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8日,本刊接待了來自印度世界合作與文化關系聯合會代表團的一行7位印度友人。雙方進行了愉快的會見與座談。
本刊總編輯應金泉向客人表示歡迎,并介紹了《文化交流》雜志的概況。他說,浙江,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山川秀美,文化底蘊深厚。在這塊人文薈萃、友好交流頻繁的土地上,才能誕生這本發行到150多個國家和地區,走過26年歷史的中英文對照月刊。雜志注重宣傳國內外的優秀文化和獨特民俗,希望印度朋友積極為我們推薦當地的鮮活素材,以豐富雜志的內容、拓寬讀者的眼界。同時,也歡迎印度友人為本刊撰稿,寫寫在中國的見聞和感受。
印方代表團團長說:“這次我們專程來到文化交流期刊社,是因為看到了貴刊今年第5期刊發的《中印交流史上的一縷風雅》一文,介紹了泰戈爾應孫中山之邀訪華的一段佳話,貴刊發表的文章可讀性強,圖文并茂,表達了我們對這位在印度國內享有極高聲譽的老詩人的崇敬之情。所以我們非常樂意與貴刊優秀的采編人員進行交流。”今年是泰戈爾誕辰150周年,近日西湖美術館和浙江博物館等文化場所紛紛舉行泰戈爾藝術展,追思這位偉大的詩人;而文章中另一位主角——徐志摩,也是浙江海寧人。此外,本刊還曾經刊發過《泰戈爾唯一的中國學生》一文,敘寫浙江蕭山人、泰戈爾唯一的中國學生魏風江生平。所以,泰戈爾對于座談雙方來說,都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說到這一話題時,就觸到了共同的興奮點,交流異常融洽熱烈。
座談中,本刊副社長何一楓援引了泰戈爾《飛鳥集》里的一句詩:“有一次,我們夢見大家都是不相識的。 我們醒了,卻知道我們原是相親相愛的。”他說,這句詩在中學時代就已讀過,至今印象深刻,用在今天的座談中,也十分合適。去年是中印建交60周年,而今年又是中印政府既定的交流年。雙方政府共同發表的聯合公報上要求,要促進雙邊文化的進一步交流。本刊刊發的《中印交流史上的一縷風雅》一文,正是踐行我們國家和印度文化交流的實際工作。
何一楓副社長還深情地回憶起18年前的往事:1993年,印度國大黨主席、印度前總理拉·甘地的夫人索尼婭·甘地出訪杭州西湖時,自己參與接待工作,索尼婭·甘地夫人平易近人和美麗睿智的風貌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他并拿出老照片與大家分享,引發了印度友人們的共鳴。
最后,雙方互贈了禮物,并約定保持郵件和書信聯系,及時相互傳送中印友好往來的信息,并尋找合適的機會再次見面、重敘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