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為量化基金?
簡單地說,就是利用基于數據模型的量化投資策略運作的基金。基金公司宣傳此類產品時,習慣于用“電腦+人腦”進行解釋。
從1971年巴克萊投資管理公司發行全球第一只定量投資產品至今,量化投資已走過30年歷程。
憑借著良好的業績表現,這一投資方法已占據全球投資30%的江山,成為主流的投資方法之一。其中著名的大憲章基金自成立起至2006年的17年間,年化收益率達到38.5%。
然而,近兩年來,量化基金在全球的業績并不理想。次貸危機之后,量化基金一直舉步維艱。
國內量化基金的興起,正是在次貸危機之后。
截至目前,國內已成立的采用量化策略的基金有12只,其中9只自2009年以來成立。它們整體面臨業績不盡如人意的尷尬,據《投資者報》數據,它們的年復合增長率為11.78%,遠低于平衡類、價值類、成長類基金。
量化基金成敗,最關鍵是量化模型的有效性和投資紀律的執行情況。然而,國內已有的量化基金兩方面均無太大優勢。
一方面,模型相對較原始,量化投資策略要么機械地借鑒國外已經公開的模式,要么基于基金公司自有的多因子模型;另一方面,與海外量化基金一樣,具體的模型并不會公開,這樣投資紀律便無處考察。
從現有的幾只量化基金過往業績看,長期業績較優異的是上投摩根阿爾法,自成立以來,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5%,算得上是量化基金的龍頭。
量化模型無亮點
投資模型是量化基金最核心的競爭力。
定量基金經理基于對市場的理解,提煉出能夠產生長期穩定超額收益的投資思想,并用歷史數據驗證其正確性,再由系統根據提煉出的投資思想,在全市場挑選符合標準的股票,并通過對收益、風險的優化,建構最優股票組合。
“對于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量化投資的關鍵是能否根據市場特點,設計好的投資模型。”接受《投資者報》記者采訪時,上海一位從事量化投資的基金經理說道。
然而,已有的量化基金中,大多簡單地利用國外已公開的模型,或是用基金公司自有的一些簡單模型,在考察市場的有效性上普遍比較欠缺。
如中海量化策略和南方策略優化在行業權重配置中均采用的Black-Litterman(BL)模型。
這種模型現是華爾街主流模型,亦是高盛公司資產管理部門在資產配置上的主要工具。
BL模型利用概率統計方法,將投資者對大類資產的觀點與市場均衡回報相結合,產生新的預期回報。即由投資者對某些大類資產提出傾向性意見,模型根據投資者的傾向性意見,輸出對該大類資產的配置建議。
然而,在國內市場信息搜集等方面局限性較大的情況下,該系統到底是否有效還僅是基金公司體現其“專業性”的一個由頭,有待探討。
國內量化基金模型還具有同質化特點,表現在對個股估值等方法的應用上,如PE估值法、PB估值法、PS估值法、PEG估值法、PSG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等。
另外,模型是量化產品背后“不能說的秘密”,雖然基金契約中對要采用的量化模型做了模糊介紹,作為靠“執行紀律”取勝的產品,實際運作是否執行到位,也無處查證。
量化基金業績平淡
量化基金的優點首先在于,通過具體的經濟模型對經濟復蘇行業評估并進行行業權重配置,將基金經理的投資理念與分析有效結合。
其次,覆蓋全市場,避免因基金經理個人偏見或經理不足造成選擇范圍局限。
再次,通過基金經理精細化投資運作,較好把握細微的結構性投資機會。
或許是因為模型簡單雷同,以及沒有較好體現A股的特征,比如說波動性、“政策市”等,現有的量化基金整體業績優勢并不明顯。
根據《投資者報》數據,可比較的6只“人腦+電腦”量化產品的年復合增長率為11.78%,低于“人腦”管理的趨勢類、回報類、價值類、平衡類(年復合增長率均超過18%)。
今年以來,所有量化基金中,超越指數的僅有采用量化投資的富國滬深300增強指數型基金,截至4月1日,回報率為6.94%。
而在估值修復行情中,以對估值有量化指標要求的華商動態阿爾法、國泰金鼎價值精選、嘉實量化阿爾法大幅跑輸業績大盤,取得負收益,凈值分別下跌7.2%、6.7%和4%。
上投摩根阿爾法領銜
從已成立的采用量化策略投資的基金中,年復合增長率大幅超過平均值的僅有上投摩根阿爾法,為35%。但這與該基金是較早采用量化策略的基金之一,成立于2005年10月,經歷過2006、2007年的大牛市行情有一定關系。
截至去年底,該基金資產規模44億元,自成立以來的回報率為425%。該基金受到機構投資者的青睞,持股2.9億份,占基金總份額的21%。
近兩年的市場表明,價值投資和成長投資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中都存在各自的發展周期,并呈現出一定的適應性。而上投摩根阿爾法量化模型適應了這一市場特點。
其契約中約定的投資策略重點是“啞鈴式投資”,即投資布局的搭配形同啞鈴,強調兩端投資,價值與成長性平衡。
在經濟景氣循環縮短、市場變化日益加速,多空判斷難度加大的情況下,這種同步執行價值與成長選股策略,兼顧價值與成長型股票,可以較好地控制組合市場適應性,一定程度上能夠排除對景氣的誤判的概率,有利于多空環境中均能創造主動管理回報。情況下,這種同步執行價值與成長選股策略,兼顧價值與成長型股票,可以較好地控制組合市場適應性,一定程度上能夠排除對景氣的誤判的概率,有利于多空環境中均能創造主動管理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