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現代物流管理的概念為國人所了解已久,但我們對物流成本的分析研究,無論是總量的還是企業實際支出的,基本處于混沌階段。因此,要提高物流成本管理水平,就要研究物流成本的分析與管理。本文綜述了現在企業物流成本管理現狀,分析了物流成本管理的缺陷,提出了對物流成本的有效管理辦法,可以有效推動物流合理化進程,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 物流成本 成本管理 成本控制 對策措施
一、引言
我國全社會物流總成本占GDP的比重,自1998年降到21.4%以來,連續多年在此百分比徘徊,到今年上半年仍然在18%左右,而這是國外物流發達國家的水平兩倍左右。 我國的物流業仍然處于初級階段,停留在粗放式經營的層面,質量和效益還不很理想。與此相對,現代物流理念引入我國已有20余年的歷史,但物流真正為中國企業所重視,被提升到企業戰略管理的高度,第三方物流形成實際意義上的產業,則是在進入21世紀才剛剛開始而已。隨著現代物流的迅速發展,物流管理日益滲透到企業各項管理之中。因此,加強物流成本管理,降低物流成本勢在必行。
二、我國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
1.現行財會制度和核算方法不利于物流成本管理
現行的財務會計制度和會計核算方法不適合現代物流的費用管理,不能全面掌控物流費用的實際發生情況。目前,我國企業現有的會計核算制度主要是按照勞動力和產品來分攤企業成本的,企業現行的財務會計制度中沒有物流成本的直接記錄,因而較難對企業發生的各種物流費用做出準確的計算與分析,無法完整統計物流成本,使企業物流成本管理無從下手。
2.物流量規模小制約物流成本的降低
我國第三方物流還處于發展初期,第三方物流企業規模小,多數第三方物流企業重基礎設施建設,輕物流信息平臺建設,沒有標準化的運作程序,無法提供整體解決方案,難以大幅度降低物流成本。沒有物流業務外包的生產企業多為中小型企業,物流量小,達不到規模經濟,并且物流設施和技術落后,在倉儲、運輸、配送各個環節仍然以手工作業為主,使企業物流成本管理難以開展,物流成本較高。
3.物流成本賬務單獨核算難度大
長期以來,我國尚沒有成型的物流成本計算標準,物流成本核算處于雜亂無章的狀態。對物流成本的計算和控制,大多數制造企業仍沒有在財務會計報表中單獨設立物流成本項目,而是將企業的物流成本列在制造成本和其他費用一欄中,因此,企業仍無法掌握物流成本的構成,也較難對企業物流活動發生的全部費用做出確切、全算與分析,造成物流成本信息的失真,形成“經濟黑大陸”和“物流冰山”增加了物流成本管理的難度。
4.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不合理
正是因為我國企業會計制度中沒有對物流成本設立單獨的會計科目來進行核算,而是將與物流活動相關的各種支出列示于企業的各項費用內,或者僅僅將部分的物流成本隨材料、制造費用等計入產品的制造成本中。另外,人們往往比較重視運輸費、搬運費等顯性成本,對于物流環節所消耗的資金利息、設備折舊、人員培訓等隱性成本特別是物流活動組織不當所導致的風險和由于效率低下而增加的時間成本,還缺乏足夠的認識。沒有將與庫存有關的成本,諸如保險和稅收、租金、存貨占用的資金及建設倉庫所需的資本費用等計算在庫存成本內,導致其被低估或模糊。而先進國家的實踐證明,對于自營物流的成本支出而言,實際發生的物流成本遠遠高于外部支付額數倍以上。所以,從現代物流管理的角度來看,企業還沒有真正把握實際的物流成本,決策者也很難從現行的會計系統中獲得物流成本數據。
三、對于物流成本管理的改進辦法
1.優化物流流程
要降低物流成本應從優化物流流程,改善物流管理入手,從企業組織上保證物流管理的有效進行。設置專門的物流管理部門,實現物流管理的專門化;樹立現代物流理念,重新審視企業的物流系統和物流運作方式,吸收先進的物流管理方法,結合企業自身實際,尋找改善物流管理方法,有效管理企業物流成本。
2.完善物流途徑
傳統的狹義的物資成本概念僅限于物資本身的購進價款,物資的質量成本及拖期交貨成本對企業成本的影響往往沒有得到計算、考核和控制。在物流成本構成中,倉儲成本比重僅次于運輸成本,因此企業應注重倉儲成本的管理,采用JIT(Just In Time)方法,完善物流途徑,縮短物流運程,減少庫存量和周轉環節,合理庫存,提高保管效率,這是降低物流成本最重要的方法。企業在保證物資質量和交貨時間的前提條件下,可以免去為防止殘次品和不按期到貨而多儲備物資,節省流動資金的占用,降低物資存儲費用。
3.系統管理物流成本
追求物流總成本的最小化,對于企業構筑和優化物流系統,尋找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間和途徑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隨著物流管理意識的增強和來自降低成本的壓力,不少企業開始把降低成本的眼光轉向物流領域。
然而,在實踐中發現,不少企業對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只是停留在某一項功能活動上,而忽視了對物流活動的整合。由于各種物流活動之間存在著效益背反,這就要求管理人員必須研究總體效益,以成本為核心,用系統論觀點,按照總成本最低的要求,調整各個分系統之間的矛盾,把它們有機地聯系起來,成為一個整體,從而達到物流總成本最小化,實現企業的最佳效益。
4.加強物流成本的核算
物流成本核算的基礎是物流成本的計算,物流成本計算的難點在于缺乏充分反映物流成本的數據,物流成本數據很難從財務會計的數據中剝離出來。因此,要準確計算物流成本,首先要做好基礎數據的整理工作。
5.實施“全程供應鏈”管理
對于一個企業來講,控制物流成本不單單是追求本企業物流的效率化,而應該考慮從產品制成到最終客戶整個供應鏈過程的物流成本效率化。為了進一步降低企業的物流成本,企業管理應從過去關注企業“內部供應鏈”的管理轉向關注從客戶到供應商的“全程供應鏈”管理。生產企業對從原材料采購到產品銷售的全過程實施一體化管理,企業與供應商和顧客發展良好的合作關系,建立比較完善的供應鏈,盡量減少“中間層次”,直接將貨物送達最終顧客,減少開支,并能更有效地管理資源,無需承擔倉儲及存貨管理的成本。
參考文獻:
[1]王鍵.現代物流網絡系統的構建[M].科學出版社,2005
[2]丁俊發.中國物流[M].中國物資出版社,2003
[3]邵瑞慶。物流成本的計量與核算[J].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學報,2009
[4]鄒憲民.企業物流成本的管理與控制[J].工業工程,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