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全球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世界上各個國家和地區(qū)之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而在各種競爭的過程中,對于人才的競爭是其中最核心的內容,面對社會發(fā)展對于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作為人才培養(yǎng)基地的教育機構也在此過程中做出了一系列的調整,其中在中小學廣泛開展新課程改革就是一個重要的舉措。本文就新課改下如何開展化學教學工作提出了幾點看法,希望廣大師生批評指正。
【關鍵詞】化學教學 新課改 教學理念
在新課改的影響之下,各個學科無論是在教學觀念、教學目標、教學模式還是教學手段等諸多方面都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化學學科作為初中階段的一門必修課程,它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素養(yǎng)為目標的一門學科,而在新課改的教育理念影響之下,我們的化學教學工作也發(fā)生了很多的變化。作為一名初中化學教師,我們應當如何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實施化學教學工作,踐行新的教育理念呢?
一、轉變教師觀念
教師和學生是化學教學活動中一對最重要的人際關系,我們要想改革化學教學工作,首先就要從改革師生關系入手。在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是一個不平等的關系,在這種教學過程中,教師處于絕對的中心地位,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方式、選擇什么樣的教學內容、確定什么樣的教學目標完全都是由教師說了算,學生只有一步步跟著教師的腳步來進行學習,主觀能動性得不到有效發(fā)揮。而在新課改的理念之下,我們倡導要打破這種不平等的師生關系,轉而用一種更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加以替代。這種師生關系的建立可以有效的發(fā)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潛能,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會一改往日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轉而用更加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學習活動,這樣,最終所取得的學習效果也不是被動學習狀態(tài)下所獲得的學習效果所能相提并論的。
二、重視探究式的學習方式
在傳統(tǒng)的化學教學中,教師更多地是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在這種教學方式之下,教師所選擇的教學內容往往是以考試作為指揮棒,一切都以掌握知識作為選擇教學內容的依據,而在探究式教學中,我們在選擇教學內容上往往是以提高學生綜合能力作為選擇標準。同時,在灌輸式教學中,教學的形式非常簡單,往往就是教師講學生聽,而在探究式教學中,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途徑展開學習活動,學習方式多種多樣。因此,相較于灌輸式教學,這種探究式的教學方式更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在如今的新課改中,倡導探究式的教學方式也是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
【案例一】我在給學生介紹“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時就沒有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而是利用了探究式教學法。在教學開始的時候,我并沒有像過去一樣首先給學生介紹二氧化碳實驗室制法的實驗原理,而是首先引導學生寫出之前學習過的以二氧化碳為生成物的化學反應,并對這些反應進行評價。并且,我也沒有直接給出制作二氧化碳的最佳藥品組合,而是引導學生采取實驗探究的方式去自己分析最佳的藥品組合。于是,在我的引導之下,學生分成了三個實驗小組,這三個小組分別用稀硫酸和大理石、稀鹽酸和大理石、稀鹽酸和碳酸鈉這三組實驗藥品進行實驗,待實驗結束以后得出了這樣的結論:第一組藥品稀硫酸和大理石反應后,在剛開始產生了一些氣泡之后隨后就開始減弱了,經過分析得出原因是因為反應生成微溶物覆蓋在了大理石表面,因此阻礙了反應的繼續(xù)進行,從而導致氣泡逐漸減小;第二組藥品稀鹽酸和大理石,發(fā)生反應以后有大量的氣泡產生,并且反應的速率適中,較容易控制;第三組藥品稀鹽酸和碳酸鈉在發(fā)生反應以后,在短時間內迅速產生大量的氣泡。由于這種反應的速率過快,因此在實驗過程中很難得到有效的控制。待到這些實驗的結論出來以后,不用我說,學生也清楚最佳的藥品組合是哪一對了。從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出,在很多情況下,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并不一定需要“一口一口親自喂”,而是要給學生充分的發(fā)揮空間,引導學生進行自由的探索,在探索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思維能力可以得到鍛煉,同時在探究的過程中還會不斷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實現(xiàn)創(chuàng)新。另外,這種強調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很顯然會更加受到學生歡迎,關于這一點從我上課時候學生的反應就可以看出來。因此,在新課改下適當地采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更加契合新課改下全新的教育理念。
三、重視生成性的教學資源的開發(fā)
在開展化學教學活動之前,教師都會結合著教學內容認真地做好備課工作,包括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資料等工作的準備,積極有效的備課可以使得我們的教學活動有條不紊地按照預定的教學目標前進。然而,教學活動本身是一種動態(tài)的過程,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一些意外狀況,當這些意外的狀況發(fā)生以后,教師不需要慌張,反而可以對這些意外生成的課程資源進行有效的開發(fā)。
【案例二】我在跟學生做“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的實驗時出現(xiàn)了意外狀況,進入集氣瓶的水略小于五分之一,這與我們預想的結論出現(xiàn)了偏差,這時候很多學生開始茫然起來,就在這時候,我開始引導學生對這種狀況進行了分析研究,最終得出了出現(xiàn)這種狀況的幾個原因:紅磷量不足、導管中沒有預先裝滿水、實驗裝置漏氣、集氣瓶的溫度沒有冷卻之前就打開止水夾。這樣,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研究找出了出現(xiàn)意外的原因,在這個過程中,小意外的出現(xiàn)不但沒有影響到正常的教學進度,反而令學生在探究失敗原因的過程中思路進一步打開了。
四、貼近生活,注意理論結合實際
化學是一門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大到各種化學工業(yè)生產,小到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食品、服裝等都涉及到大量的化學知識。而我們之所以開展化學學科的學習其最終的目的也是為了把所學習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各種實踐活動中來。為此,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促進化學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內容。例如,在學習煤和石油的時候,我就結合實際給學生介紹了大量的目前世界上各個國家研究新能源的狀況,而在學習了酸的通性和PH值等知識的時候,我就引導學生用PH試紙去測定家里的一些物品,如醋、肥皂、洗發(fā)水、純凈水等物質的PH值,通過這些理論結合實際的教學方法,不但可以讓學生意識到化學這門學科并沒有離我們那么遙遠,相反,它時刻圍繞在我們生活的周圍,從而激發(fā)起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并且在此過程中還能不斷提高學生把化學理論知識運用于實際的意識和技能。
五、把環(huán)保思想融入到化學教學中來
現(xiàn)如今,環(huán)保問題已經成為了全球最為熱門的話題之一,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我們現(xiàn)在的環(huán)境污染狀況已經嚴重到不容人們再繼續(xù)忽視的地步了。而化學這門學科也是與環(huán)保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學科,在新課改中,我們強調要把環(huán)保思想融入到化學教學活動中來,在新的化學教材中也涉及了大量關于酸雨、溫室效應、水污染、臭氧層的破壞等環(huán)境污染問題及其防治的內容,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從小培養(yǎng)較強的環(huán)保意識。除此以外,我在上化學實驗課的時候,也十分注意環(huán)保教育,像是嚴格控制實驗過程中的實驗藥品用量、妥善處理實驗生成物等,要讓學生在化學實驗的過程中親自踐行環(huán)境保護思想。
總之,在新課改思想的指導之下,目前的化學教學工作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而這個變化使得我們所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更加符合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因此,作為一名化學教師,我們要繼續(xù)推進新課改下的化學教學工作,不斷在工作的過程中踐行新課改中新的教育理念。
【參考文獻】
[1] 楊美玲. 新課標下初中化學教學初探[J]. 考試周刊,1998(47).
[2] 教育部. 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 郭龍社. 新課改下初中化學教學方法探究,新課程學習(下),2011(05).
(作者單位:江蘇省宜興市豐義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