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時季,無錫靈山大佛景區迎來了一批又一批中外游客。這里正成為江南人氣最旺的旅游熱點之一。
靈山大佛景區位于無錫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內,占地面積約30公頃。群山環抱,環境清幽。靈山大佛巍然屹立,氣勢雄偉壯觀。靈山勝境距無錫市區17公里,有旅游專線公路相通,交通十分便利。近來開通的高速游艇將靈山勝境與黿頭渚、三國城、水滸城等新老景點在15分鐘內聯成一體,并有游船與蘇州、杭州、湖州聯通,環太湖一帶從此形成更加緊密的旅游板塊。兩年前,靈山景區掀開神秘面紗,迎來出席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的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高僧。
美輪美奐的靈山梵宮
靈山梵宮坐落于煙波浩淼的太湖之濱、鐘靈毓秀的靈山腳下,建筑氣勢恢弘,布局莊嚴和諧,總建筑面積達7萬余平方米。靈山梵宮的建筑形式突破傳統模式,以石材等堅固耐久材料為主,大量運用高大的廊柱、大跨度的梁柱、高聳的穹頂、超大面積的廳堂等,既體現佛教的博大精深與崇高,又將傳統文化元素與鮮明時代特征相融合。
梵宮內部各建筑空間獨立且互相貫通,由門廳、廊廳、塔廳、圣壇、三傳會議廳、千人宴會廳等組成。精雕細琢的東陽木雕、敦煌技師的手工壁畫、光彩奪目的琉璃巨制、精致典雅的甌塑浮雕、技藝精湛的揚州漆器、壯麗大氣的油畫組圖、古雅精巧的景泰藍須彌燈、精美的景德鎮青花斗彩缸……這些匯集眾多文化與藝術瑰寶的珍品遍布靈山梵宮的各個區域,將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演繹得淋漓盡致,令人目不暇接、回味無窮。
除了西方的油畫壁畫,廊廳中還有中國傳統的木雕壁畫和刻漆壁畫。《凈》《信》《孝》《和》巨幅木雕壁畫,是梵宮木雕壁畫的代表作。東陽木雕由浙江東陽木雕陸光正大師率領優秀木雕技師團隊精雕細刻而成,用金絲楠木以及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征吉祥的圖案、花紋,詮釋了清凈、信仰、孝道與和諧,強調“佛在人間”、“要學佛,先學做人”。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是刻漆壁畫中的經典。這幅巨型書法壁畫,其文本來自奉旨譯經的唐玄奘,其篆書來自清代大書法家鄧石如刻于揚州大明寺的石碑拓本,其工藝來自純手工的刻漆貼真金,此技藝為揚州獨有。
廊廳的盡頭,就是靈山梵宮的鎮宮之寶,100平方米的琉璃壁畫《華藏世界》。它描繪了如來佛在華藏世界宣揚妙法的一場勝會,用皇家工藝“花絲鑲嵌”而成的壁畫,璀璨瑰麗。這幅創下世界琉璃藝術之最的壁畫《華藏世界》,以琉璃為主材質,配有大量珍貴的貓眼石、翡翠、岫玉、珊瑚、黃金、水晶,經特殊工藝,熔鑄為火焰、群山、海洋、祥云、蓮花、動物、植物、佛殿、菩薩等形象,構成美麗莊嚴的理想圖景。圖景中,主佛的肌膚全部貼用真金,手工打造。整幅作品,共用了15公斤黃金、500公斤白銀,鑲嵌了超過12萬件珠寶,令駐足觀賞者驚嘆不已。出席世界佛教論壇的中外高僧體悟到的不是奢侈之驚,而是圓滿之嘆,認為那是大好的圓滿世界。
妙音堂是中國最大的室內圓形劇場,千余蒲團安放于場內。尋一個蒲團坐下,仰望穹頂,層層疊疊的蓮花瓣,波浪般從最頂端的圓鏡向外蕩漾。悠遠的鐘聲響起,妙曼的蓮花光芒四射,梵語的歌曲全場飄揚……作為中國首座超大型旋轉舞臺,妙音堂開創了以觀眾為中心的觀演模式,可以容納2000名與會嘉賓靜坐場中央,周邊是可以270度開合的立體舞臺。
