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央行做出了連續第四次加息的決定。相當多的偽專家們附和說是為了控制物價,其實,此舉對百姓的實質意義僅僅是負利率的程度稍稍有所降低而已。
加息的第二天,國家發改委準許中國兩家最大的,也是最賺錢的石化企業以更高的價格向市場提供燃油。這時,發改委置其自身的“責任”——控制(實際上應該是管制)物價于不顧,相反卻對外界說,提高了的油價會更有利于“抑制能源消費”,有利于國家調整結構的需要(發改委說此話時應該是還忘記了補充價格的上漲也會有利于環境保護)。
可就在此前一周多的時間里,同樣是這個發改委約談了一些方便面和日化產品生產商,要他們“顧全大局”,不要提價,發改委還對很多白酒企業的漲價行為提出了批評。
因為在食品飲料、日化用品以及酒類生產企業中有大量非國有企業,發改委的做法很容易引起它對國有企業、特別是壟斷性極強的國有企業提供特別保護的議論。這個話題不是我這里專門要討論的,我想對投資者說,如果按照人們已經習慣了的看待事物的方式,哪些企業最值得投資、其盈利前景更值得期待,已經是非常簡單的事情了。那就是,那些跟政府走得近的企業、那些跟權勢更大的部門走得更近的企業。
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沮喪、甚至令人悲哀的結論,但又是我極力反對、極力呼吁投資者拒絕的結論。如果投資者手中的資金除了有保值、增值的“私人利益”需要被尊重之外,它還有另外一個作用,那就是向這個社會提供一種“投票并裁決”的職能。那么,請投資者在行使這份職能時、投出你的貨幣選票時,為社會保留一份起碼的公平——對如此明顯的不公平的游戲說不。
幸好,中石油和中石化這兩家公司并沒有成為股市中的明星,相反,如果我的理解沒有錯的話,它們、特別是中石油幾乎可以說是國內投資者非常怨恨的公司。
“兩桶油”應該算是中國資本市場中不道德的投資對象的最具典型意義的代表。在這個市場里還有更大數量的公司只是因為它們與政府的“特殊關系”而具備了某種“競爭力”,從而躋身于有投資價值的行列。對此,我想對投資者說,放棄它們,不只是因為投資行為要“有道德”,還因為我堅信“有道德的投資更容易換來令人尊敬而且數量可觀的回報”。
并沒有真正的學問家研究過這個學問,那就是什么樣的企業以什么樣的方式生存于這個市場中是更有道德的。因此,也就不會有一個可靠的類別名單,告訴人們企業的道德水準的高下不同。但我還是有一些比較個性化的看法,想拿出來與你分享。
我愿意用兩對象限來評判企業的道德水準,國有與民有,政府依賴與企業自主。兩對象限會出現四種組合:國有的、政府依賴的,民有的、政府依賴的,國有的、企業自主的,民有的、企業自主的。這四種組合的道德水準會依次由低到高。
還有進一步細化的可能,那就是分別給每一個象限標以一定量的評分,比如:國有全資(高度國有)、國有控股(中度、51%持股)、國有大股東(低度、相對控股);政府依賴程度也分高、中、低等,在民有和企業自主性上情況類推。這樣做后,我們就有機會為每一家公司進行等級上的評估。這樣做的結果,確實不足以評估某一家具體企業的確定的道德水準,但我相信,這樣做會幫助我們自己對投資對象形成一個道德印象,這個印象會非常有利于你做更深入的調查和了解。你隨后做的功課無非是證實或者證偽你的研究對象的“道德印象”,進而形成對它真實的道德水準的評判。
在我們前面談論到的“兩桶油”和中國的“銀行們”中間,我的觀點是,“銀行們”會好于“兩桶油”,“銀行們”中寧波銀行又好于工商銀行。
一定有人會問,這樣做、也就是搞清楚企業的道德水準到底會有什么用?除了知道它的道德高低好壞以外,對投資收益會有什么實質上的影響嗎?我現在還不能回答這個問題,盡管我內心里堅定地相信,企業的道德本身就非常值得投資;也堅定地相信,我所列舉的這個評判企業道德水準的辦法,可以帶給你以投資回報。我會和我的報社的同事們用更長期的統計結果來驗證,并力爭在盡可能短的時間里提供我們的研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