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母校深懷眷戀與祝福
江澤民從領導崗位退下來后,首站來到曾經長期工作的上海,到了上海首選是看看母校的老師和同窗好友。一見面同窗們有的說:“江主席回來了!”有的上前與他握手:“江總書記回來看我們啦!”還有的同窗迎接他說“江學長回來啦!”
江澤民接過他們的話頭說:“我已經退下來了,我跟你們一樣是普通中國公民,年紀比我大的可以叫我‘澤民’,小些的可以稱我‘學長’,你們說好不好哇!”他的一席話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起來。
那年正是上海交大迎來110周年校慶,此前的10次是江澤民以領導人的身份出訪母校,唯獨此次是以學友的身份拜訪母校。他卸任后極少公開露面,上一次是在恩師、上海市前市長汪道涵的遺體告別儀式上。來交大那天江澤民穿了一身西裝,配著一條鮮紅的領帶,旋即進行輕松的造訪。在參觀后的10分鐘演講前,江澤民取下手表放在身旁,說了一番不無幽默的開場白:“今天給我10分鐘的時間講話。我已經整整80歲了,不像你們學數學的對時間估算得這么準確。”會場一片笑聲。接著他饒有興趣地講述著“教授”的“教”與“授”的關系。最后他說:“長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換舊人。”江澤民又親手培土,在校園栽下一棵廣玉蘭樹,表達對母校華誕的祝福。
對于大學校園,江澤民一直深懷眷戀。庫恩在《江澤民傳》中這樣寫道:“傳統上為退休的高級領導人準備的職務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或全國政協副主席。他想徹底改變一下。他想成為母校上海交通大學的教授。”還在2004年10月,江澤民在上海的家中就曾對老同學余力教授說:退休后不想別的事,想在學校里任教,也在做著準備工作。
喜歡與昔日同窗好友聊天
2004年底,江澤民約了舊日同窗余力相聚。聚會那天,余力教授剛進大門,江澤民就迎上來說,“正讀《師說》,就來了個教授,要好好地探討一下。”這次同窗小聚,從上午一直持續到下午。江澤民還將當日的讀書筆記贈予老同學。這份落款為“2004年10月12日”的讀書摘錄上,江澤民以黑色水筆謄寫了當日誦讀的唐人韓愈的3篇名文《師說》、《進學解》、《原毀》片段,其中不乏“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等名句。
此時江澤民回憶起自己13年前進京赴任時的情景。“他說,自己去北京不容易,需要坐一輛普通的大眾桑塔納才到得了。”余力說:“這多年來,他做到了,真是不容易啊!不容易!”
有幾次他妹妹江澤慧曾建議哥哥退休后把自己的東西整理一下,但江澤民興趣廣泛,他愛好古典音樂,喜歡閱讀,更癡迷京劇,妹妹說不知道他有沒有時間整理自己的東西。退休后的江澤民回答妹妹,如果要保持自己的發言權,用不著演講和著書立說,只須輕輕拿起電話筒即可。
余暇遍訪名山古剎
淡出政壇后,江澤民已有余暇遍訪名山古剎,并在多處廟宇留下了墨跡。江澤民對宗教的了解和興趣頗為淵長。他在2001年11月拜訪河北名寺——柏林禪寺時曾稱,“作為無神論者,宗教也要了解一點,我每年都要到一個宗教場所去。” 柏林禪寺位于河北趙縣,是千年名寺。柏林寺凈慧法師回憶說:“那個時候明海大和尚講到他出家的因緣,講到他很喜歡打坐、修禪,江主席聽了也不住點頭。對明海法師說,你剛才講的坐禪,我在大煉鋼鐵時,胃出血,練習打坐,3個月就好了。不得了,可以入靜啊。”
江澤民2010年5月30日曾蒞臨位于浙江嘉興平湖的李叔同(弘一法師)紀念館參觀。弘一法師是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亦是江澤民推崇的一代高僧,其所作的《夕歌》,是二十世紀初最負盛名的“學堂樂歌”之一。有關人士介紹,童年時代的江澤民每天放學回家,唱的就是這首歌。
