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張張殘疾人運動員在賽場上奮勇拼搏的照片、一幅幅展示浙江大地優美風情的畫面,一束束色彩斑斕沖天的禮花,一陣陣充滿江南情調的音樂,一個個精彩無限的文藝節目,把3萬多名觀眾帶進了一個如詩如夢的氛圍之中。2011年10月11日晚,第八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開幕式和文藝表演,在雄偉的杭州黃龍體育中心隆重舉行。
“生命陽光”得到完美詮釋
晚上8時正,祝福的鐘聲在浙江11個市同時敲響,隨著中央電視臺著名節目主持人朱軍、寧辛響亮報出五、四、三、二、一的倒計時聲,第八屆全國殘運會開幕式在一片悅耳的江南樂曲聲中拉開了序幕——《錢江大潮》。首先是黃龍體育場東看臺上一塊240米長、面積為4000多平方米的LED巨型屏幕背景板上,出現了波濤翻滾、氣勢磅礴的錢江大潮和浙江各市關愛殘疾人的動人畫面。
“輕輕地捧起心中敞亮的天地,留住所有思念……”青年歌手祖木來提與“美伶男生”組合唱起《國旗》這首歌時,在多位世界殘奧會冠軍和剛剛當選第三屆全國道德模范的“最美媽媽”吳菊萍等人護送下,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被送到8名升旗手的手中,在雄壯的《國歌》聲中,冉冉升到旗桿的頂端。
接著在升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和第八屆全國殘運會會旗時,臺灣“美女歌手”許茹蕓與殘疾人歌手李琛合唱了本屆殘運會會歌《我們都一樣》:“大地上花兒都一樣/一樣的沐浴陽光/一樣的快樂綻放/天空中鳥兒都一樣/一樣的張開翅膀/一樣的自由歌唱/我們的愿望都一樣/一樣的春暖花開/一樣的茁壯成長/我們的信念都一樣/一樣的超越自己/一樣的追逐夢想……”這首會歌唱出了對殘疾人的人文關愛。
第八屆全國殘運會開幕儀式結束后,題為《生命·感動》的文藝演出便開始了。這屆全國殘運會的主題為“生命陽光,情滿浙江”。
為體現這一主題的精神,導演組將文藝演出分成《西湖之雨》《彩蝶之夢》《生命之光》3個篇章,自始至終體現“生命陽光”這一基調。
只見在黃龍體育場的中間,搭建了一座可移動、旋轉、升降的“夢之翼”主舞臺。能360度旋轉,還可以變成一座橋、一段長堤,或者是展開的雙翼。“橋”的舞臺讓人聯想翩翩。觀眾們在說,這就是西湖斷橋美景的再現——斷橋不斷,情思永恒。
在文藝演出的開篇《西湖之雨》中,著名節目主持人楊瀾與杭州盲童相金伶站在橋形舞臺上,進行了一段看愛心火炬傳遞的精彩對話:“小金伶,你是通過什么看到‘愛心火炬’的傳遞的?”“我的手就是眼睛,可以通過手‘看到’那‘愛心火炬’的傳遞。”最后小金伶坐著月亮船升上希望的空中。接著是云南一位殘疾人游泳冠軍和著名教練訴說用自強不息精神和熾熱的愛心共同走向成功的風雨歷程,突出只要獻出愛心、堅持夢想,殘疾人就能獲得成功,就能展現出生命的陽光。
接著,在第二篇章《彩蝶之夢》中,由殘疾人游泳運動員、2010年“中國達人秀”冠軍劉偉和香港著名歌手陳奕迅搭檔,深情演唱了一首節奏明快、體現生命激情的原創歌曲《感動》。更讓人感動的是,劉偉 10歲時因觸電意外失去雙臂,12歲學習游泳,14歲獲得全國游泳冠軍,16歲學習打字,19歲自學鋼琴,僅用一年即可彈奏出相當于手彈鋼琴業余4級水平的鋼琴曲。在這次表演前他腳還受了傷,但他仍用帶傷的9個半腳趾在鋼琴鍵上彈奏出美妙的旋律。那悠揚曼妙的琴聲,穿越時空,流進全場觀眾的心中。
