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美國政府官員里的“中國通”,盡管可能也只是一知半解,美駐華大使的身份讓他們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和了解這個東方國度。中美恢復外交關系以來,共有9任外交官在中國留下足跡。拋開政績不言,這些金發碧眼的老美都在中國收獲了特殊的情感資本。
第九任
洪博培(Jon M. Huntsman, Jr.)
上任:2009年8月
洪博培曾在中國臺灣呆了兩年,不僅能講普通話,還熟悉閩南話。在任時,這位有點“另類”的外交官還不止一次踏著自己的“永久”牌自行車,風風火火地騎到中國外交部接受召見。這常常讓外交部門口的警衛困惑—如果他真的是美國大使,他為什么不乘坐那輛有外交牌照的凱迪拉克?洪博培自認為是非常少數的那種美國人之一;“從制動系統到剎車鈴,再到腳踏板,我都可以給你比較‘永久’和‘飛鴿’兩種自行車的不同。”
美國駐華大使館西側的東方東路上有一家成都小吃,這家小吃店是洪博培最喜歡的中國飯館之一。老板娘記得初次見到洪博培是一位客人沖她嚷嚷:“你們家發達啦!你知道那群外國人是誰嗎?他們都是美國大使館的,還有館長呢!”
早在1999年,洪博培夫婦就從中國江蘇省揚州市的社會福利院收養了一名孤兒,并取名為楊樂意(Gracie Mae)。洪博培說希望孩子長大以后做美國駐中國大使。
第六任
尚慕杰 (James Ralph Sasser)
上任:1996年2月
尚慕杰過去幾乎與中國無緣,出任駐華大使是“主動請纓”,克林頓總統給他打電話,問他有無興趣在政府任職,他回答說:如果出任駐中國大使,還可以考慮。中方接到美方通知尚慕杰任大使的時間是1995年5月31日,當時克林頓已宣布允許李登輝訪美,兩國關系十分緊張,中國政府一直拖到9月22日才答復美方同意這一任命。但尚慕杰被稱為“最不值得羨慕的大使”,在他任上發生美國軍機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使館事件,美國大使館被示威圍困。1999年7月1日,尚慕杰離任,為表示對中國的念念不忘,他特意將在華收養的一只土貓帶回國,結果兩天后就因踩到貓背而摔落樓梯,致左臂骨折,這只可憐的貓也以“尚慕杰貓”名噪一時。
第四任
李潔明 (James Roderick Lilley)
上任:1989年5月
李潔明1928年1月15日出生于中國青島,14歲才返回美國。父親福蘭克·沃爾德·利利是美國美孚石油公司駐華營銷代表。2004年,他出版了名為《中國通:亞洲冒險、間諜與外交生涯九十年》的回憶錄。李潔明在中央情報局駐老撾、東京、香港和臺灣的辦事機構工作。
李潔明駐臺期間,美臺關系最大的風波,是美方于1982年8月17日發表將逐年減少對臺軍售的聲明,即當時臺灣當局“外交部次長”錢復在回憶錄中所稱的“‘八一七公報’風暴”。錢復與李潔明代表雙方在第一線傳遞信息和表達各自立場,二人曾數度大動肝火地爭吵。
第二任
恒安石 (Arthur W. Hummel, Jr.)
上任:1981年9月
恒安石1920年出生在山西省汾陽縣,他父親叫恒慕義,他只能也姓“恒”。另外,他喜歡北宋時期銳意改革的宰相王安石,于是取名“恒安石”。恒安石是第一個擁有漢語姓名的美國駐華大使,也是第一個出生于中國的美國大使。
恒安石曾進行過抗日活動。1941年12月發生了“珍珠港事件”后,恒安石被日本人作為“敵國國民”加以拘留。在濰縣拘留所被關押一年多之后,在英國難友的安排策劃和中國人的協助下,于1944年5月成功逃出魔爪,加入了當地國民黨的一支抗日游擊隊“山東挺進軍第15縱隊”,在山東膠東地區的高密、昌邑一帶和膠濟鐵路沿線進行抗日活動。
第一任
伍德科特(Leonard Woodcock)
上任:1979年3月
伍德科克到北京任聯絡處主任前,已與前妻分居15年之久,尚未辦離婚手續。到北京后,他與在聯絡處內工作的護士姍倫相識,姍倫比伍德科克小20多歲,溫文爾雅,兩人情投意合,不到一年就互訂終身。伍德科克隨后回國與前妻辦理離婚手續。與姍倫的結婚慶宴,伍德科克還邀請了外交部及有關部門領導出席。
1980年美國大選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里根在競選中發表了一系列親臺灣、有損中美關系的言論。當年8月26日,伍德科克大使認為有必要表明美國政府的立場,就在北京舉行了一次記者招待會。他在會上點名批評里根的言論不當。1981年1月,里根總統剛上臺.伍德科克就被炒了“魷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