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市、縣尺度上,采用變異系數、基尼系數和錫爾系數等指數,選取人口、GDP和人均GDP三項指標,分析1990-2007年湖北省經濟差異狀況。結果表明:在不同尺度上湖北省經濟差異狀況不同,在縣尺度上比在市尺度上明顯,即不同空間尺度的選擇對湖北省經濟差異研究有影響。錫爾系數分解的結果表明:市際差異對湖北省經濟差異影響一直較縣際差異明顯,是湖北省經濟差異的主要影響因素。
[關鍵詞] 湖北省 經濟差異 空間尺度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湖北省經濟以較高的姿態向前發展,作為中部地區的龍頭老大,其在全國經濟發展中也占有一席之地。湖北省經濟發展也以成為眾多學者所關注的重點。關于湖北省經濟發展的文獻已有很多,學者們對湖北省經濟的研究多側重于定性分析,如湖北省經濟發展的影響因素分析及促進湖北省經濟發展的對策探討等。
湖北省經濟發展成績顯著,但內部也存在經濟差異以及經濟發展不平衡等現象,是值得學者們重視并進行深入研究的。對于區域經濟差異的研究方法等已趨于成熟,近年,學者們又轉換視角開始從空間尺度關注區域經濟差異狀況,這對于省區經濟差異研究也具有一定指導意義。因而本文借鑒國內外區域經濟差異研究方法,選取市尺度和縣尺度等空間尺度,從區域經濟差異狀況入手,從空間尺度上對湖北省經濟差異進行分析,以期探求在空間尺度上分析湖北省經濟差異發展狀況以及影響湖北省經濟差異的主要因素,從而為學者們從空間尺度入手研究如何縮小湖北省經濟差異提供一定指導。
二、方法和數據
1.研究方法
(1)區域經濟差異的多尺度分析方法
區域經濟差異的研究方法有很多,許多學者采用標準差、極差、極差變率、基尼系數、變異系數、加權變異系數、熵指數以及錫爾系數等來測度區域經濟差異狀況。在此,主要采用變異系數、基尼系數和錫爾系數分析法,選取GDP、人均GDP和人口三個經濟指標,對湖北省經濟差異進行分析。
變異系數最大的特點是計算方法簡單明了,是研究區域經濟差異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公式為(1)
基尼系數也是研究區域經濟差異中常用的一種測度方法,其公式為:
(2)
式(1)和(2)中,yi(i=1,2,3,…,n)是第i地區人均GDP,yj (j=1,2,3,…,n)是第j地區人均GDP,u為所有地區人均GDP,n為地區個數。
錫爾系數因其易于分解,現常用于研究區域經濟在不同空間尺度上的差異狀況,其公式為: (3)
式中,yi和xi分別是第i個地區的總GDP和總人口,Y和X分別代表所有地區的總GDP和總人口,n為地區個數。錫爾系數T越大,就表示各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越大。
(2)錫爾系數的空間分解
近年來,學術界又運用一些新的方法來測度區域經濟差異,主要有:基尼系數分解、加權變異系數對區域差異的產業或部門構成進行分解、錫爾系數對區域差異的地理空間構成分解。
本文側重于從空間尺度對湖北省經濟差異進行分析,因此選取錫爾系數對區域經濟差異的空間構成分解。而且,由于錫爾系數具有把總體的區域經濟差異劃分為不同空間尺度的內部差異和外部差異的特性,已被學者們用于從不同空間尺度上認識區域經濟差異的總體的發展差異,通過將總體的區域經濟差異劃分為內部差異和外部差異,可以分析不同空間尺度上的經濟差異狀況,以及比較不同空間尺度對總體區域經濟差異的貢獻和影響。
為詳細了解湖北省經濟發展差異的構成,本文對湖北省進行市級和縣級空間尺度的劃分,根據二階段嵌套分解法對總錫爾系數進行分解,從而將湖北省經濟差異分解為市際差異和縣際差異,進而分析不同空間尺度對湖北省經濟差異的貢獻和影響。