站在靈山梵宮正門,向太湖之南眺望,依次分布著梵宮廣場、香水海、銀鈴白塔、五印壇城等佛教文化景觀建筑。
梵宮廣場,肅穆莊嚴。銀鈴白塔是典型的南傳佛教建筑,一個主塔,八個子塔,塔頂有純銀制作的風鈴桿,一陣秋風吹過,佛教中象征驚覺、歡喜的風鈴聲輕輕響起。
五印壇城,一座屹立于圓形平臺的六層建筑,四周環水,主持建造的是藏傳佛教的能工巧匠,建筑藝術遵循的也是藏傳佛教的義理。
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南傳佛教的建筑藝術交相輝映,盡顯“和諧世界,眾緣和合”的和美理念。
靈山大佛比樂山大佛
還高17米
靈山大佛采用青銅材料鑄造。大佛的鑄造是一項大規模、高難度的工程,由南京晨光集團承建此項工程。南京晨光集團曾在建造香港天壇大佛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大佛的建筑結構設計由設計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而聞名天下的華東建筑設計院承擔。大佛藝術造型由南京藝術家吳顯林負責雕塑設計。靈山大佛鑄銅約700噸,銅板面積達9000多平方米。靈山大佛比四川樂山大佛還要高17米,由1560塊銅壁板拼裝焊接而成。在大佛的建造過程中,運用了現代高新科技,如先進的抗風、防震、避雷等技術,其中避雷針就被巧妙地藏在大佛的發髻里。靈山大佛能抵御14級臺風和8級地震的侵襲。由于使用了特型銅壁板和先進的技術,大佛的外形達到“天衣無縫”的程度。
由于靈山大佛奇高,瞻仰或照相時都必須保持一定的距離,方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在大佛基座的裙房里,特地設置兩臺電梯,專門送信眾和游客登上蓮花座,走到大佛腳前撫摸佛腳,并稱之為抱佛腳。這時,人們會發現自己的身高與大佛的大腳趾的高度差不多,從而進一步體會到靈山大佛的宏偉巨大。這可是親近大佛、祈福禱安的方式,民眾認為它能給自己帶來平安吉祥、福壽康樂。
“天下第一掌”與
九龍灌浴廣場
“天下第一掌”位于佛手廣場行道的左側,是按靈山大佛右手復制,且形狀大小完全一樣的銅質手掌。它的總高度為11.7米,寬5.5米,手指直徑1米,總重量13噸,掌心的千輻輪,直徑達2米。
“天下第一掌”是靈山景區香火最旺的景點之一。當初設置這只手掌,一方面是為了讓游客、香客更直觀地感受88米靈山大佛的宏偉,另一方面是由于靈山大佛太高太大,使游客難以親近,所以將右手獨立鑄造,供大家觀瞻、撫摸。在靈山,有“摸佛手有福氣,摸佛腳有靈氣”的說法。這是因為這只右手的印相是“施無畏印”,佛教的說法是寓意除卻眾生痛苦,撫慰眾生心靈。
從杏壇廣場往上,攀218級登云道,可看六角古井,觀七級浮雕,于大佛基座游覽靈山佛教文化博覽館。這個博覽館以佛教文化藝術為展覽主線,充分展示博大精深的佛教義理和中華傳統文化。
從大佛足部步行而下,可參觀靈山萬佛殿,里面供奉著近萬尊靈山大佛之真身小佛像。
在九龍灌浴廣場,我們可以看到一朵偌大的含苞待放的荷花由4個威武的大力士托起,底部襯托著白色的圓形大理石水池,九條飛龍和八個形態各異的供養人環繞著巨大的水池。廣場的建筑風格大氣而別致,水幕的朦朧、九龍的騰躍、荷花的開合、佛像的莊嚴,組合成讓人飄飄欲仙的人間仙境。當《佛之誕》音樂奏響時,巨大的六片蓮花瓣徐徐綻開,這時,九龍口中一齊噴射出數十米高的水柱,為太子佛像沐浴。頃刻間,廣場四方鼓樂齊鳴,噴泉百態千姿。太子佛像則在巨幅水幕中順時針環繞一周,象征著“花開見佛”“佛光普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