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著名教育家斯維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一種用俏皮、含蓄、機智的方法,使人感到有趣可笑、意味深長、啟迪心智。在數學教學中巧妙地運用幽默,可使教師的講課變得風趣、詼諧、睿智,具有一定的藝術魅力;有助于學生去理解、接受和記憶新知識。本文談談在課堂教學中巧妙應用幽默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應用幽默,激發興趣
幽默的語言具有強烈的感召力。一位優秀的數學教師,要善于利用幽默,以便更好地誘發學生的激情,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如,一堂解三角形的課,教師作了這樣的開場白:“我的‘法力’無邊,能不過河測河寬,不上山測山高,不接近敵陣地而量敵我之間的距離。”[學生肅然]教師接著說:“我的‘法寶’是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我的法是數學方法。”[學生大笑]這時,教師將幾道解三角形的習題配上有趣的測量讓學生計算,盡管都是些枯燥復雜的數字計算,學生卻做得很來勁,情緒很高。
二、應用幽默,活躍氣氛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在良好的情緒狀態下,思路開闊,思維敏捷,解決問題迅速;而心境低沉和郁悶時,則思路阻塞,動作遲鈍,無創造性可言。教學幽默具有極強的情緒感染力,能有效地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人人精神愉快,個個情緒高漲。在這種愉快、歡樂的課堂氣氛中,學生不僅會受到老師情緒的感染,而且能使師生之間的交流暢通無阻,教師的才干、學識、教學技能很容易轉化為學生的智慧。課堂之所以是充滿生命活力的,就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富有個性的生命體。因此作為教師要勇于直面學生的非預設生成,積極地對待,冷靜地處理,把學生的這些非預設生成盡可能轉化成為自己教學服務的資源,化尷尬為精彩。那么,當意外發生時,特別是當學生回答你的問題答案離目標比較遠時,你又應如何應對呢?教師恰當運用幽默可以培養學生樂觀豁達的性格和積極進取的精神,“以新的眼光去看生活”,增強學生的幽默感并進而優化其非智力因素。一位教師在教學“用字母表示數”中,在討論“當a代表老師的年齡時,如果老師想長壽一點的話,a可以代表哪些數呀?”這一問題時,有學生喊:85歲、90歲等,這些都是比較合理的;可有一個學生大聲喊道:10000歲。很明顯,這個答案離實際太遠了。也許他是出于好心希望老師能健康長壽;也許他就是喜歡惡作劇,故意在課上給老師捅婁子。如何評價呢?是批評他惡作劇,明確指出他的答案是錯誤的,很明顯會破壞當時的氣氛,打擊他的自尊心,也許他就是希望老師健康長壽呢?那么肯定他的答案嗎?那明顯又是違背常理的,一句“哈哈哈哈,那老師不成了萬年老妖了嗎?”這樣,既維系了當時活躍的氣氛,又用幽默的語言含蓄的否定了這位同學的猜測,讓他明白常理,可謂一舉多得。又如在學習對稱圖形時,有學生提出“人不但是軸對稱圖形還是中心對稱圖形”。課堂上自然分成了兩派,有的同意這個觀點,有的持反對意見,形成了兩種對立觀點的沖突:這時,我風趣地說:“同學們,看來只好‘犧牲’我一個,明白一群人了,請大家注意看我。”我邊擺出做旋轉的架勢邊問:“如果我是中心對稱的,應該旋轉多少度?旋轉180度,我頭朝地了,怎么與自己重合啊?”夸張的動作,幽默的語言,令學生啞然失笑,解決了學生的認知沖突,也舒緩了課堂緊張的氣氛。
三、應用幽默,解決問題
一些煩人的數學題,在老師幽默、形象的講解中,會變得有趣、明白。如,一位教師在講授了“作已知線段a、b、c的第四比例項”的內容之后,給學生布置了一道已知線段a、b、c的數字都很大,求作第四比例項的作業題。講評時,一位學生問問題。他懂得如何作圖,卻因已知線段的數字太大,在那小小的作業本上“畫不下”而不知所措。面對這樣一個出乎意料的局面,這位教師給了一個“顧左右而言他”的答復,指著懸掛在墻上的中國地圖說:“請看,咱們的祖國幅員遼闊,面積達九百六十萬平方千米,但卻能夠把她描繪在這樣一張紙上!你說這是為什么?”那位學生恍然大悟,會心地笑了,激動地說:“啊,老師,我知道了!”這樣抓住問題的要害,利用流暢幽默而風趣的語言答疑,總比直接給出標準答案好得多吧!又如,一位教師給初一學生講“雞兔同籠”問題;“有頭45個,足116只,問雞兔各幾何?”同學們議論紛紛,不少學生面露難色。這時教師下令:“全體兔子立正!提起前面兩足。”[同學們大笑] 之后,教師說:“現在,兔子和雞的足數一樣了,上面有45個頭,下面有多少足呢?”學生齊答:“90只!”“少了多少只?”“26只!”這時學生恍然大悟,很快歡叫起來;“有13只兔子,32只雞!”這樣,通過教師巧妙的構思,風趣,幽默的講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解決了問題。
四、應用幽默,糾正錯誤
巧妙地運用幽默語言,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創設輕松愉快的教學情境,而且還能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強化意識。如講有理數的運算,學生往往不注意先確定符號,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幽默地說:“有理數的運算,先問一問你的得數,有沒有姓?若有,是姓正,還是姓負。”[學生笑聲]又如一位教師為了根治學生解題時犯 =a這類錯誤,他用了很多方法都無濟于事,最后借助幽默很輕松地解決了這一問題。要求學生解題時用絕對值過渡來保護,即 = |a|,并告訴學生要化簡 ,先讓a從“屋子”(根號 )里走到“院子”(絕對值||)里,至于如何出“院子”,這要看a的“本質”(正、負或零),體質健壯(a≥0)的直接出去;體質虛弱(a<0)的,必須戴上“一條圍巾”(負號“-”)以防感冒。[學生大笑]他們在笑聲中受到啟迪,從此,犯這類錯誤的學生大為減少。
幽默,無處不在,無處不有。只要我們善于發現幽默,善于運用幽默,就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當然,不是所有引人發笑的都是幽默,教學語言幽默應具有深刻智慧,能使學生在笑聲中領悟教師的語言所蘊含的豐富知識。然而,幽默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能為幽默而幽默。如果脫離教材的內容和實際需要,一味調笑逗樂,插科打諢,那只會給學生以粗俗輕薄油嘴滑舌之感。
(作者單位:四川省宣漢縣中小學教學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