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教學內容的開放性備受人們關注,試題的開放幅度之大更是有目共睹。使學生盡快地適應語文新課程學習已是擺在語文教師面前義不容辭的任務。責任如此重大的語文教師怎樣才能“不辱使命”呢?我認為做一名“開放型”的語文教師才是最佳選擇。什么是“開放型”的語文教師呢?簡單來說就是要博采眾家之長為我所用。具體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有學者的風度
學者的風度可以簡單地概括為:知識淵博、治學嚴謹、富于探索精神。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所知道的東西,就應當比他在課堂上要講的東西多十倍、多二十倍,以便能夠應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課堂上,能從大量的事實中挑選出最重要的來講。如果我知道的東西比我教給學生的東西多二十倍,那么我在課堂上的思想和語言就不知不覺地是針對學生而產生的……”“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的能手、藝術家和詩人。”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欄目,以其簡單而傳統的授課形式卻能吸引廣大電視觀眾的眼球。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每位授課老師都能將學者的風度推向了極致。他們用自己淵博的知識滿足了觀眾強烈的求知欲;他們用嚴謹的治學態度征服了觀眾的心;他們那富于探索的精神更是感染了觀眾。沒有學者的風度,于丹老師又怎能將《論語》講得那么妙趣橫生?假如我們教師一旦擁有學者的風度,那么我們的人格魅力將大大地提升。
其次,要有設計師的匠心
隨著教師專業化進程的加快和教育內涵的日趨豐富,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視野已拓展到人的生存、發展的方方面面,不斷創新是每一位設計師追求的目標,獨具匠心則是一位設計師立于不敗之地的法寶。一個墨守成規的設計師注定不會有多大的出息。語文教學作為一種創造性的勞動,沒有一成不變的經驗可以照搬,也需要語文教師擁有像設計師那樣的匠心。有了這種匠心,我們才能結合學生和教材的特點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才能不斷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才能讓學生少走彎路。教育教學專家的成長經歷證明,欲得科學教法,貴在因人制宜,因材施教,銳意改革,探索創新,升華為理,始得其法??茖W教法,貴在緊跟時代,獨辟蹊徑,自成特色,體現人類智慧,為學生提供人生理想、信仰與價值導向以及科學知識的探索路徑。缺少這種匠心,即使是學習他人的成功教學經驗,也可能鬧出“東施效顰”的笑話。
其三,要有演說家的激情
一個成功的演說家給人的印象總是滿懷激情,極富感召力。這一點是特別值得我們語文教師學習的。有人說,學生好比是一面鏡子,教師從學生的表情當中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足見教師的精神狀態對學生影響之大。試想,當我們以極度頹廢的狀態登上講臺的時候,學生又豈能以滿腔熱情來配合我們的教學活動!因此,我們要以樂觀的人生態度和演說家的激情去面對學生,感染學生,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
最后,還要有相聲演員的幽默
相聲是一門語言的藝術,幽默是一種智慧,而相聲演員的幽默更是飽含智慧,給人以美的享受,使人釋放了壓力,解除了疲勞,活躍了思維。如果我們在課堂教學當中能夠恰到好處地運用相聲演員的幽默,那么我們的課堂氣氛將更和諧,學生的熱情將更高漲,課堂教學也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記得多年前我曾聽過一位教授作報告,題目是《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思想》,其中在講到勾股定理的證明時,教授列舉了眾多的中國古代證明方法,使人感受到我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然后又列舉了一種特別晚才出現的更為簡單的方法,這種方法是美國人最先想出來的。當同學們正要發出贊嘆聲時,教授卻說:“美國人有什么了不起的!他還不是靠吃了我們中國人的奶才想出來的?!蓖瑢W們都忍俊不禁,在笑的同時也搞清了其中的緣由。真可謂是“寓教于樂”的經典。
總之,做一名開放型語文教師需要我們以謙虛的態度、開闊的胸懷來學習他人的優點,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面對新的挑戰而臨危不懼,得心應手,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效益。當今教學改革提倡開放型教學,學生思維活躍,見識廣博,什么奇怪的問題都可能提出來,不能光靠教師的所謂教學機智來處理,“對付學生”,需要的是語文教師的真才實學。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東縣洋口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