根據以上對錫爾系數的分解,湖北省經濟差異可以分解成地市內差異和地市間差異。則湖北省總體經濟差異T為:(4)
式中,i=1,2,3…,n,代表湖北省第i個地市; 是地市間差異, 是第i個地市內差異的加權平均值。其中:
; ;j=1,2,3…,m,代表第i個地市的第j個縣;
(5),(5)
在這里, 和 分別為第i市的總GDP和總人口。 和 分別為第i市第j縣的總GDP和總人口。運用公式(4)、(5)既能分析湖北省地市間的差異(即文中的市際差異),又能分析各地市內部各縣之間的差異(即文中的縣際差異),從而確定哪個空間尺度的區域經濟差異在湖北省總體經濟差異中起主要的影響作用。
2.數據
因為涉及對多尺度的分析,所以在空間單元劃分上進行等級劃分:以縣(區)級行政區域作為較小空間尺度,以地(市)級行政區域較大空間尺度,分別在市和縣尺度上分析湖北省經濟差異狀況。
以湖北省統計年鑒中的各縣(區)的GDP、人口以及人均GDP作為分析計算的基礎數據。對于少數年份中不完整或有缺失的經濟指標按統一規則進行處理。如統計年鑒中無相應的指標數據,但有增長率記錄的,按照增長率進行計算;無增長率記錄的,按照已有數據的平均增長率進行差值計算,最終得到完整的湖北省的GDP、人口以及人均GDP數據。
三、湖北省區域經濟差異的多尺度分析結果
以人口、GDP、人均GDP為經濟指標,采用變異系數、基尼系數、錫爾系數等方法,在市、縣不同空間尺度上,對湖北省1990-2007年的經濟差異進行分析,分析結果(見圖1)表明:第一,湖北省縣、市尺度上經濟差異曲線圖總體上呈擴大趨勢,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波動。第二,湖北省經濟差異在縣尺度上的曲線變化與市尺度上的曲線變化存在差異。在縣尺度上,2002-2004年變異系數與基尼系數均呈下降趨勢,而在市尺度上,在2004年變異系數和基尼系數顯著上升。第三,在縣、市尺度上,三個系數的結果均為變異系數最大,錫爾系數最小,且變異系數與基尼系數結果較一致,與錫爾系數分解結果存在較大差異。在縣、市尺度上變異系數和基尼系數在2001年后均出現下降,而錫爾系數分析結果并沒有這一體現。
分析表明,雖然在不同空間尺度上對湖北省經濟差異研究選用的指標和方法相同,但相應的結果卻不相同;而且,在不同空間尺度上不同指數的敏感程度也不同,在市、縣尺度上,變異系數和基尼系數變化趨勢一致,對湖北省經濟差異的敏感度最高,與錫爾系數相比,選用變異系數和基尼系數更能貼切表現湖北省經濟差異狀況。
采用變異系數、錫爾系數和基尼系數分別在市、縣空間尺度上對湖北省1990-2007年的經濟差異進行計算,分析結果(見圖2)表明:第一,各指數的絕對值由大到小排序均為縣尺度、市尺度,縣尺度上的結果一直比市尺度上大,湖北省經濟差異在縣尺度上更明顯。第二,用變異系數、基尼系數和錫爾系數表示的湖北省經濟差異存在幾點不同:(1)在縣、市尺度上錫爾系數的計算結果與變異系數和基尼系數的計算結果不同,表現為2001年后變異系數和基尼系數出現短暫的下降,而錫爾系數曲線一致呈上升趨勢;(2)從用變異系數和錫爾系數表示的湖北省經濟差異的曲線圖不難看出,在市尺度與縣尺度上,湖北省經濟差異發展趨勢有差異,表現為在市尺度上2004年出現極大值,而在縣尺度上沒有這一體現。
分析表明,在不同空間尺度上表示的湖北省經濟差異存在不同。在縣尺度上,湖北省1990-2007年經濟差異一直較市尺度上大。這也表明,不同的空間尺度對研究區域經濟差異有影響。
四、湖北省區域經濟差異的影響因素的多尺度分析
