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歷
·中國第一個互聯網站“深圳之窗”及第一個BBS站“一網情深”創建者
·電子雜志平臺主流網創始人
·ParaEngine副總裁
◎關注領域
·移動互聯網、互聯網、通信
◎投資案例
·索樂游戲、飯否
iPhone開啟了智能機顛覆運營商話語權的時代, Android操作系統則加速了智能手機的大面積爆發,但在新興的移動互聯網領域被普遍認為將誕生一批成功創業公司的同時,投資者應該如何布局依然存有爭議。比如很多投資者將資金投向移動終端的應用,松禾資本投資總監張春暉對此就很謹慎,他認為那是一個競爭殘酷的市場。
松禾資本創立于2007年,受托管理資產超過40億元人民幣,投資超過13億元人民幣;受托管理企業超過50家,有14家企業成功退出。在移動互聯網領域,松禾資本的投資組合包括了A8音樂、國民技術、索樂游戲、飯否、樂蛙OS等。張春暉是中國最早一批接觸互聯網的人之一,也是第一個WEB網站的創建者,具有通信和互聯網行業豐富經驗,有過兩次創業經歷。他認為,自己的這些經歷能深入了解不同階段創業者的需求。
松禾資本同樣在移動互聯網產業鏈中進行布局。在本土Android操作系統和智能機的生態中,松禾資本正是看好其發展前景進行投資布局的一家聚焦于早期和成長期的投資機構。
最近,《環球企業家》就松禾資本在移動互聯網行業的投資邏輯和近期投資案例拜訪了張春暉。
移動互聯網帶來最大的改變是,此前的SP時代中,運營商控制了SP、控制了收費通道、控制了內容的發布方式。但是iPhone出來之后就改變了整個的態勢,它嚴重沖擊或者說顛覆了運營商在所謂移動互聯網里面的地位。內容不再受控制、收費不再受控制、用戶發展的方式不受控制、終端更不受控制,而倒過來運營商還得依靠iPhone,以智能機的體驗來幫自已爭取用戶,所以它顛覆了整個運營商在移動終端上的地位。這決定了這個產業鏈上不同環節的價值的重新評估。
但必須要認識到,iPhone也是一個很封閉的鏈條,它的終端、平臺以及它的收費通道全部都是它自己的。所以從投資的角度來看,你可能在iPhone上面投的是很多應用,實際上最后你還是受制于內容分發的渠道,就是蘋果公司的App Store。所以這個時候我們開始重點看Android這樣的開源操作系統。Android系統到目前為止所呈現的狀態已經非常開放了,而且大家都能在很開放的操作系統上面去封閉或者半封閉地建立自己的生態鏈。比如中興、華為、聯想、魅族等等都是終端自己生產,使用安卓的操作系統,自己去組織內容等。那就意味著在市場機會的出現:從硬件、操作系統、內容分發,到應用到開發者,到用戶,形成一個完整產業鏈。
那么在Android的產業鏈中該投什么?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是操作系統,無論是電腦時代,還是智能機時代,操作系統這塊歷來都是最重要的。
有的投資人會選擇投iPhone上的應用,這個也沒問題。但是投應用的,實際上競爭還是很殘酷。應用是層出不窮的,iPhone現在有30多萬個應用,能夠真正出名的也就是排行在前面的幾屏。
在手機操作系統上,松禾資本選擇投資樂蛙OS。我們也看過其他的團隊,但樂蛙是最適合的。樂蛙公司是今年4月份創建的,6月底完成了投資。如果從公司成立的時間和我們投資的時間來看,當然覺得這是很短的一個時間,但樂蛙的兩個創始人趙力和袁潛龍以前做山寨機硬件的時候,我們對他們已經很熟悉了。選擇他們是看中他們在這個行業里的經驗和技術團隊;他們對手機的理解以及行業經驗積累—手機拿在用戶手里的時候用得最多的是什么,什么樣的體驗,用戶最需要的是什么。他們對硬件熟悉,掌握了Android OS這個技術,可以把移動互聯網這個事情做好。
在談投資時我對樂蛙的看法與建議是:1,樂蛙本地化OS的定位非常好,一條路走到底就行,商業模式已經很清晰;2,樂蛙與點心、小米在團隊背景、市場定位上幾乎沒有重合點,市場將由小米、點心為代表的互聯網陣營、中興華為聯想等陣營以及樂蛙支持的山寨機陣營構成;3,融資講究節奏,不要浪費時間談太多VC。
松禾資本在移動互聯網上也有整個產業鏈的布局。除了手機操作系統外,在其他環節也有相應的投資和關注,與移動互聯網相關的項目超過11個,分布在產業鏈中的各個環節。
我對項目的判斷跟別人有點不一樣,因為我自己做過創業公司,所以我看項目跟其他投資人看項目一些要素的次序是不同的。可能很多投資人第一是看人,然后再看產品、看市場、看財務分析等等之類的。我是倒過來的,我第一是先看產品,而不管你是什么人,再牛或者再草根的人是次要的。我第一看你做的是什么產品,我要知道你的產品理念是什么、產品體驗是什么。當你告訴我是做了一個什么產品時,我心里已經對這個產品的市場有判斷。你做的這個事情有沒有前景,我心里是明白的,只是看你說的對不對。
Android領域我個人喜歡熟悉硬件的人。熟悉硬件平臺的團隊互聯網應用方面可能是短板,但是你的應用會有很多很多的合作機會,不需要自己去做,做好一個硬件平臺,做好通道就可以。但是你把基本的需求了解的非常透徹,用戶的消費需求、消費心理琢磨的很好,設計出來的產品也很好用,然后加上大量的應用的合作,這個整體的體驗就會很好。如果倒過來,所謂“云應用”體驗做得好,但是基礎硬件的東西還是有很多的技術門檻,如果我沒有辦法去把它支配好,那相對來講會有很多發展瓶頸。
現在有不同的陣營的團隊來做智能機的生態系統,一個是互聯網陣營,另一個是硬件起家的手機廠家/方案公司的陣營。個人來講我是傾向于從后者切入。目前這兩個陣營都在互相的向全產業鏈滲透,從現在開始算,可能就一年的時間,到明年年中,業界的布局就能成型。
另外,在進入的方向之外還有一個價格和市場定位的問題,手機的設計生產最終面對的用戶是消費層次在兩三千塊錢以上的,還是一千塊錢左右的,還是說五百塊錢左右的。面對的用戶是什么,你的競爭態勢就很明顯了。如果是兩三千塊錢以上的,那競爭對手可能就是蘋果。蘋果現在高端的手機是四五千元,未來iPhone 5還要出二三千元的簡版機。我們投樂蛙的時候抓住了一點,它是做中低端的,定位做千元雙卡雙待智能3G手機操作系統,目前國內山寨市場這塊是個空白。我認為千元手機是Android手機智能機的主力軍,目前買一千元左右手機的人群,就是未來Android手機的主力用戶群,而五百塊錢以下的這些手機的用戶群,可能還繼續是傳統山寨機的用戶,他們更換到一兩千塊錢手機的機會不是很大,他們也不會經常去換手機。
我對Android手機的看法是,它沒那么神秘,它就是為山寨而生的,它就是千元大眾手機,如果它賣到二三千,用戶還不如去買個iPhone 5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