在第三篇章《生命之光》中,10個浙江愛心家庭的代表和10位臺灣“愛心媽媽”走進了體育場,她們熱心關愛殘疾人的行為贏得全場觀眾熱烈的掌聲。姜馨田這位殘奧會圣火采集中美麗的聾啞少女,用自己生動的手語和親切的微笑,為殘疾人運動員們加油鼓勁。而失去雙腳的金晶于2008年北京奧運圣火在巴黎傳遞時,用殘弱的身軀捍衛著國家尊嚴,她是守護“祥云”的天使。她倆與楊瀾的對話,不時激起熱烈的掌聲。
“把你的手放到我的手上,我觸摸到了堅強,每次跌倒每次歌唱,生命總迸發出光芒……”著名歌唱演員毛阿敏以她那頗具震撼力的歌喉,與盲人歌手楊海濤、蔣國祥、史江月合作演唱了《把你的手放在我的手上》,征服了現場的3萬多名觀眾。
運動會點火儀式始終是人們最關注的一個焦點。
孫長亭是我國頗具傳奇色彩的殘疾運動員。一只腳裝著假肢的孫長亭在空中繩索的扶助下開始在高達84米(相當于20層高樓)的“生命跑道”上“飛檐走壁”。當孫長亭攀登至70米高處時,因體力下降出現了略微停頓,全場觀眾開始高呼“加油!加油!”最終他頑強地攀上了塔頂。此刻,北塔頂端神秘地伸出一只浙江人創意設計、造型獨特、且有20米左右高的“大鐵手”,孫長亭用“愛心圣火”將主火炬“嘩”的一聲點燃了!如此高的主火炬塔,如此有創意的點火方式,殘疾運動員如此頑強并讓人欽佩的點火舉動,在國內甚至國際運動會上都是非常罕見的。開幕式總導演邢時苗這樣評說:“殘疾人盡管有殘缺,但他們像古希臘的神——普羅米修斯,一只擎天巨手象征著堅韌不拔,托起希望。”
“情滿浙江”注入了浙江
文化元素
“情滿浙江”是對人文浙江的又一詮釋,寓意浙江人民對殘疾人事業充滿激情、熱情和親情,力爭把第八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辦成弘揚樂觀向上、自強不息、勵志奮進的殘疾人體育盛會;辦成彰顯平等、參與、超越、融合、共享理念的人文盛會;辦成展示改革開放成果,富有時代特征、浙江特色、浙江文化的全面詮釋。
作為承辦全國第八屆殘運會的東道主,浙江在開幕式和文藝表演中注入了大量的浙江的真情和文化元素。
第八屆全國殘運會會徽的整體圖案形似一名乘著輪椅飛奔的運動員,同時巧妙融合了之江潮涌和數字“8”,體現“生生不息,勇立潮頭”的設計主題。本屆殘運會的吉祥物取名“悅悅”,以杭州市花桂花為原型而設計,體現了主會場杭州的地域特色和城市文化底蘊。
這次全國殘運會的“愛心圣火”是在嘉興南湖“紅船”上采集的,并經過全省各地幾個月的愛心傳遞后,才傳到主會場。這也體現了南湖的“紅色文化“和浙江5400萬人民的一片愛心。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殘運會的總導演邢時苗是浙江溫州人,總撰稿朱海是浙江杭州人,他們已多次在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等大型文體晚會上合作,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對受益和熟悉家鄉文化的他倆來說,這次開幕式把浙江文化的魅力發揮到了極致。