以縣級行政區域為基本空間單元,按照GDP數據和人口數據,運用錫爾系數二階段嵌套分解方法,計算1990-2007年湖北省市際和縣際各分解組分的錫爾系數,進而研究湖北省市際和縣際差異對于湖北省經濟差異的影響,分析結果(見圖3)表明:第一,縣際、市際差異對湖北省經濟差異的貢獻率曲線呈明顯的對稱分布。縣際差異的貢獻率在1990-1992年上升,1993年下降,直到2001年一直發展平穩,2001年后下降,并在2002和2004兩年達到極小值。市際差異的貢獻率在1990-1992年下降,1993年上升,直到2001年一直發展平穩,2001年后上升,并在2002和2004兩年達到極大值。第二,從總體趨勢來說,市際差異對湖北省經濟差異的貢獻率一直高于縣際差異的。第三,市際差異對湖北省經濟差異的貢獻率從總體趨勢來說呈上升趨勢,相反的,縣際差異的貢獻率卻呈下降趨勢。
分析表明,市際差異對于湖北省經濟差異的貢獻一直較縣際差異高,是造成湖北省經濟差異的主要因素,并有擴大的趨勢,因此,應該重視市際差異對湖北省經濟差異的影響。
五、結論與政策建議
1.結論
第一,不同空間尺度上湖北省經濟差異狀況不同。湖北省經濟差異在市、縣尺度上的研究結果表明:在縣尺度上,2002-2004年變異系數與基尼系數均呈下降趨勢,而在市尺度上,在2004年變異系數和基尼系數顯著上升。
第二,湖北省經濟差異在縣尺度上比在市尺度上明顯。研究結果不僅表明不同空間尺度上表示的湖北省經濟差異存在差異,而且,在縣尺度上,湖北省1990-2007年經濟差異一直較市尺度上大。這也表明,不同的空間尺度對研究區域經濟差異有影響。
第三,市際差異是影響湖北省經濟差異的主要因素。結果表明:1993年以后市際差異對湖北省經濟差異的貢獻一直較縣際差異高,并有擴大趨勢,是影響湖北省經濟差異的主要因素,是減小湖北省經濟差異應該考慮的重要因素。
2.政策建議
第一,各地市利用自身資源,發展各自的特色經濟。如水利資源、旅游資源、農業資源、高新技術產業資源等的合理利用與發展。
第二,完善各市基礎設施建設。居民醫療保險、學校教育發展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即是經濟發展的落腳點,也是經濟發展的出發點,關系著經濟發展的協同與穩定。
第三,發揮武漢作為增長極的作用,調動其他地市的積極性,以增長極帶動發展的模式,實現湖北省共同協調發展。
第四,注重各市之間的相互聯系,以及與外省甚至海外的聯系。學習其他地區的優良發展模式,選擇各種有利的政策措施,吸引多種經濟成分資金、各領域人才,為湖北省發展提供資金和人力支持。
本文以市、縣空間尺度為依據,對湖北省經濟差異進行分析,并且通過對湖北進行空間構成分解進一步了解湖北省經濟差異形成的原因和構成,以為學者們從空間尺度入手研究如何改善湖北省經濟差異狀況提供一定的指導。但本文僅就市、縣差異提出的幾點政策建議還略顯單薄,還有待其他學者做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孫希華,張淑敏.山東省區域經濟差異分析與協調發展研究[J].經濟地理,2003
[2]劉愛華.基于區域分離系數的福建省地區經濟差異系統分析[D].福建:華僑大學,2009
[3]Wei Yehua and Fan Cindy. Intraprovincial Inequality in China: A Case of Jiangsu[J]. Professional Geographer, 2000
[4]高志剛.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及區域經濟差異研究述評[J].當代財經,2002,(5)
[5]周玉翠,齊清文,馮燦飛.近10年中國省際經濟差異動態變化特征[J].地理研究,2002
[6]王啟仿.區域經濟差異及其影響因素研究——以江蘇省為例的實證分析與檢驗[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