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課到深處就是情。我們要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努力做到一“聽”鐘情,“說”中動情,以“讀”悟情,用“寫”傳情,教會學生用心靈去感受別人的內心世界,使學生受到美的情感的熏陶,促使學生對生活對生命有自己的獨特感悟,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塑造語文的生命課堂。
【關鍵詞】情感教育 獨特感悟 生命課堂
從“知”到“識”到“悟”,既是語文學習的三個階段,也是語文學習的三個層次和境界。知是感知,是學習的起始;識是理解,是大腦中新舊知識相互作用的影響過程;悟是大腦把知識與主體的生命體驗和生活感受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過程,悟透徹才能夠“生長”出情感、力量和智慧。
如果只達到“知”和“識”的境界,就是一種假學習,學生所得到的僅僅是知識性信息。這些知識信息,既沒有色彩也沒有溫度,是死的知識;這樣的學習,即使博覽群書、學富五車,也只是飽讀“死書”的呆子一個。所以,現代課堂以人的發展為本,必須達“情”,觸動內心,方能悟出情感、力量和智慧。如果課堂不能做到以“情”相牽,達到情的深度,不管其真假學習,效率也會大打折扣。畢竟,師生間良好的情感,是課堂高效的重要保障,正所謂“親其師方信其道”。
初中階段,學生的性情以至人品具有極大的可塑性,如果語文教學中教師能入情入理,從聽、說、讀、寫各種渠道運用不同教學手段、方法引導學生追求真、善、美,摒棄假、惡、丑,進行有效的情感教育與培養,那么,學生就能不斷發展自己的健康情感,從而領悟生命的真諦。
一、一“聽”鐘情
“聽”是打開學生情感大門的最有效的渠道。語文教師充滿感情的朗讀、富于情感的講述,都能使學生在聽中受到情感的陶冶。而且新課標所選的語文教材都具有很強的感染力,為學生展現了豐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因此,語文課堂上教師的富有感染力的講解能使每位學生在聽的熔爐中錘煉情感,使學生在情感上與課文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大大促進學生對生命的感悟。
那么如何讓學生一“聽”鐘情呢?首先我們應該把自己的語言功底打扎實,通過生動、形象、幽默,富有情感的教學語言點燃學生心中的情感之火,把深奧的道理淺顯化,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創設一個寬松的有益于情感交流的教學氛圍。同時我們的語言還要具有激發性和感染力,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講究語言節奏的輕重緩急,語調的抑揚頓挫,語氣的豐富變化,并配合適當的體態語言。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加深學生對課文情感的理解,更好的將教師的情感、課文的情感傳染給學生,撥動學生的心弦,引起學生的感情共鳴,使學生與作者的感情相溝通。這樣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利于學生情感的發展。
其次,在備課的過程中,需要認真鉆研教材,細心揣摩和體會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來的真情實感。如教《背影》這篇課文時,我們先要自己能感受在特殊家庭條件下父親對兒子的摯愛,兒子對父親的愧疚、理解和深愛,才可能將潛藏在課文中的情傳給學生,從而感染學生,引出學生的情感。于漪老師說過“要使學生真正在思想品德、情操等方面受到陶冶,教師自己要進入角色,披文以入情”。上課時,我們要用自己的語言魅力去觸動學生平靜的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由衷的敬佩和學習之情,從而打開情感大門。
二、“說”中動情
“言為心聲,練語言實際上是練思想,練思路,練情操?!币虼?,我們既可以安排課前三分鐘的口語訓練,還可以充分利用教材開展演講、辯論等活動培養學生“說”的能力,從而打開學生的心靈之窗,讓學生說自己想說的話,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
要讓學生敢說且富有真情。要讓學生有話可說是學生敢說的關鍵。那如何讓學生有話可說呢?可根據學生關注的話題、與學生密切相關的生活、教材的要求,來規定說話的內容。如教《神舟五號航天員出征記》這篇課文時,我們可以根據教材的實際設計三次口語訓練:我是播音員——當好攝影師——學做小記者,讓學生在說的過程中去體驗當播音員的感受、體驗當攝影師的感受、體驗當小記者的感受。并且強調必須說出自己的感受,及對人對事自己獨特的看法;同時要重視朗讀技巧,在升華學生情感的基礎上巧妙地把育人和學習語文的基本能力完美結合。在說的過程中教師要把握好引導和調控的工作。
為鼓勵學生說出真情實感,積極參與,要對“說”的學生作出及時、恰當的評價。原則上教師的評價要以鼓勵為主,評價手段要多樣,可以采用口頭表揚,精神激勵;也可以采用物質獎勵。評價主體要有多元性,不但要有教師的評價,還要引導學生對學生進行評價,引導他們用賞識的眼光看待他人、用贊賞的角度評價他人,這樣就能保證學生自始至終興趣高漲,積極參與,敢想敢說了。
