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開展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優化課堂教學方式,改進教師教學行為,全面提高教師素質,加速教師專業成長,承德市教育局舉辦了2010~2011學年度新課程“同課異構”示范課活動。高二語文組10人受命去承德二中參加聽課活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組教師以“仰望全市努力尋找方向,反思自己,腳踏實地,集眾家于大成,形成學科特色”為宗旨,把握這次機會,真正學有所獲。
在承德二中,我們先后聽了市二中張香娜、灤平一中楊進兵、寬城一中王偉三位教師的示范課,他們所講的內容都是高中語文選修課本《古代詩歌散文》中的篇目《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三堂課的教授都是以新課標下的課程教學模式為宗旨,采用了以學生為主體、小組合作探究的新型授課方式。課后進行了研討講評活動,教研員和授課老師們共同探討教學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探討教學的藝術,交流彼此的經驗,共享成功的喜悅。多維的角度,迥異的風格,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華,這種多層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討,整體提升了教師的教學教研水平,提高了教學質量,也讓我們受益匪淺,收獲頗多!會后,我對“同課異構”的授課方式進行了深入研究探討,將感悟與心得訴諸文字,與同仁們進行交流。
“同課異構”是一種新課程背景下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師專業素質的全新教研方式。“同課異構”中的“課”是指教學內容,“構”是指教學設計。“同課異構”是指不同教師而對同一教材課題,根據學生實際,構建差異性教學策略,同伴參與課堂觀察,比較反思,共同提高的一種教研模式。其目的是不斷優化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它的實施關鍵在于“異構”,在教學和教研實踐中可以嘗試在以下幾個方面“異構”。
一、教學情境的創設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學情境的創設是導入新課、激發學生探索學習熱情的重要手段。按照新課程的理念,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接近學生的生活經驗等都是情境創設的切入點。例如《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宋代大文豪蘇軾的代表作,這首豪放詞氣勢恢宏、筆力遒勁,上課時不妨這樣創設情境導入:許多古人,每見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懷。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臨洞庭而憂蒼生,歐陽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們心為山動,情為水發,錦文華章噴薄而出,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元豐五年,漫步長江岸邊的蘇東坡,望著奔騰不息的長江水,看著歷經滄桑的赤壁古戰場,情難自己,于是把酒臨風,揮毫醉書,《念奴嬌赤壁懷古》誕生了,震爍千古。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詞,觀賞古人筆下的赤壁,聆聽古人心靈的獨白。而對同樣的教學內容,有的則設計成歌曲導入,放一曲《滾滾長江東逝水》,讓學生聆聽歌曲,感受大江東去的豪邁壯觀,并設計有效的提問引導學生進入詩詞鑒賞的世界。教學情境的創設要具有啟發意義,要產生憤悱的心理,使學生處于欲罷不能躍躍欲試的最佳學習狀態之中,只要是能達到這樣的教學效果,任何一種情境都是高效的教學情境。
二、教學手段和方法的運用
教師在落實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教學手段和方法的運用是否有效,是否用利于突出教學重點,是否突破教學難點等。任何一種教學手段和方法的應用都應服從服務于教學目標的達成。同樣是古詩的教學,有的老師選擇傳統的介紹背景材料、讀背理解古詩意思、演古詩表達的畫面形式就能較好地理解古詩的意境和詩意;而有的老師采用了聽音樂、看畫面,分小組討論的方法和手段達成教學目標。對此,只要有益于學生的,孰優孰劣也不過就是形式的不同而已,老師在“異構”的過程中尋找高效的教學方法,有助于自己的教學個性和風格的形成,有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
三、教學活動的設計
新課程強調學生自主參與教學活動,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觀念。教師要很好地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教學活動的設計尤為重要。活動的安排精彩與否,活動各環節是否有機結合,是否有利于讓學生學得更多些、更好些、更從容些?例如在講授現代文閱讀《朦朧的敬慕》時,我將目標定位為理清思路把握主旨;掌握方法,規范答題。課上我巧妙從結構入手,把握文章主旨,并在把握主旨這一環節進行交流研討,讓學生真正動起來,提出問題來,教師適時點撥,引到題目來,最終明確主旨。同時讓同學上黑板寫試題答案,暴露缺點不足,以便師生解疑。并在課堂上大膽增設質疑答疑環節,讓課堂真正成為解惑的地方。一堂課上得有生氣,有活力,內容拓寬了,主題突出了。這堂課的成功就在于將這課的知識點重構分解成幾個行之有效的教學活動并在教學中逐一落實;又按照課本要求根據學生喜愛的生活實際設計幾個教學活動,環環相扣,層層推進。這樣的活動都是能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在每一個活動中都能有所收獲和進步的,并使教學內容在這些活動中得到實現。
“同課異構”的教研方式正是基于幫助教師理解新教材、改變教學方式、形成個性風格的背景下產生的。“同課異構”是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學,有利于教學和研究的結合,能切實解決教學中的一些問題和困惑。“同課異構”用理論詮釋實踐,用案例解讀理論,有利于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同課異構”可以借鑒分享他人的成功案例,創造性地生成自己的案例,有利于傳承和創新的結合,更有利于教師在高起點上發展,“踩在巨人的肩膀上”,進而形成新的思想與風格。它為教師們的成長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學習和自我展示的平臺。其最主要的優勢就在于以多維的角度、迥異的風格、不同的教學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華,這種多層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討,整體提升了教師的教學教研水平,提升了教研團隊的整體素質,也提高了教學質量。“同課異構”是一種有效的教研策略,在當下校本教研中被廣泛使用。它尊重教師教學的差異和學生學習的差異,吻合了新課程創造性使用教材的理念,強調教師積極參與課堂觀察,增強比較意識,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同時它作為一種校本教研模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課堂教學是極具生命力和創造力的雙邊活動,更是一門藝術,“異構”有更多的內容有待探討,它要求教師精心研究教材,潛心鉆研教法和學法,以便彰顯教學個性,為集體研討提供很好的研究平臺。在校本教研的集體備課過程中,“同課異構”注重教師個人文化價值與課程文本理解的多元化,在教材把握和教學設計上強調“同中求異,異中求同”,促進了教師的主動參與意識。教研活動從注重結果轉變為注重過程,教師致力于創造性地用教材教,追尋個性化的教學思想與風格,操作性強,有利于教師把握新課程理念和課程標準,在“思想交換”中打開教師的教學思路,優化課堂教學。
英國劇作家蕭伯納說過“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后每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交換后每人有兩種思想”。“同課異構”實現了教師之間更深層次的對話,在對話中可以更好地開啟教學思維,頓悟教學靈感,創新課堂教學,使集體的智慧得以升華,使教師的個性得以張揚,使教師專業水平更快成長。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同課異構”打開了集體備課的新思路,使教學水平在比較中得到快速提升,使精神得到更大的解放,讓教學有了更多創造思路和提升空間,有利于促進教學的優質高效,真正創設同課異構,“異”出精彩課堂的最佳境界!
(作者單位:河北省承德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