感懷故人知遇之恩
2010年11月的釣魚臺國賓館芳菲苑,《永恒的記憶——蘇聯專家基列夫的中國情結》一書首發式活動在此舉行。“這個看似平凡的首發式,其實是在圓前國家主席江澤民的一樁心愿。”一位參加了首發式的人士表示。
上世紀50年代,無數中國青年——包括像江澤民這樣在蘇聯受過教育和培訓的“留蘇學生”及人民政府為適應建設需要定向緊急培養的大批俄語翻譯,被派往祖國各地,與蘇聯專家一起工作,努力建設年輕的人民共和國,而作為援華專家的尼古拉·雅科夫列維奇·基列夫對江澤民有知遇之恩。
據《永恒的記憶》一書作者劉人偉回憶,1956年5月,江澤民從蘇聯斯大林汽車廠實習歸來,擔任一汽動力處副處長。他的俄語說得很流利,與蘇聯專家可以直接對話交流。為此,已在長春工作近三年的基列夫,很快就同留蘇的江澤民找到了共同話題。基列夫為一汽動力系統的建設、安裝和調試作出了突出貢獻,他雷厲風行、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和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品格都讓江澤民深感敬佩。在此后的工作中,年近30歲的江澤民和年長他14歲的基列夫建立了深厚的情誼。基列夫對一汽動力系統非常熟悉,他主動提出陪江澤民到各個動力站房、廠房內的變、配電間,一邊看一邊介紹,使江澤民在很短的時間里就全面了解了情況。1956年下半年,基列夫在再次延長援華工作期滿即將回國之際,開始考慮未來一汽總動力師的人選問題。經過深思熟慮,他向當時的一汽第一副廠長、總工程師郭力推薦了江澤民。基列夫說:“我認為,江可以勝任總動力師的工作。他有理論水平,又在斯大林汽車廠實習過,也掌握了管理方面的經驗,是總動力師的最佳人選。”后來,一汽廠黨委采納了基列夫的推薦意見,但基列夫在江澤民面前卻從未提起過這件事。
為了紀念這位故人,江澤民親自提議基列夫在華工作時的翻譯劉人偉同志撰寫此書,并親自為該書題寫書名并作序。
江澤民在《永恒的記憶》的序言中說:“在當時各方面條件都比較艱難的情況下,一汽能夠三年建成投產,基列夫同志功不可沒。……他深深熱愛中國和中國人民,矢志不渝,令人感佩”。他更把這位蘇聯專家與白求恩相提并論:“我覺得,基列夫同志身上也有這種國際主義精神。無論什么時候,我們都不應該忘記那些幫助過我們的人。”
“比我年輕的人皺紋比我多。”
在很多場合,曾經做過中國“最大的官”的江澤民自己還說,“我現在是無官一身輕啊!”雖然頭發稀疏了些,但依然烏黑,整齊地向后梳著,看起來精神矍鑠,體重也減輕了一些。“比我年輕的人皺紋都比我多。”江澤民說。他的老同學認為,這些應歸功于退休后游泳健身的時間多了。
2005年的“五一”長假,在杭州西湖邊,游客意外地遇見了卸任后的國家主席,一路掌聲。浙江省的一位官員說,“江澤民很喜歡西湖,每年都要游覽兩三次。”不過每次游覽只安排極少數官員陪同,務求低調。
養生之道,也是當日同窗聚會相聊甚歡的話題,余力將自己自創的養生歌《我要笑》唱給老同學聽,“我要笑,我愛笑,我也喜歡笑,笑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笑個痛快吧,不要苦著面孔,不要皺著眉頭……”江澤民則靜心記錄,頻頻頷首。中午,江澤民以三菜一湯的全素食招待了老同學夫婦。江澤民對老同學說“清淡些利于健康。”
平時江澤民常住北京,起居規律,飲食清淡,衣著樸素,最大的愛好就是跟昔日同窗好友聊天,交流養生之經,偶爾外出,也是與同窗好友集會或者游泳健身,當然有的同窗好友愿意破費宴請他,他恭敬不如從命。
(據《鳳凰網》《老年世界》等)
編輯/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