三、以“讀”悟情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弊x書對于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情感的重要性已眾所周知。學生要理解作品的內容,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進入文章的角色,與作者的感情融為一體,尤其需要認認真真地讀。只有通過讀,才能隨作者的感情脈搏一起跳動,從而生發出對生命的獨特感悟。
首先我們要成為學生情感朗讀過程的帶路人。拿到一篇新課文時,我們都要先認認真真地讀上幾遍,直到“其言皆出吾口,其情發自吾胸”。然后再充分考慮哪里可以通過情感朗讀來幫助學生理解,深化主題,哪里可能是學生情感朗讀的難點,如何來突破這個難點,增強學生情感朗讀的信心,提高學生情感朗讀的素養。
其次是要注重在誦讀中陶冶學生情感,激起學生內心的感情波瀾?!把詾樾穆暋薄_x入教材的都是古今中外的優秀作品,都是作者感情、思想的結晶。教師充滿激情的誦讀,引領學生浸潤其中,涵詠體味,會使人無形之中受到情感上的熏陶與感染,提高自己的欣賞和審美情趣。如讀罷《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我們要讓學生感悟到詩人舍己為人,心憂天下的高尚情懷;吟罷《天凈沙秋思》我們要讓學生感受到游子的思親的惆悵之情等等。當然我們在讀的過程中可以結合情景再現、情境體驗、背景穿插、烘托渲染等教學方法。這樣我們引領學生感知、體會、領悟,激勵學生表情達意,不僅能激起學生內心的感情波瀾,豐富學生的情感,使之與作者產生共鳴,進而領悟課文、發展學生的情感空間,陶冶學生的精神境界。
四、用“寫”傳情
葉老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苯虒W寫作,要從情感方面入手,引導學生寫有真情實感的文章。“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敝灰獙W生能從實際出發,用流暢、得體的語言,寫自己熟悉的東西,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作文就會生動、形象、感人。《課程標準》指出:“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弊魑慕虒W必須密切結合學生實際,了解其生活積累,挖掘其生活庫藏,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捕捉學生情感的火花,誘發學生情感的外射,從而使學生的情感在寫作中盡情地勃發。
作文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情可抒,我們可從三個方面加以引導:一是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在此過程中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二是以課文為范本進行寫作訓練。如學了《背影》一文,學生了解了樸素平實的語言同樣可以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學完后,我便引導學生結合家庭生活情況,圍繞父母這一中心人物,自擬題目,寫一篇作文。結果涌現了很多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達到了說真話抒真情的目的。三是要求學生堅持寫日記。日記可適時地捕捉學生情感的火花。學生可以在日記中盡情地抒發自己的喜怒哀樂,也便于我們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有時還可以給予適當的疏導,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情感。當然我們也可以進行有計劃的寫作訓練,如可以進行以“我們都在生命的現場”為主題的系列作文,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問題(如要不要讓座,該不該同情乞討者等)、關注身邊的同學、老師,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生命意識。
生活是有情的,源于生活的知識必然有情。有情的知識更動人,課到深處就是情。我們要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努力做到一“聽”鐘情,“說”中動情,以“讀”悟情,用“寫”傳情,教會學生用心靈去感受別人的內心世界,使學生受到美的情感的熏陶,促使學生對生活對生命有自己的獨特感悟,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塑造語文的生命課堂。
【參考文獻】
[1]《課程標準》.
[2]《李平老師講語文》.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洛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