚揚的“國學”里,祖師爺早早就道出了“忠誠”之本源。而打著弘揚“國學”之旗的各路“思想家”、“專家”們,以其“著書立說”漫天飛舞地編撰出了諸如“謀事玄機”、“處世絕學”、“成就霸業的十大權術”、“籠絡人心的十大錦囊”、“厚黑大全”、“狼道全集”等“人生絕活指南”,名曰啟迪心智,實則把人教唆得格外復雜、圓滑以至狡詐,在經世中學會各種手段,打扮出虛偽嘴臉,耍盡十八般武藝,八面玲瓏于人,左右縫源于事,“厚黑”得登峰造極!
不知道是這種文化誘導使“忠誠”沒有了位置,還是這社會上已經失卻了“忠誠”借文化來做一個歸納。“忠誠”本應是人之本性,是社會之靈魂,但現在顯然已成稀有空氣。
忠誠沒了,道德也就沒了。忠誠既對人也對事更對社會,既對自己也對別人更對集體,既對以往也對現實更對未來,不論時代、不論主義、不論真理,都與忠誠有關,生活中需要真誠,生命的價值里更缺不了忠誠。我們經常說忠于組織、忠于國家、忠于原則、忠于制度,作為一個民族先進政黨里的先進分子,最基本的概念就是忠于黨忠于人民。我們從忠誠中走來,我們在忠誠中成長、壯大。今天,我們呼喚和諧,要在和諧里重塑忠誠;我們累累打擊制假販假,要在憤怒里搶救忠誠;我們打開一扇扇思想的窗口,要讓忠誠從虛偽里突圍;我們不想再見大地的狼煙,只想讓陽光雨露忠誠一年四季的春種秋收……
也許這一組文字,能讓我們撿起一些回憶;
也許這一聲呼喚,能讓我們的心受到一次洗禮;
也許這本真而樸素的兩個字,能讓我們放飛一種曾經的美麗!
我們總是建筑橋梁和紐帶,我們總想手拉著手、肩靠著肩、心貼著心,我們總在用良心檢討社會,重塑社會,那么,我們就重新從“忠誠”兩個字開始吧,忠誠——不就是良心的具體表現嗎?
而文學,更應該堅守“忠誠”,因為文學的責任就是陶冶心靈,它和那些為人為事的“錦囊妙計”,不同道!那些東西啊,就像電腦里的“黑客”,把程序都給破壞了!
我們就用“忠誠”,來修補程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