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廣夏的覆滅
[When] 2001年8月5日
[Where] 天津
[Who] 李有強
[What] 中國股市從不缺乏概念,更不缺少丑聞。2000年,漲幅高居深滬兩市第二的個股是一個叫銀廣夏(000557.SZ)的上市公司,一年內就上漲440%。這家來自寧夏的企業以制造植物萃取產品為主業,其2000年主營業務收入達9.1億元,凈利潤4.18億元。但許多分析師則認為,如此好的業績卻并不符合常識。
所有的秘密都在天津。銀廣夏多次聲稱,其絕大部分銷售收入和利潤都由其子公司天津廣夏貢獻,其與一家德國公司簽訂了連續三年、每年20億元人民幣的巨額出口貿易。1999年,時任天津廣夏董事長的李有強憑此業績升任銀廣夏總裁。但真相很快被揭出—天津海關出具的證明稱,這家神奇的公司1999年出口480萬美元,2000年僅3萬美元,2001年上半年則無任何出口—神話就此坍塌。2001年8月5日,《財經》雜志在封面文章《銀廣夏陷阱》中直言,這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
[Why] 證監會事后認定,銀廣夏從1998年至2001年間累計虛增利潤7.7億元,其從原料購進到生產、銷售、出口等環節,偽造了全部單據和文件。這起臭名昭著的造假事件也直接導致中國當時最大的會計師事務所中天勤被吊銷執業資格并解體。最新消息是,ST廣夏已走到破產重組邊緣。今年8月1日,寧夏國資委擬由寧東鐵路重組該上市公司殼資源,但被債權人和出資人雙雙否決。
瘋狂的安利
[When] 1991年8月
[Where] 廣州
[Who] 鄭李錦芬
[What] 1990年,安利公司聯合創始人理查·狄維士(Rich DeVos)收到了一份大膽的報告,作者是時任安利香港總經理的鄭李錦芬,后者強烈建議安利應該進入大陸市場。這份報告引發了狄維士的強烈興趣,他決定到中國看一看。
1991年初,狄維士第一次訪華,如此巨大的市場空白讓他興奮不已。當年8月,安利即獲中國政府批準立項;1992年8月簽訂合同,投資1億美元在廣州建設廠房并于1995年正式開業。當年側身坐在“摩的”后座上進入廣州考察投資地點的鄭李錦芬遂成為拓荒大陸市場的不二人選。
但中國就此陷入一場幾近歇斯底里的傳銷風潮。1998年4月21日,國務院頒布文件,決定全面禁止一切形式的傳銷經營活動。安利首當其沖,其營業額從1997年的14億元急劇下降到1998年的3億元。
[Why] Forbes說,安利的成功無它:“它的秘密是,在一個沒有夢想的社會,推銷夢想。”但這一在美國市場行之有效的直銷模式卻在中國至今爭議不止。從1995年開業以來,安利在中國經歷“六停五改”,即6次停止招收營銷人員,5次調整業務模式。不過到去年,風波不斷的安利在華銷售額已近220億元人民幣,頭號功臣鄭李錦芬則在今年1月卸任中國公司董事長。她見證了中國商業社會如何逐步走向成熟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