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和中央銀行總喜歡靠些修修補補的政策手段復蘇經濟,這些只有短期效用的做法,成了全球經濟的痼疾
幾個月前,我一直都在喊“二次觸底今年夏天就要來了,隨后就是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我的觀點遭到了很多非議。當時主要反對意見有兩條:當時美國經濟一直都保持了不錯的復蘇勢頭,那時中國正在經歷通貨膨脹?,F在,股市跳水事件足以改變很多人的立場。
當前全球經濟有一個痼疾,政府和中央銀行總喜歡靠些修修補補的政策手段復蘇經濟,這些只有短期效用。而金融市場又會拿這些短期動向大做文章,硬說成長遠趨勢。因此,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場總是會超前繁榮,而一旦暫時的經濟復蘇到頭,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場就會跳水。估計這種小循環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我預計美聯儲到9月就會開始討論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或者換湯不換藥的替代品。這次不購買國債,美聯儲可能會買入其他風險資產,比如公司債券或者按揭證券。因為美國房市面臨巨大的存量壓力,不可能短期復蘇,而企業界因為擔心經濟增長前景,不敢增加現金投入,政府方面已經不敢繼續增加財政支出。到那時候,只有股市復蘇,才能造成財富效應,支撐整個國民經濟。坦率地講,要是股市繼續低迷下去,奧巴馬的總統任期也就只能有一屆。
我的上述言論,并不是提倡或者說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就該來,這么做是錯誤的。但是美聯儲已經犯了太多錯誤,再多犯一次,也不覺得有大礙。
歐洲央行如果不在主權債務市場阻擊投機者,歐洲就會不得安寧。當一個國家的負債水平像意大利那么高,投機者制造惡性循環就有機會得手。人人都相信國債收益率上升局面可以持續,這個國家就會破產。因為國債持有人可以根據市場預期來出售手里的國債,獲利機會讓投機者沒完沒了地發動投機攻勢。眼下歐盟的危機處理機制,沒有能力迅速重組意大利那么大規模的經濟體,穩定當前局勢唯一的辦法就是由歐洲央行出面來阻止投機。
現在德國已經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因為它擁有大量的經常賬戶盈余。德國的盈余就是意大利和西班牙的赤字,如果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經濟陷入衰退,德國還能置身事外嗎?歐洲央行必須改組,要擁有美聯儲那么大的權力才可以挽救時局。
現在,日本的整個經濟體系都已經成了災區,但是日元卻還在升值。日本政府和日本央行對此都不敢掉以輕心,他們最近也在采取措施干預。只有讓投機者吃個大虧,市場狀況才能有所改變。他們當前的做法,無異于開門揖盜。
中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是起點很高。經濟增長減速是喜是憂,要看討論問題的出發點。中西部各省的經濟還在集體高歌猛進,但增長全都是靠政府投資來拉動的。今年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FAI)增加的數量達到了名義GDP增長數額的87%,這可能會讓很多人不舒服,但是它的確清楚的反應了中國經濟增長對政府投資的依賴程度。
中央如何處理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也會對經濟造成短期和長遠的影響。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讓地方政府長教訓,當前會造成一些困難,但是有利于整個國家的長遠發展。假如中央政府為了幫助地方政府還貸,放松貨幣政策,只會給將來埋下更為嚴重的隱患。下屆政府可能就會面臨困難,而整個系統還是難以保全。
現在,全球經濟可能都在走向萎縮,這也是市場充斥著恐懼氣氛的原因。但是今年畢竟不是2008年,經濟下行的時候,各國政府還是可以采取一些權宜之計的。但所有這些補救,效果也都注定了難以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