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福建省社會體育指導中心、福建省武術協會主辦,福建省泉州市盛大廣告傳媒有限公司、惠安崇武古城武術館承辦,華夏武術文化發展中心、福建廣播電視報社協辦的“2011第五屆南少林華夏武術大賽”于12月2日至5日在福建省泉州市舉行。共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08支代表隊1000余名選手參賽,無論從規模還是水平上看都比往屆有了明顯提高,已經成為福建省乃至全國民間武術健身大賽的品牌之一,在社會上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為推廣南少林武術,弘揚華夏武術文化,做出了極為有益的探索。
本屆大賽除了設置套路個人單項賽、集體項目賽、個人全能大獎賽和團體大獎賽之外,還設立了太極柔力球、健身氣功、健身功法、絕技功力、武術操等表演項目,與眾不同的是跆拳道第一次與武術同臺競技,體現了我國民間武術賽事的廣泛包容性,豐富了賽事。臺灣桃園中學生選手扎實的基本功和潛質得到了前中國武協副主席、國家武術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委員張山九段、影視武打明星于海的稱贊。此外,組織獎、技術風格獎、優秀裁判員、教練員也各有其主。
八閩大地臥虎藏龍。據不完全統計福建省有33種南拳拳種,1800套南拳套路和13個門派。南少林武術由五祖拳、白鶴拳、五梅花拳等拳種構成了獨特而博大精深的拳術系統,是福建歷史文化的重要內涵,也是中華傳統武術的寶貴遺產。明清以來,南拳傳播到東南亞、香港、澳門、臺灣等地,成為中華民族與世界各國人民友好交往的紐帶。
自1999年起,相繼有來自亞洲、美洲、大洋洲的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拳館社、武術家紛至沓來,到福建尋根探源。南少林華夏武術大賽就是為廣大海內外愛好者提供了研習、切磋的舞臺。
據泉州市體育局局長王家聲介紹,南少林武術活動源遠流長,現在廣為流傳的拳術有五祖拳、羅漢拳、白鶴拳等幾十個拳種,構成了南少林博大精深的拳術體系,歷史上涌現出不少武術名家。泉州作為南少林武術的發祥地,體育健身意識深入人心,武術競賽蔚然成風。
福建省社會體育指導中心主任林文賢表示,閩南地區歷史上多次抗擊外侮,當地人民有習武的傳統,通過多年的演變,形成了如今各式各樣的拳種流派。賽事的舉辦會有力地推動群眾體育事業的發展。
著名武術賽事策劃人、華夏武術文化發展中心主任馬俊祥介紹說,在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與武術愛好者的積極參與下,南少林華夏武術大賽已經舉辦了四屆,本屆比賽是福建以外的參賽隊最多的一次,甚至吸引了來自以色列、克羅地亞、加拿大、瑞士等許多海外選手參加。賽會促進了國內外南少林的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推動了華夏武術在世界范圍內的繼承與發展。舉辦這個賽事,最根本的出發點在于發展民間武術,引導老百姓習武強身健體。