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尼神話的破滅,很可能意味著“日本制造”黯淡的未來
同為全球電子消費產品的巨頭,索尼卻無法擁有像蘋果那樣開心燦爛的笑臉。
就在蘋果的利潤和品牌價值無限飆升之際,索尼這家日本制造業昔日的偶像正遭遇糟糕時刻:2011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公司總營業額與去年同比下降10%,營收為275億日元,同比下降59%。盡管從2003年起,索尼就陷入虧損泥潭,但2010財年的業績,卻是16年來最慘的一次。
曾幾何時,索尼試圖通過裁員、縮減投資、削減虧損業務重振旗鼓,甚至學習蘋果公司加快其硬件、內容和網絡的整合策略。但抵抗不住命運車輪,目前索尼市值幾乎跌至2005年霍華德·斯金格(Howard Stringer)接任CEO時的一半。
當然,造成如此境遇除了索尼自身運營管理不當,也深受大環境拖累。自日本3月發生大地震及海嘯以來,多家日本科技制造企業面臨了停工的困境。日本東北部地震地區集中了汽車、半導體、石化等眾多重要產業,經濟規模占到了日本GDP的8%左右。
地震導致很多制造業下游供應商零部件供應短缺。索尼在震后曾關停了位于福島等地的8個工廠。有數據顯示,日本4月汽車出口額曾下降67%,創歷史紀錄。日本汽車制造商豐田近期發布的2011年上半年財報顯示,營運虧損1200萬日元。而日本中小企業倒閉數量在過去幾個月激增。
除了震后短期產業鏈問題,日本核電危機帶來的電力短缺成為日本制造乃至整體經濟的長遠難題。核反應堆干涸已經讓日本三大產業冠軍日立、三菱重工和東芝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他們也是主要核電技術供應商。
目前在東京地區,福島核電的運營者東京電力公司每天晚上都會發布第二天用電量的預報,并且在第二天早上根據天氣變化調整預報數據。一天當中,東京電力公司會每五分鐘更新用電量,圖標上顯示早上和下午用電量的穩步上升。
在東京印刷設備制造商Meiwa的車間,燈光昏暗,熱水和空調的使用被限制、削減。一名員工通過東京電力公司提供的軟件實施追蹤工廠用電情況,一旦用電量迫近工廠前一年用電最高峰值,紅色警示燈閃爍,員工就必須關停3個空調機組。盡管如此,電力短缺仍然造成了日本難以控制的生產持續下滑,這也影響到了工人的收入。據日本政府公布,因為受到限電措施影響,日本7月份工業產值預計增長僅為0.5%。
事實上,制造業困境只是將日本經濟的低迷進一步放大。2011年日本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預期已經被調低為零,目前日本政府的負債額已經高達了GDP的210%。在這種情況下,日元增值的勢頭仍然無法遏制,這將帶給日本制造企業出口無法承受的壓力。
據了解,本田正在考慮在海外建立替代性的生產基地,以減少受日元升值帶來的沖擊。在6月,索尼也擴大液晶電視海外代工的訂單量以降低制造成本。早前,索尼已經將在墨西哥等地液晶電視工廠90%的股份賣給了臺灣代工巨頭鴻海。
隨著技術快速發展,日本品牌的既有技術優勢#8202;正面臨競爭,而制造成本過高將造成日本產品出#8202;口更大的困難,從而導致銷量下滑。本田首席財務官池文#8202;彥表示:“引發惡性循環,結果自然是日本生產的消#8202;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