按照大型運動會開幕式晚會的慣例,在開幕式正式開始前,都會有一組文藝節目表演暖場,就相當于演戲前的擂鼓鬧臺。邢時苗等導演有意在本屆全國殘運會開幕式前的文藝表演中安排了浙江民間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表演節目。通過這些極具浙江地域特色的表演,充分展示浙江省深厚的人文底蘊,努力彰顯浙江人民創業創新的拼搏精神,全面體現“平等、參與、自強、共進”的全國殘運會宗旨。
暖場節目主題為《同在藍天下》,分為“陽光”“生命”“夢想”3個板塊,來自浙江省各地的25支表演隊伍1000多人,參加19個大型非遺節目的表演,時間為1個小時。中國是“龍”的故鄉,中國人自稱為“龍的傳人”,巧的是這次殘運會主會場就設在杭州黃龍洞附近的黃龍體育中心,所以導演們就讓“龍”作為暖場的主角:其中有東陽、浦江等地的“板凳龍”,還有來自長興的“百葉龍”,以及奉化的“布龍”等,都是浙江土生土長的“藝術龍”,這些“巨龍”曾多次“飛”出國門,經常載譽而歸。這次群龍相聚,也是浙江歷史上的第一次。而“龍”也是貫穿開幕式前表演的一條主線,表演尾聲《中國龍》更是全體演員齊上陣,“群龍”翻騰,讓觀眾大飽眼福。來自玉環坎門燈塔社區的鰲龍魚燈舞表演隊,成員全部是燈塔社區的普通群眾,有漁民、個體戶、企業老板、學生等,年紀最大的50多歲,年紀最小的16歲,表演時大家像鰲龍一樣活蹦亂跳。他們深為浙江有這么悠久、豐富的民間藝術而感到自豪,盡全力讓表演圓滿成功,向全國人民展示了浙江人的豪邁氣概。此外,還有永康的“十八蝴蝶”、麗水畬族的“穩凳”表演以及“海寧花燈”、“青田魚燈”等也一一上場表演。這次全國殘運會的暖場文藝表演,無論是規模還是人數和觀賞性,都可以與北京殘奧會的暖場表演相媲美。
在文藝表演的序幕《潮起錢江》中,導演借助聲光電(包括3D和激光)手段打造出了錢江大潮的壯美景觀:那奔騰不息的錢江浪潮、向人猛撲過來的氣勢,標志著浙江人敢當弄潮兒的氣概;浙江是海洋大省,浙江人敢下五洋捕魚、敢下海底采礦的堅毅意志,特別是建設海洋大省、海洋強省的精神和悠久的海洋文化,也在節目中得到體現。
浙江文化除了剛的一面,還有纖細柔美的另一面。開幕式文藝表演的第一篇章《西湖之雨》,隨著“夢之翼”主舞臺出現了楊柳、小亭的西湖場景,浙江青年歌手周旋演唱了《西湖》名曲,每一句歌詞都呈現了西湖的優美山水、人間天堂的秀麗景色。還有來自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浙江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和浙江中醫藥大學的1012名大學生,經過好幾個月的艱苦訓練,承擔了時長10分鐘的“西湖之雨”團體操表演,當紛紛揚揚的雨珠掛在西湖綢傘上,紅色、紫色、綠色的綢傘從四面八方匯聚舞臺,組成一幅人間天堂的美景。年輕的學子用他們的表演詮釋了西湖的特色文化。同樣在第二篇章《彩蝶之夢》中,由浙江警察學院、紹興市藝術學校及塔溝武術學校的數千名學生表演的大型團體操,讓彩蝶在地上、在空中翩翩飛舞,用現代藝術手法,展示了浙江的燦爛歷史文化,不由得讓人聯想起許仙和白娘子斷橋相會、梁山伯與祝英臺化蝶成雙的愛情故事。
“一樣的生生不息,一樣的青春飛揚……一樣的拼搏路上,一樣的擁抱輝煌……”
在八屆殘運會上處處閃耀著生命之美、陽光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