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通過對西北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素質、學歷、職稱、教齡、待遇保障及職后培訓等方面的調查,發現欠發達農村幼教隊伍建設存在諸多現實問題,如專業師資缺乏、在職培訓薄弱、待遇保障失范等。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解決對策。
[關鍵詞]農村 幼教師資 問題 對策
一、欠發達農村幼教師資隊伍的現狀
1.幼教專業師資缺乏,區域分布失衡
通過對位于西北的S省5個縣25所鄉村幼兒園做的調查,發現當前農村幼教師生比例1:48,地區間經濟和教育發展不平衡,造成農村幼教師資分布不均衡,經濟和教育基礎較差的農村地區幼教師資嚴重缺乏,一些農村幼兒教師專業技能很差,不會彈琴、唱歌、跳舞、繪畫,個別教師五音不全,普通話很不標準,農村急需受過學前專業教育的幼師畢業生。幼兒教師離心傾向更加嚴重,呈現出從經濟欠發達地區流向經濟發達地區。
2.幼兒教師學歷偏低,專業缺乏對口
農村幼教師資隊伍部分是職高生,沒有經過師范類學校正規系統學習的其他來源的教師占大部分,還有不少教師是高中以下學歷,沒有接受過任何專業培訓,許多在崗教師沒有資格證書,即使是學歷合格的教師也大多是再次進修或培訓獲得的學歷, 其教育教學業務知識和能力與專業不對口,不能適應當前學前教育發展的需要。
3.職稱評定失范,骨干教師梯隊尚未形成
(1)職稱評定失范
教師職稱評定意味著社會對教師專業水平的肯定與認可,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家長及社會成員的認同和支持。根據有關規定,幼兒教師職稱評定歸屬小教系列。但在調查中發現,農村幼兒教師多數是被民辦園所雇用,少數被小學舉辦的幼兒園或學前班所聘用。就用工性質來說,絕大多數屬于臨時聘任制。由于政策上的原因,教育行政部門并沒有把農村幼兒教師納入當地教師統一管理的范疇,農村幼兒教師成了編外教師,86.4%的農村幼兒教師無職稱,有職稱者僅占13.6%,即使有職稱的也多為小學附設幼兒園或學前班兼任幼教或轉崗到幼教的小學老師、鄉(鎮)中心幼兒園的少部分公辦教師。村級農村幼兒教師基本沒有職稱評定,得不到應有的認可,這極大地消解了農村幼兒教師的工作熱情,造成了幼兒教師的“隱性流失”。
(2)骨干教師隊伍尚未真正形成
骨干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起主導作用,對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至關重要, 由于農村學前教育起步晚,多數教師為幼兒園臨時或長期聘任,教師的總教齡與幼教教齡在10年以下,平均總教齡約為6年, 平均幼教教齡約為5年,而一名骨干教師的成長至少需要5年以上時間的實踐鍛煉,目前尚未形成骨干教師群體。
4.經濟待遇和社會地位需要提高
(1)經濟待遇較低,職業吸引力急需增強
目前S省農村地區幼兒教師一般每月工資只有500—700元。其中月收入在600元以下者達到了38.7%,收入超過800元的及少,沒有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更無住房公積金的保障。如此困苦的生活背景,極低的物質待遇大大降低了幼教職業的魅力,一方面使得有能力有經驗的幼兒教師向經濟發達地區流動甚至流出幼教行業,另一方面使許多優秀的青年人不愿意選擇到農村從事幼教工作。
(2)社會身份不明,權益沒有保障
國家對農村幼兒教師的身份沒有明確界定,他們既不是公辦教師,又不是民辦教師,也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代課教師,政治待遇邊緣化,家長及社會成員對幼兒教師工作的“簡單化”認識,甚至是錯誤認識,影響了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所以,提高農村幼兒教師素質,改善教師待遇是農村幼兒教育質量提升的關鍵。
5.職后培訓滯后,專業化程度有待提高
由于目前農村幼兒教師的培訓沒有納入當地教育部門的師資培養計劃, 導致絕大多數農村幼兒教師缺乏有效的職后培訓,加上農村幼兒教師隊伍結構呈現年輕化特征,有經驗的教師欠缺,新手教師得不到有經驗教師的指導,園內學習提高受阻,民辦園教師編制很緊,外出學習幾乎不可能,而且在同區幼兒教師之間交流學習的機會也很少。由于農村文化落后,信息閉塞,圖書資料少,90%以上的農村幼兒教師不看專業書籍,教師很難通過業余學習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專業發展困難、教育觀念陳舊、照本宣科、記誦背讀的教育方法司空見慣,難以適應幼兒教育現代化的需要。
二、探究農村幼兒教師隊伍建設的出路
農村幼兒教師隊伍建設關系到農村教育的整體發展與農村人口素質的提高。國家要通過立法保護農村幼兒教師的權益,提高教師的經濟待遇,讓幼教工作變成吸引人的職業,從幼兒教師個體來說,要著力提高自身的素質,由“保姆型”教師變成“專家型”和“研究型”教師。
1.出臺政策法規,保障待遇經費
通過制定和實施各種保護性政策法規、并整合其他各種社會資源,確保教師之間以及教育系統與其他社會系統之間的相對公平,如出臺優惠政策鼓勵幼師畢業生、城區教師到農村幼兒園任教;縣鎮幼兒園教師評高級職稱需到農村幼兒園掛職工作, 政府還應制訂相應的管理制度,監督、強制用人單位取有效措施落實農村幼兒教師待遇制定農村幼兒教師收入最低控制線,并將幼兒教師納入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障之中,保護幼兒教師的合法權益,激發其從教積極性。
2.完善職后培訓,提升師資學歷與專業對口
針對農村幼兒教師總體素質不高的現狀,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教師職后管理與隊伍建設,嘗試構建以園本培訓為平臺的農村幼兒教師繼續教育的網絡體系,通過多種途徑和形式,不斷提高農村幼兒教師的業務素養和科研能力。建議每個區縣的公辦幼兒園或示范性幼兒園負責各鄉鎮中心幼兒園教師的培訓工作,鄉鎮中心幼兒園負責本鄉鎮其他幼兒園和學前班幼兒教師的培訓工作,從而形成一個有效的幼兒教師培訓網絡。組織具有普及性的培訓或講座,培訓方式要多樣化,盡可能地滿足不同教師群體的多樣化需要。
3.強化幼教管理,普及職稱評定
農村學前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是一大批農村戶口的幼兒教師,她們的待遇能否落實,是穩定幼兒教師隊伍的關鍵。應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和國家對相應學歷人員待遇的有關規定,認真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使農村幼兒教師享受與中小學教師同等的地位和待遇,職稱評定等方面以法律的形式予以明確規定,從而穩定幼兒教師隊伍,防止專業教師大量流失。
參考文獻:
[1]張春霞.政府履行職責是幼教事業發展的基本保證[J].學前教育研究,2007(1)
[2]呂蘋.浙江省農村幼兒教育發展策略研究[J].教育研究,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