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口語、結合教材、體態語言、創造氛圍等手段加強情感教育,這是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英語教學 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們對外界事物與內在意識之間發生聯系的切身體驗。現代生理學和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的學習活動,不僅依靠大腦皮層結構,而且是在情感的參與下進行的。可以說情感是教與學的橋梁,是師生間合作的紐帶,是教學的催化劑。
教學中,經常聽到學生抱怨,英語學習枯燥無味,不是背誦課文、單詞,就是做練習、默寫,十分令人頭疼。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在長期的教學中,以分數為主體,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很少顧及學生學習中的情感因素。英語學習是一種對語言的學習,它注重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交流。積極的情感有助于學生主動、積極地與他人交流,從而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而消極的情感則會對語言學習有不良影響。例如,害羞的學生總是避免與他人接觸,過度的焦慮會使學生不敢表達,從而喪失展現和發展自己語言機能的機會。對情感因素的培養和發展就是要培養和鼓勵學生積極情感的發展,克服或抑制消極情感。另一方面,英語并非母語,在缺乏有利的語言環境的情況下,學習起來會有很大的難度。進入初中以后,英語學習開始系統化,這使得英語學習的趣味性下降。因此,需要學生有更多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從而克服困難、堅持學習。尤其進入初二以后,隨著學習難度的增加,多數學生的成績會有所下降,此時學生會產生焦慮、沮喪等不良情感,久而久之會喪失對英語學習的信心和興趣。通過情感教育,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樹立學習的自信心,鍛煉其意志力。因此,情感教育在英語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情感教育如果運用不好,則起不到效果,甚至是事倍功半。那么,在平常的教學中,我們如何有效地運用情感教育呢?
一、用充滿激情的語言打動學生
情動于衷而溢于言。慷慨激昂的語言伴隨著智慧的火花,才能打動學生。否則平淡如水,干癟生硬,則會影響教學效果。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教師在上課之初,就是一句平淡的慣用上課模式語言:Boys and girls,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Unit 4. Now please open your books, let's see what can we learn from Unit 4.那么,不僅學生本身的積極性被打消,上課的效果也將大打折扣。但是,反之,如果教師一上課的語言是充滿激情的:Oh, my kids, first let me give you a test. Look at these photos. Tell me what they are doing. Let me see how clever you are. ... So this is what we are going to learn today. But I see you have already known something about them, so I think you are all Chinese Bill Gates.適時的比喻加表揚,一下子就能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激發他們的興趣。
二、用教材中的內容感染學生
教材與實際結合是老生常談了。上英語課時你只是照本宣科,不聯系實際,就難以做到內容與情感的結合,這樣的一節課勢必枯燥無味,學生會感到很煩。那么什么是結合實際呢?結合實際就是以教材為框架,以學生面臨的實際為內容,以教室為舞臺,使師生進入交際狀態。要善于找到內容的結合點。因此,要使學生覺得有趣,必須使英語這個刺激物不斷呈現出新異性。教師可以使用生動的教學設計和多樣的材料呈現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學生感覺到有趣的基礎上,通過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情景劇、游戲活動、情緒感染等),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去,讓其感受到英語的樂趣。例如:在初一Unit 3的詞匯教學中,主要是以職業名稱為主。在上課前,可提前布置給每個學生任務:通過展示這種職業的部分服裝/裝飾來讓其他同學猜測這份職業的名稱。上課時,清6名學生帶著他們的展示并排站在教室前面。教師先做引導:Oh, Liu Ming, you wear such a big high white hat on your head, so I think you are a cook. Am I right? 學生緊接著可以給出肯定或否定的答案。以此為準,邀請學生參與到猜測中。這樣,同學們既樂于學,又樂于展現自己,興趣盎然。書本知識又結合了實際,就達到了內容和情感相結合的效果。教師還可沖破課堂,讓學生運用所學的語言來表達社會上的事情,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內容與情感的結合,可以根據當時當地的情況,提出學生熟悉的人和事。
三、用豐富的體態語言感染學生
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都是教師講學生聽,即一言堂。學生沒有表達自己思想的余地。這樣的課堂就如死水一潭,毫無感情,更無生氣,這樣使得學生積極的思維和美好的向往消失殆盡,使學生變成了一部部只知道聽、記、學而不善于思考的“機器”。現代社會的發展,要求學生要會創新,會運用,會表達。因此,也就要求教師具有豐富的體態語言。有時候,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個微笑,都能讓學生感受到英語學習的魅力所在。例如,在講解枯燥的詞匯的時候,尤其可以多加運用體態語言。如push和pull這兩個詞,學生很容易搞混淆。這時候教師可以走到門邊,分別做推和拉的動作,一邊做一邊可造句:I'm pushing the door (推) now. But now I'm pulling it(拉). 根據這常用的動作,學生很容易就能夠記住這兩個詞。再如,在講解初一的Reading Two robbers時,由于是一個故事,教師可用簡單的語言加上動作、表情來演繹強盜們如何害怕地逃跑,逃跑過程中的緊張,被警察逮住后的垂頭喪氣等等。一節課下來,學生就能簡單地復述出大致的故事情節了。
四、創設激情奔放的課堂氛圍熏陶學生
中學生具有具體形象的思維特點。學習時往往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和具體的情節敘述上,不能完全透過事物的表面現象和通過歷史背景去理解課文的含義和中心。因此,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創造一個與課文內容相適應的課堂教學氛圍,融為一體。在學習野生動物這一單元時,首先可以就身邊的故事展開。例如選擇我們所熟悉的發生在鹽城的丹頂鶴的故事。配上丹頂鶴歌曲的旋律及相應的圖片,娓娓向學生到來。學生在這種氛圍中,仿佛身臨其境,更仿佛看到了歌曲中的小姑娘是如何奮不顧身去保護丹頂鶴的。接著再引申到其他野生動物的狀況中,就是水到渠成是事情了。不僅學習了新的知識,更讓學生充分理解到了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
重視情感教育,還需要幫助學生克服消極情感。消極情感會影響學生的認知活動,阻礙學生學習潛力的正常發揮,因此在培養積極情感的同時還要克服消極情感的影響。對于英語學習,過度焦慮有著很大的破壞作用,它使個體浪費很多精力去關注他的焦慮,從而使其效率較低。另一個消極的情感因素是抑制。抑制是為了保護自我而采取的回避和退縮行為。在英語學習中,學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會不可避免地產生各種問題,如果這些困難和問題并沒有被合理地對待和化解,而招來了批評和嘲諷,學生為了避免遭受到這些威脅就會產生抑制,從而保護自己的自尊心。抑制行為會使學生逃避英語學習。為幫助學生克服消極情感,首先,教師應該讓學生認識到消極情感是短暫的、可以避免的,使其焦慮維持在適當水平,并嘗試使用各種方法使學生保持放松;其次,給學生成功的機會,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采取一定的寬容度,而對學生的一點點進步和成功要及時給予有意義的獎勵或鼓勵,并對學生的學習進展做切合實際的評估。適時、適當的情感教育,不僅教給學生豐富的知識,而且培養其獲得知識的能力,使其成為一個個性完善、情感豐富的個體。這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也是當今素質教育的精神實質。
(作者單位:江蘇省興化市垛田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